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激勵大家學習的人或事物。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榜樣的力量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榜樣的力量心得體會(一)
第一次看到沈浩這個名字是在6年前,工作之余瀏覽網(wǎng)絡,看到了他的先進事跡介紹。讀著讀著,敬意從心頭慢慢滋生。一直很想能去小崗——他最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實地感受榜樣的力量,汲取前行的正能量。
3月31日,在縣委組織部的組織下,我們一路向北,5個多小時后到達鳳陽小崗。她給我的第一感受是平坦開闊,讓久居山區(qū)之人心生豁然開朗之感。聽同行的同志介紹,這里盡管土地廣,但是較為貧瘠,特別由于缺乏森林涵養(yǎng)水源,抵御旱澇能力差。
在當?shù)赝镜膸ьI下,我們向沈浩同志墓敬獻了花圈。隨后,參觀了大包干紀念館、沈浩同志紀念館,兩個館內(nèi)的兩份“紅手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包干紀念館的“紅手印”象征著小崗人民的敢為人先、勇毅果敢,也是群眾智慧的生動體現(xiàn),更提醒著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群眾路線,順應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讓人民群眾滿意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沈浩同志紀念館的那98顆“紅手印”則是人民群眾對一心為群眾、始終做公仆甚至獻出自己生命的好干部最大的認可與褒獎。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我想我們應該深入學習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弘揚沈浩精神,在工作中扎扎實實、勤勤懇懇作出實實在在的工作業(yè)績。
學習他愛民為民的真誠情懷。沈浩同志初到小崗村時,有的群眾想著這是省城來的干部,干不了幾年就提上去了,下來掛職第一書記只是一個形式罷了。沈浩同志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全村100多戶挨家挨戶跑了兩遍,話家常、聊發(fā)展,迅速掌握村情民意,與村“兩委”成員和“大包干”帶頭人深入交心,謀劃小崗村發(fā)展思路。在走進群眾面前的同時更是走進了群眾的內(nèi)心。紀念館內(nèi)陳列的那幾雙破舊的皮鞋就是那些腳步的忠實見證。“一枝一葉見真情”,在他在村工作的6年中,幫助危房戶改造房屋、為老人支付醫(yī)藥費、給貧困戶送衣送物……這些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也許他自己根本不記得,但群眾沒有忘記。在第一個掛職期滿時,那些真情挽留的“紅手印”就是用真心換得的一顆顆真心,是群眾頒發(fā)的比黃金都珍貴的獎章。
學習他勤奮敬業(yè)的奉獻精神。熟悉村情,理清發(fā)展思路后,沈浩沒有把藍圖停留在紙面上。他是個實干家,雷厲風行,對上爭取項目支持、對外積極聯(lián)絡招商。“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風雨兼行一路,變化的是路上的風景與季候,從未停歇的是他的腳步。紀念館里擺放著的他“私車公用”的小車,一定是他最好的旅伴。在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時候,不知道七尺男兒也可曾留下思念的淚水。幾年來,為村里建起了新房、修筑了道路、發(fā)展了葡萄產(chǎn)業(yè)園……,村里變化日新月異,他卻一直沒能顧得上自己的身體,最后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于小崗的土地之中,沈浩終于停下了奔跑的腳步,安睡于母親懷抱中嬰兒。
學習他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操。在村里啟動項目建設的時候,他的侄兒想他關照一些工程,他當面婉言拒絕。那件穿了很多年起了毛球的羊毛衫,那雙路邊攤上購買的幾塊錢的棉鞋……生活簡樸,勤儉節(jié)約,從不講究吃喝穿戴是小崗人對他的一致評價。是黨和人民培育了他,他也用他遵規(guī)守紀、絕不占公家一絲一毫的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面對黨旗那莊嚴的宣誓。“于無聲處聽驚雷”,在每一個細微處他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個高大的豐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天,讓我們沿著沈浩同志曾走過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未來。
榜樣的力量心得體會(二)
《榜樣的力量》是一本集齊了名人故事、猶太人名言、神話的益智叢書。每天看一頁,受益多多。最難忘的是亞伯拉罕·林肯的那個故事,是林肯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在失敗中的堅持與努力,是林肯指引著我向永不言敗的精神前進!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林肯大半生的奮斗和進取中,他有九次失敗,只有三次成功,分別是:競選州議員成功、當選國會議員、成為美國總統(tǒng)。
林肯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風順,他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和不幸。1832年林肯失業(yè)了,可他沒有絲毫的嘆聲嘆氣和消極,他不斷地向命運發(fā)出挑戰(zhàn)書,他覺得勝利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他不會貪圖一時的勝利,也不會沉浸在一時的失敗,他只會朝著他心中堅定不移的目標,腳踏實地地前進,就拿競選州議員來說吧:
失業(yè)后,林肯沒有沉浸在濃濃的痛苦中不敢面對事實,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他認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林肯心中裝著滿滿的信心去競選州議員,老天常常會給人丟下一塊絆腳石,最終林肯失敗了。在一年里遭受兩次由如晴天霹靂雨的打擊,這誰都無法承受。之后,他又白手起家,可這家企業(yè)還不到一年就倒閉了,他用17年的時間償還了所欠的債務。屢次的失敗并沒有挫敗林肯的信心,人就是在挫折和失敗中長大的,他再一次去競選州議員,經(jīng)過如火如荼的激烈斗爭,林肯成功了!
你們看到了吧,成是功的積累,功到自然成。但有些失敗者對于成功,一方面是焦躁不已,想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是灰心喪氣,始終都不能從痛苦中抽離。你們想一想,如果沒有失敗,我們就無法從中吸取教訓和經(jīng)驗;如果沒有失敗,那么成功就會變得廉價和容易,也會失去它原有的耀人的光澤。
林肯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似的,我們要以平常心看待失敗,因為失敗時常發(fā)生,而且失敗并不是意味著沒有希望,相反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更多的失敗的辛酸,可以說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就像被譽為“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他發(fā)明電燈泡時試驗了五萬多次才成功,有人問他,你會不會經(jīng)過許多試驗而失敗時是否會感到心灰意冷?愛迪生堅定地回答:“不,我拋棄了錯誤的試驗,重新采取別的方法,決不沮喪!”的確,失敗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失敗了,重新再來,失敗是登上成功的階梯。
失敗是人之常情,不要畏懼失敗。有些人一旦失敗了,信心的火苗也就然完了,猶太人認為信心是成功之父,失敗是成功之母,兩者結合,相得益彰。有信心,不害怕失敗。成功就是你的了!
更多熱門文章:
5.教師黨員榜樣的力量心得體會
6.黨員干部榜樣的力量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