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加以調(diào)節(jié)控制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湖北黃岡《馬說》比較閱讀,歡迎閱讀。
閱讀題
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①雖有千 里之能 ②張元怪之,隨犬出門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D.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②若見而不收養(yǎng)
28.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用法與“犬隨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C.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給下面文句斷句,要求根據(jù)語意劃出兩處。 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
3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句。
、倨湔鏌o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谑甯笧樯咚鶉,仆地不得行。
31.和諧社會,人類要了解動物,更要和動物友好相處。甲文采用 ① 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乙文則主要表達(dá)了 ② 的主旨。
閱讀參考答案
27.C(均為轉(zhuǎn)折連詞,但是。A①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②代詞,指“汪汪之聲不已”;B①代詞,指馬,②代詞,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現(xiàn)”,②動詞,看見)
28.A(都是名詞作狀語,修飾動詞;BCD項加點(diǎn)詞都活用為動詞)29.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
30.①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關(guān)愛動物,善有善報
閱讀原文
【湖北黃岡】【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
【乙】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dāng)?shù),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攙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y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 (選自《北史·孝行傳·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