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下個節(jié)氣即為立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寫谷雨的優(yōu)美散文【篇一】
二十四節(jié)氣若如大自然的二十四個孩子,這孩子就有男有女。像立夏、小暑、大暑,寒露、霜降、立冬、小寒、大寒這一類節(jié)氣,肯定是男孩兒;那谷雨,就肯定是個女孩兒。你看這倆字組合在一起,是恁一樣的水靈,說不清的柔情,透著俊俏的嬌氣。谷雨之時,天降甘霖,浮萍滋長,布谷鳥輕拂羽翅,吟唱著“布谷布谷”。而傳說中,炎帝最小的女兒名叫女娃,也就是人們熟知的精衛(wèi)鳥,飛從發(fā)鳩山,化作布谷鳥。“布谷”鳴叫,除了向人們傳遞著及時耕種的訊息,更蘊含一份看得見的動感、聽得見的音律,形成谷雨時節(jié)獨有的交響。
谷雨,一個淋漓纏綿的季節(jié),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jié)。春季谷雨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特別有利于谷類農(nóng)作物的生長。谷雨時節(jié),春意已深,正是“雨頻霜斷氣溫和,柳綠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忙栽搶種事繁多”的時候。輕盈的雨滴,把峰回路轉的山水引入奔騰的血脈,憧憬的種子,把千姿百態(tài)的柔情投入厚重的懷抱,這有點兒像二八佳人,心間懷春,在憧憬和期待著愛情的到來,谷雨正是這樣的少女。讓所有的心兒被激動,所有的情兒被煽動,所有的期盼在等待,所有的燦爛在孕育。
生長在鄉(xiāng)村里,“谷雨下秧,大致無妨;谷雨前后,種瓜點豆。”這樣的民諺,小時候我們跟著大人們當歌來唱。那時對下秧不下秧一類的農(nóng)事,自然不那么留意,而對種瓜點豆不僅很關心,而且還很期盼。因為那時又窮又餓,指望種瓜日后有瓜吃,點豆就有炒燒豆子填肚子的期盼。看著種子下地后,就開始漫長的等待了,等待種子發(fā)芽破土、生長莖葉、孽苞開花、生蒂掛果,直至瓜熟豆落,F(xiàn)在想來,那時久久的期盼過程,感受是那樣的興奮和香甜。
離別家鄉(xiāng)許多年,從農(nóng)村走進城鎮(zhèn),從農(nóng)活轉換為工作,每當谷雨與種瓜點豆有關聯(lián)的時候,總會懷念當年的時光,總會把谷雨想象出清純的花兒少女,一顆會飛的心常在故鄉(xiāng)的田間漾來漾去。
山花爛漫、斜風細雨、春茶翠綠,這一切也正應了少女的性格。“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鄭板橋《七言詩》)。這個時節(jié)采的茶,應了谷雨這個節(jié)氣,緣理而稱為谷雨茶。與明前茶相論,谷雨茶水中造型更窈窕,口感新香更濃悠,而成為茶中的佳品。手捧旗槍或是雀舌,于氤氳的香氣中,我總會莫名地想起那生瓜的甜蜜、焦豆的美味。不管他人怎樣想,在我心里始終認為,那生瓜、那焦豆,還有這春茶,全是谷雨這個女孩兒饋贈的佳品。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生瓜的甜填滿了幼年渴望的心,焦豆的美味讓我滿足,讓我幸福。而在今天,旗槍或雀舌的香,撫慰了我的浮躁,讓我神清,讓我靜寧。
二八佳人之谷雨,少女般的青春彈指一揮間,一轉眼就成大姑娘了,就該嫁出去了。這谷雨一出閣,就進入立夏三板黃了,“快黃快割”催收的杜鵑,鳴叫聲遍布山村鄉(xiāng)野。站在夏日的門檻里,在百谷張望的天空下,回想谷雨,讓哭泣停止,讓歡笑揚起;讓丑陋消亡,讓美麗靚麗;讓鋪天蓋地的愛情縱情歌唱!這就是上帝賜予的,透徹心底而充滿的——希望。
寫谷雨的優(yōu)美散文【篇二】
