如何培養(yǎng)青春期學生心理承受力
發(fā)布時間:2017-10-17編輯:互聯(lián)網
案例回放:1、2005年,巴中市通江一小學上夜自習的某班學生,在夜自習鈴聲響過后,一兩百名學生剛從教學樓狹窄的走道邁向樓梯口時恰逢停電。樓道頓時一片漆黑,學生(特別是女生)顯得有些慌亂。這時偏偏有一個惡作劇的男生大吼一聲“鬼來啦!”。黑暗中,頓時學生們亂做一團,推推搡搡,擁擠踩踏,如潮的人流在狹窄的樓道里拼命擁擠逃竄,最終造成踩踏至死十人,傷幾十人的惡性安全事故。那個惡作劇男生的一句可怕的謊言是事故的導火索,而眾多學生(特別是女生)心理承受力差,遇事慌亂,易受暗示,則是造成悲劇的直接原因。
2、2006年底,吉林省某市重點中學初三學生小A(男),小B(女),自幼青梅竹馬,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上學后,他們在同一所學校,兩人都勤奮上進,品學兼優(yōu),生活上互幫互助,學習上你追我趕,天長日久,兩小無猜,暗生愛慕之意。班主任老師得知這一情況后,心急如焚,生怕小A、小B因早戀而影響學習。況且正值初三,家長和老師都怕孩子因一時糊涂,十年寒窗,一朝功潰。于是班主任密切監(jiān)視二人行蹤,在師生嚴密監(jiān)督下,金童玉女似乎失去聯(lián)系?墒怯幸惶彀嘀魅稳绔@至寶地搜查到一封信,小A寫給小B的。為了嚴肅紀律,老師在全班點名批評了這兩位同學,并且當眾念了這封信,打電話通知小A、小B的家長兩天后到學校交換意見?蓱z可嘆這一對花季少男少女因早戀蒙辱,各自回家后雙雙服毒自盡!老師、家長痛徹心肺,捶胸頓足也無回天之力!如果這兩個孩子在遭受心理挫折(戀愛受辱)后有比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是不可能絕決地選擇輕生的。
3、2008年,5月12日2時28分,我省汶川發(fā)生8.0級強地震。那一刻,天崩地裂,地動山搖,震中30公里范圍,以及處于活動帶上的區(qū)域許多建筑搖搖欲墜。驚恐中的人們迫于求生,有的竟從高層建筑縱身躍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此次地震中成都市區(qū)因跳樓喪生者達10余人,而成都市區(qū)因建筑物垮塌造成人員傷亡的無一例。此次地震中跳樓的大多是中小學生。如果那些慌亂之中縱身一躍的人們,有稍強一些的心理承受力,情急之下能“審時度勢”,處亂不驚,那么就不會失去寶貴的生命。
4、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學院的幾名女生,因為擅自用“熱得快”電器而導致電線短路引發(fā)火災。寢室里六名女生剛發(fā)現(xiàn)火情時火勢還不大,她們懼怕事故造成惡劣影響,受到校方處分。于是沒有立即逃生,派兩名女生去取水,另4名留在寢室撲火。結果火勢越來越猛,以至通向樓道的寢室前門打不開,于是4名女生又通過后門逃到陽臺。濃煙和火苗竄到陽臺上,4名女生中有一人的睡衣被火星引燃,于是這名女生情急中從六樓陽臺跳下。這時消防人員還未趕到,眾多師生竭盡全力對樓上喊話,要其余三位女生冷靜,切不可跳樓,有人建議她們翻到隔壁寢室?蛇@三位女生在前一位跳樓女生尚不知生死的情況下,眼看火苗濃煙越竄越高,也先后從陽臺跳下,最終四名女生全部喪生,更令人扼腕長嘆的是她們跳樓后一分零二十秒消防人員即趕到,迅速將火撲滅。如果當時她們的心理承受力強一些,能穩(wěn)定情緒,趴在陽臺角落等待救援,最多受一點皮外燒傷,如果她們能翻到隔壁寢室也可逃生,如果當初火勢還不很大,寢室里的4人和打水的2人一起走出寢室也可避免跳樓摔死一劫,可是,世上沒有如果,一切悔之晚矣……四朵如花的生命就此凋謝,我們除了深刻檢討當前教育中忽視安全逃生技能,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承受力差,導致悲劇發(fā)生的必然性。
類似于以上的案例,不勝枚舉,讀起來真的讓人觸目驚心。血的教訓為我們的教育敲響警鐘。中國的學生心理承受力太差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人師者,除了“教書”,必須還要會“育人”,培養(yǎng)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刻不容緩!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活動中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呢?
