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一、課內(nèi)閱讀
1、閱讀《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題目
、“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答:
、祁i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
答:
⑶尾聯(lián)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答:
⑷頸聯(lián)是寫景名句,依據(jù)這首詩,描述一下王維看到的景色以及當(dāng)時的心情。(60字以內(nèi))
答:
、蓪@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 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兩句繼續(xù)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guān)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蕦@首詩的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shè)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guān)將士的心情。
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diào),偶爾出現(xiàn)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
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
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
答案
一、1.⑴“蓬草”隨風(fēng)飛轉(zhuǎn),古代文學(xué)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蒲嗳
、“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葿(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為“歸胡天”透露出大雁從南往北飛,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輕松愉快。因為蓬草常用作漂泊無定的喻意。)
【第二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7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第一、二句敘事,寫詩人以使者的身份,輕車簡從,要到遙遠的西北邊塞去慰問將士。
B.第三、四句敘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寫詩人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飄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圓”兩字精煉傳神,線條簡約,描繪的景物不多,但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D.第七、八句寫詩人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到達邊塞,偵察兵蕭關(guān)卻騎馬來報:“長官正在燕然前線。”
8“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談?wù)勀銓Υ说恼J識。
答案:
7答案.D(“蕭關(guān)”是古關(guān)名,而非人名。)
8答案: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nèi)灰簧、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 云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后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 純簡凈。“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 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