清晨我們踏著山路邊絨絨的綠蔭小草,順著山上的林蔭小道,來到這浙江東南沿海瑞安市萬松山腰,這天正是農(nóng)歷二十四季節(jié)的谷雨剛過,公歷2010年4月21日,農(nóng)歷三月初八,到這里來的人大部分都是上山游玩的或是上山拜佛的。山上微涼的空氣中彌漫著茫茫的“障暯”遮住了遠眺的視線。山腰旁那些盛開的杜鵑花,把整個山坡映現(xiàn)得更加美麗壯觀,我深深地呼吸一下山上的新鮮空氣,俯望著周圍的山坡,啊!萬木皆春色,春來山又綠。山里那茫茫的晨霧,托著一座座山峰,象云海一樣籠罩著整個萬松山,俗話說,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風,冬霧雪。這些天都是這樣大霧籠罩,雨水總是比往年多些,那山林中一棵棵針葉松,馬尾松,青綠挺拔,今天那山里的百靈鳥,山雀,怎么沒有那么活躍了,可能是天要下雨的原因吧,寂靜的山空只能聽到人們沉重的腳步聲和喘息聲,山下時而有汽車喇叭叫聲傳來。
我們一群人順著綿綿的山區(qū)小道,又經(jīng)過一段彎曲崎嶇的山道,來到一個寺院,寺院內安放了很多菩薩,有如來佛,觀音菩薩,十八羅漢,關公,玉皇大帝等,我們請了好些炷香,每個菩薩面前都燒了三炷香,我們這些來拜佛的人,都是求菩薩保佑人間平安、幸福,保佑玉樹地震災區(qū)人們平安,這時天空一個巨雷劃破寂靜的山空,大雨來了,整個天空都黑了下來,莫不是老天也在為玉樹死難同胞們哀鳴吧,整個大寺人們都是帶著沉重心情,莊嚴肅立,默默地為玉樹死難同胞默哀,我們每個人都不禁地流著淚表達我們對死難的同胞哀思。淚水化作雨水降臨神州大地,國旗半降,舉國致哀,今天既為紀念國殉,也為凝聚人心,雖然我們不能親赴災區(qū)抗震救災,我們只那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對死難同胞的哀思。我們希望玉樹人們要堅強地活著,13億中國人們是你們的堅強的后盾,你們的災難也是全中國人們的災難,你們失去了親人,同樣是我們的親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我們都是一個大家庭,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有黨中央和人們解放軍,有中華各族人們的支持,玉樹的各族人民你們一定要堅強!堅強!!再堅強!!!
讓我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我們一定要在兩三年后能看到一個新玉樹。玉樹加油!
寫谷雨的優(yōu)美散文【篇三】
谷雨時節(jié),無形的畫筆開始點染山川森林和溝壑。春風順著山脊吹來,桃花、梨花、油菜花、海棠花、紫云英便錯落有致地次第開放,柳絮恣意飛揚,花橋日漸地氤氳和嫵媚動人起來,水田里的秧苗已開始使勁兒地把根須往泥水里扎。
“三月三,蛇出山。”過了農(nóng)歷三月,蟄伏在地下的各色昆蟲開始活躍起來。嫲嫲割了幾筐艾,與菖蒲一起扎成小把放在大青屋四邊的出口處,還用零碎的布塊做成許多小香包零零散散地放在屋子里的各個角落。
大青屋的西廂房里有一張年代很久的雕花床,據(jù)說是嫲嫲的陪嫁。床欞上有鏤雕的蝙蝠、飛鳥和祥云,雕工雖有些粗糙,木頭卻十分溫潤,暗紅質地里有好看的紋理。嫲嫲娘家在更深處的山里,那里森林密布,有高聳入云的云杉。只要在外婆家待過一段時間的孩子,幾乎都是在雕花床上睡覺。雕花床是大而深的長方形木床,鋪板是棕繩編織的細密網(wǎng)眼,外婆會鋪上上好的棉花絮成的褥子,上面睡三四個孩子也是十分寬敞的,加上四面都有床板隔著,上床的地方有床凳和床欄,所以,這張床更像是一間密不透風的小房子。三面的床板被木匠師傅用傳統(tǒng)的榫卯方法拼合而成,結實而渾然一體。外婆說,嫲嫲娘家怕女兒嫁過來受罪,就這一張木床也抵得過一般人家的小半家產(chǎn)了。
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這張床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樂趣,嫲嫲的女兒葵香表姐帶著我們在床上捉迷藏、翻跟頭、穿花繩、編蜻蜓……留下許多有趣的記憶。孩子們大多貪睡,大人們出工早,有床欄保護著小孩子,再愛動和調皮的孩子也是不會摔傷的,更何況堂屋里有外婆聽著動靜呢。就是萬一有什么事兒,大黃狗也一定會跑到山上去向大人們報信的。可是,有一次,三歲的二哥哥還真是掉到了床下,他沒動也沒哭,正巧嫲嫲進屋發(fā)現(xiàn)他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心疼地要抱他起來,可二哥哥還哼哼唧唧地趴在地上不愿意起來呢。