一、 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和責任感。自我認知能力是個體對自身的生理、心理及道德品質的客觀的理解與認同能力!柏熑胃小币卜Q義務感,屬于道德感的范疇,是個體對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認識及完成任務情況而產生的情緒體驗。教育者(包括老師和家長)應當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我認知能力和責任感。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有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評判能力,知道自己的言行舉止對還是錯,能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任,對生命負責任,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
二、 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挫折忍受力訓練,并持之以恒。挫折是指當個體的動機性活動受到阻礙或干擾,或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與情緒反應。有些心理脆弱的孩子,面臨挫折得不到及時疏導,會形成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或焦慮情緒,直接導致過激行為的發(fā)生。中國的九0后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被家人寵著,凡事有人替他們營造順心順意的環(huán)境,很少受挫折訓練,“雞蛋殼心理效應”特別明顯,動輒走極端。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有意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挫折忍受力訓練。比如考試的失敗,讓他們找出原因,查漏補缺,制定新的學習計劃。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長跑等耐力訓練)和進行類似軍訓的活動。在這方面日本文部。ń逃浚┑呐e措值得我們借鑒。文部省規(guī)定7-14周歲兒童少年每年至少進行為期15天的挫折及耐受力和野外生存能力訓練。
三、 教會學生自我克制,增強自控能力。青春期學生處于“叛逆”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身體發(fā)育迅速,心理發(fā)育相對卻顯得滯后,因此他們比較偏激,遇事容易激動,難以克制自我,自控能力較差,在特定的情境中,容易走極端。青春期學生意志行動的自覺性與自制力有限,還具有較大的易受暗示性,他們還不習慣和不善于獨立地控制自己的行動。因此在這可塑性極大的時期,要教會學生自我克制,增強自控能力。比如寫一些名言張貼在室內或做為自己的座右銘!爸婆薄皯(zhàn)勝自己”“真正的強者不是他能壓倒一切,而是一切不能壓倒他”。這些都是很好的激勵語言。能夠自我克制的學生,往往遇事能鎮(zhèn)定自若。
四、 教會學生合理渲泄情緒。情緒是在強化和條件作用中習得的行為模式。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情感體驗。當學生個體的需要獲得滿足時,會引起積極、肯定的情緒,當個體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引起消極、否定的情緒。當青少年遭遇挫折(比如學習上的困難、考試失誤、友誼破裂、師生關系緊張……)而產生消極情緒時,要教會他們合理渲泄。比如痛痛快快哭一場,找個人傾訴,聽聽音樂,畫畫卡通,散散步,打打球。像能量一樣,當情緒得到合理渲泄后便不可能在瞬時爆發(fā),事過之后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也慢慢加強。
五、 教會學生情緒控制,情緒轉移。當學生個體處于憤怒狀態(tài),往往情緒難以控制。可以教學生如果你在生氣時管不了自己,那么可以在心理從“1”默數(shù)到“10”。如果你遇事感到很緊張,那么可以做幾個深呼吸,直到心情平靜為止。如果你遇到很悲痛的事情,情緒低沉,可以盡量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比如童年的快樂生活,旅行時見過的美景,令人發(fā)笑的小品表演等。當情緒從消極狀態(tài)轉變到積極狀態(tài),憤怒便消解,緊張便化解,悲痛便減輕了。經常性地進行情緒調控,心理承受力也增強了。民間諺語“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對祖國的未來頂?shù)闷稹⒖傅米〉膬?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