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是一種緩慢的爬行動物。yuwenmi小編整理了小蝸牛觀察日記,歡迎欣賞與借鑒。
2017小蝸牛觀察日記【篇一】
XX年9月30日 星期六 天氣:晴
今天,我又來觀察蝸牛了,蝸牛已經(jīng)漸漸長大了。上次我看見它的時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現(xiàn)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組織它們進(jìn)行爬行賽。我想看看它們長大了,速度有沒有變快?我觀察了很久,感覺它們的速度還是那么慢。我想蝸?赡莛囸I過度跑不快。于是我拿來了充足的食物——菜葉和面包屑,蝸牛爬得慢吃東西的速度也很慢,過了好久食物才有所減少。好容易等它們吃飽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來。
于是我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蝸牛是長大了,但是速度卻沒變快。
觀察身邊的東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如果不信你可以親身去體驗一下觀察的樂趣。
2017小蝸牛觀察日記【篇二】
5月2日 星期二 晴
我捉了4只蝸牛并把它們放在了花盆上。一開始它們好久不動,我還以為死了呢,可幾個小時,它們好像適應(yīng)了環(huán)境就開始爬行。我舒了一口氣,我所觀察蝸牛是小小的,并且蝸牛的殼是淡黃色的,殼上面有一輪輪的圈如樹根上的年輪,由中點(diǎn)順時針向外圈繞開形成螺旋。蝸牛的身體是白色的,軟綿綿的,好像一件羽絨服,一揪癟了,過了一會又胖了,十分有意思,有時候摸著摸著,我會感到十分舒服,蝸牛的頭有點(diǎn)兒圓圓的,上面有四根觸角,有二根長的和二根短的,長的長在頭頂上,觸角上有兩個像針尖一樣的黑點(diǎn),這就是蝸牛的眼睛。不管它們做什么,總是把兩根觸角向上豎著,還一擺一擺的,擺個不;钕駜筛娨暤奶炀,而兩根短的便長在它的頭上,是幫它吃東西用的,有趣吧!
2017小蝸牛觀察日記【篇三】
下雨天,爸爸帶我去西溪公園捉了一只蝸牛。回到家后,我在盒子里放了一些泥土,再放上青菜和樹枝,給小蝸牛做了一個家。為了觀察蝸牛,我把蝸牛放在我家的地板上。
只見蝸牛爬的時候,先伸出它的長觸角,再伸出它的短觸角,腹足一收一收地匍匐前進(jìn)。我記起了《蝸牛與黃鸝鳥》的歌,歌里說蝸牛爬得很慢?墒俏覀兗业奈伵E赖每煽炝,不一會兒,就在地板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黏液。蝸牛吃菜的時候,頭向下彎,用它的小牙齒在青菜葉上啃了一個個洞。上過了科學(xué)課,我才知道蝸牛有26000顆牙齒,太厲害了。
觀察蝸牛的生活真有趣!
2017小蝸牛觀察日記【篇四】
今天早上,我打算捉兩只蝸牛做觀察實驗,從中發(fā)現(xiàn)蝸牛的奧秘。
于是,我興沖沖地跑到了我家的小花園里,開始了“蝸牛捕捉大行動”。哎!蝸牛這小東西可不好找啊!費(fèi)了我老半天時間還沒找到?墒,“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終于我在一個濕漉漉的墻角找到了它。“唔,可找到你了,我要帶你回去好好研究一番。”于是我急急忙忙地拿來一個透明的玻璃小盒,把蝸牛裝進(jìn)去,并在玻璃小盒里滴了幾滴水,保持濕潤,然后帶回去做實驗。
我首先做的實驗是觀察蝸牛是吃什么的。我開始是把幾粒米、一片菜葉子和一些面包屑放到小盒里,看看蝸牛究竟吃什么的。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小蝸牛,可是小蝸牛動也不動,理里也不理我。我想,看來小蝸牛大概不喜歡別人看著它吃東西吧!那我先去看看電視吧。午飯過后,我又繼續(xù)研究。我跑到玻璃小盒前,只見盒里的菜葉子不見了,只剩下米和面包屑,還有蝸牛周圍的一粒粒黑色的東西,這大概就是蝸牛的排泄物了。原來蝸牛是吃葉子的,我還以為給什么就吃什么呢。
接下來就是做第二個實驗:為什么蝸牛行走時會留下痕跡。想著想著,我抓起蝸牛朝它的底部看了看,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誰知蝸牛一下子縮了回去。我自言自語地說:“哎!想研究一下也不行。”于是,我跑去問在客廳看報紙的爸爸:“爸爸,為什么蝸牛前行時會留下一條痕跡?”爸爸回答說:“其實啊蝸牛腹部有一種能動的肉足,叫腹足,這就相當(dāng)于蝸牛的腳。蝸牛行動的時候,腹足下面能分泌出粘液,減少摩擦,有利于它爬行。我們看到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發(fā)亮的線,其實那是粘液干了的痕跡。”“哦,原來是這樣。”我高興地說。
其實,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認(rèn)真思考,總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