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適的崗位。這個設(shè)計竟然沒有遭到反對而順利實施,只能說都江堰為自己流瀉出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終于被歲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紀70年代出土?xí)r,有一尊石像頭部已經(jīng)殘缺,手上還緊握著長鍤。有人說,這是李冰的兒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兒子。一位現(xiàn)代作家見到這尊塑像怦然心動,“沒淤泥而藹然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現(xiàn)代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著或死了應(yīng)站在哪里?出土的石像現(xiàn)正在伏龍觀里展覽。人們在轟鳴如雷的水聲中向他們默默祭奠。在這里,我突然產(chǎn)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會消散,李冰的兒子會代代繁衍。轟鳴的江
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遺言。
四
繼續(xù)往前走,看到了一條橫江索橋。橋很高,橋索由麻繩、竹篾編成?缟先,橋身就猛烈擺動,越猶豫進退,擺動就越大。在這樣高的地方偷看橋下會神志慌亂,但這是索橋,到處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驚嘆。腳下的江流,從那么遙遠的地方奔來,一派義無反顧的決絕勢頭,挾著寒風(fēng),吐著白沫,凌厲銳進。我站得這么高還感覺到了它的砭膚冷氣,估計它是從雪山趕來的罷。但是,再看橋的另一邊,它硬是化作許多亮閃閃的河渠,改惡從善。人對自然力的馴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類干什么事都
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樣。
但是,人類總是缺乏自信,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斷自我耗損,又不斷地為耗損而再耗損。結(jié)果,僅僅多了一點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們心中的神。離索橋東端不遠的玉壘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廟,祭祀李冰父子。人們在虔誠膜拜,膜拜自己同類中更像一點人的人。鐘鼓鈸磬,朝朝暮暮,重一聲,輕一聲,伴和著江濤轟鳴。
李冰這樣的人,是應(yīng)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紀念一下的,造個二王廟,也合民眾心意。 實實在在為民造福的人升格為神,神的世界也就會變得通情達理、平適可親。中國宗教頗多世俗氣息,因此,世俗人情也會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來二去,都江堰倒成了連接兩界的橋墩。
我到邊遠地區(qū)看儺戲,對許多內(nèi)容不感興趣,特別使我愉快的是,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儺戲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廟中的李冰活躍得多,民眾圍著他狂舞吶喊,祈求有無數(shù)個都江堰帶來全國的風(fēng)調(diào)雨順,水土滋潤。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qū)嶋H,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更多熱門文章:
1.余秋雨散文
2.余秋雨散文--上海人
8.余秋雨的經(jīng)典散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