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歲的小女兒忽然尖叫起來。
“媽媽!媽媽!快點來呀!”
我從床上跳起,直奔她的臥室,她己坐起身來,一語不發(fā)地望著我,臉上浮起一層神秘詭異的笑容。
“什么事?”
她不說話。
“到底什么事?”
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個字。
“天!”
我順著她的手望過去,果真看到那片藍過千古而仍然年輕的藍天,一塵不染令人驚呼的藍天,一個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認識卻在此刻仍然不覺嚇了一跳的藍天,我也一時愣住了。
于是,我安靜地坐在她的旁邊,兩個人一起看那神跡似的晴空,平常是一個聒噪的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懾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誠的沉默。透過驚訝和幾乎不能置信的喜悅,她遇見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發(fā),響亮的天藍從那一端出發(fā),在那個美麗的五月清晨,它們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著她的小手,感覺到她不再只是從筆劃結構上認識“天”,她正在驚訝贊嘆中體認了那份寬闊、那份坦蕩、那份深邃——她面對面地遇見了藍天,她長大了。
那是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fā)現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里,我仍然沒有十分注意,只當偶然風起所帶來的。
可是,漸漸地,我發(fā)現情況簡直令人暗驚,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在飄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無限的云庫似的。整個下午,整個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種東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樣,我感到詫異和震撼。
其實,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力靠纖維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條測驗題的答案而已。那幾天真的看到了,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我?guī)缀跏堑谝淮斡鲆娚?mdash;—雖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狀的種子在我心底強烈地碰撞上什么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也許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馀,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但造物者樂于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
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際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哪一顆種子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長成,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蔭,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選自《張曉風經典散文》,有刪節(jié))
【閱讀題】
1.內容把握——用簡潔的文字概括選文所寫的兩件事。
2.細節(jié)分析——選文對女兒的描寫生動、形象,請舉一例加以分析。
3.探究表達——讀了選文,你有何感想或啟發(fā)?請寫出兩點來。
【閱讀答案】:
1.女兒遇見藍天 我遇見生命
2.答案要點:可以從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方面來分析。示例:①動作:“尖叫”(或神態(tài)“微笑”、語言:“天”)②寫出了當時女兒看到藍天的極度驚奇;③這些描寫表現了藍天的寬闊、坦蕩、深邃帶給女兒的強烈震撼,從中表現了女兒的成長。
3.示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 敬畏每一個生命
【分析】
本文擷取人生歷程中的兩個“遇見”的畫面,抒發(fā)人生感悟,給人啟迪。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遇見,每一次的遇見都是美麗的,為何許多人熟視無睹,失之交臂?那是因為他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更缺少一顆善感頓悟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關注身邊的事物,萬事萬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都會給人以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