蜂飛蝶舞,牛歡羊走,孩子們的眼睛和手腳就開始不夠用了。已經(jīng)七八歲的葵香表姐身后總有一群與她一般大小的孩子,二哥哥拿著小木棍子則是這支隊伍后面的小尾巴。他們去大青屋后的竹林里刨筍子,用長竹竿綁上鐮刀去鉤香椿,翻開結香樹下的浮土找四處亂竄的蚯蚓和螞蟻,用彈弓瞄準從樹林子里跑出的野兔和山雞……山野用深闊、神秘和無限的豐富吸引著孩子們。
最近,伯伯每天都會從鎮(zhèn)上回來,因為花橋祠堂里正在排練跳“撒爾嗬”呢,開春后紅白喜事增多,伯伯又是主事,傳承“撒爾嗬”也是他的義務。小時候,盤家老奶奶過世時,我見過伯伯和嫲嫲在盤家屋場前對跳過。抬頭三尺有神明,燃起一堆篝火跳“撒爾嗬”,與其說是土家人笑對生死,倒不如說是生者祈求上蒼福佑子孫生生息息的自然圖騰。
嫲嫲在大青屋后山坡上忙碌著,烈日灼燙著她的后背,但她心里惦記著的是在大青屋前喧嘩的孩子們,滿是泥土的手在地里薅著草,汗水洇濕了她的藍花褂子。嫲嫲在地里仔細地刨去地里的雜草,用耳朵搜尋著山坡下的聲音,判斷著孩子們的走向和方位。她邊盤弄著活兒,邊等著日頭向西邊逃走,等手上的活兒盤完,她就會拄著鋤頭在地里直起身子來,就著山野里的涼風摘下頂在頭上的淡藍色毛巾擦著頸邊的汗珠子。然后,她來到竹林邊順手采一把紫蘇、野蔥和魚腥草,又到水田里去提魚籠子里邊的黃鱔和桃花魚等,邊走邊盤算著晚飯要不要來個爆炒鱔絲和桃花酸魚湯。
吃完晚飯,月亮也升起來了。嫲嫲將伯伯的飯菜溫起來,擦干凈灶臺后,又幫葵香表姐和二哥哥洗完抱上雕花床后,就會換身月白色的鑲著紫紅邊的掐腰棉綢斜襟小褂,下面是同色棉綢燈籠褲,風吹楊柳般悄無聲息地來到村里的祠堂,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正在領著跳“撒爾嗬”的伯伯。
“撒爾嗬”,其實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鼓點節(jié)奏和舞蹈動作卻十分歡快勁道,以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為主,如“犀牛望月”“猛虎下山”“鳳凰展翅”等。“撒爾嗬”一般以男女兩人對跳為最佳,四步一穿花,八步一來回,簡單中有變化,舞蹈中有運動,剛柔相濟中饒有趣味。在武陵山脈深處,一場“撒爾嗬”跳下來眾人皆能通宵達旦不知疲倦。
伯伯見嫲嫲來了,就會遞過來高腳木凳子。等著有人跳累下場后,嫲嫲也會上場跳一陣子。夜深了,排練的人四散而去,伯伯和嫲嫲就會一前一后地順著田埂走回家。
山野靜謐極了,只有月兒掛在高高的樹梢上。
嫲嫲點著燈盞,推開了西廂房,眼前的場景讓她倒吸一口涼氣。雕花床上,葵香表姐和二哥哥各自抱著個枕頭,正在酣睡。可在床下,盤踞著一條巨大的烏梢蛇,它是怎么進來的,誰也不知道。見有亮光進來,烏梢蛇抬起了頭,并吐了一下蛇信子。緊隨其后的伯伯連忙拉了一下嫲嫲,后退出門檻外,大開房門,并接過燈盞牽著嫲嫲的手退到堂屋,又輕手輕腳地打開了堂屋的大門。
一會兒,只聽得一陣陣窸窸窣窣的聲音,烏梢蛇從西廂房里滑行出來,在堂屋里稍作停留,似乎在向舉著燈盞站立在一旁的伯伯嫲嫲說了什么,然后一扭頭,就靜悄悄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和莽原中。
這件事一直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可在神龕前進香的外婆卻說:“一慈為念,萬物相通,這世界萬物皆有靈。知敬畏,得安寧。”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24節(jié)氣谷雨散文
3.谷雨,又是人間一度春散文
6.谷雨聽雨精美散文
8.寫谷雨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