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懹^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1
偉大的事業(yè)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guān)、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guān)、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nèi)W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zhàn)斗和特別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睂W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jié)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nèi)部不團結(jié),還出現(xiàn)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shè)想。
科學與人文并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回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么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并舉,還要做到規(guī)范與個性共存!
團結(jié)奮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guī)模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賢,團結(jié)一心,共創(chuàng)輝煌!皥F結(jié)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jié)。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guī)范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并舉,規(guī)范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2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xù)將按計劃開展相關(guān)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fā)射成功,5G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與產(chǎn)業(yè)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fā)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shè)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xù)涌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日趨活躍,為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xiàn)。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于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lián)駲C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huán)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zhì)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xiàn)中國在深空探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跨越[5]。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shù)、空間應用全面發(fā)展,為服務國家發(fā)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公里,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xù)奮斗,勇往直前,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3
今天我上了一節(jié)此生中最寶貴的課——天宮課堂。寶貴之處在哪呢?這堂課是由目前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的三名偉大的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講解的。他們代表著中國航天頂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與我們遙遠連線直播并在距離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間站進行實驗,教給我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物理知識和現(xiàn)象。
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體運動實驗,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進行轉(zhuǎn)體運動,不僅幽默風趣,而且還告訴我們角動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描述物體轉(zhuǎn)動的物理量。還有許多實驗非常有趣,耐人尋味,傳播了載人航天知識。我對變幻莫測的太空許多的疑惑都被解開,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科普了航天知識,為以后的科學物理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chǔ)。
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中國航天從之前的一窮二白到現(xiàn)在已成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員等從事與航天事業(yè)的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的共同堅持與付出。中國一代代航天人為了祖國崇高的航天事業(yè)勇于奉獻,擔當時代重任,不負人民期望,追逐夢想不斷進步的精神讓我頗有感觸,我懂得了要不斷追夢,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后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做貢獻,讓祖國屹立于世界之巔峰。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4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載著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次太空直播課堂里,有多樣有趣的實驗以及課程,了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關(guān)于水膜的幾個小實驗。
首先是水膜張力實驗,王亞平老師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實驗,那么究竟有多美麗呢?第一部需要做一個水膜,然后往水膜里加水,讓這個水膜變成一個后水膜,此時,王亞平老師拿出了她和她女兒在地球上做的花朵折紙,如果把花朵折紙放在水磨當中,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這還需要我們繼續(xù)往下看,只見那花朵折紙慢慢開展來,王亞平老師還說看到了這朵花,她就想到了她的女兒,“同學們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含苞待放,未來是你們的!边@讓我感到,作為我們祖國新時代的少年,我要發(fā)憤圖強,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接著,再往水球里加水,讓它變成一個大水球,變大后,我能看到一個倒立的王亞平老師,這讓我明白,在失重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會大顯神威,這是凹透鏡成像的結(jié)果,接著,在水球里注入一個大氣泡,能發(fā)現(xiàn)一個倒立的老師和一個正常的老師,原來這個實驗叫做水球光學實驗,我知道了,在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兩個象,是因為氣泡將水球分成兩部分,分別成象的效果在地球上難以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
最后老師著我們看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我們將水球里的氣泡取出來,為了美麗,再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顯出漂亮的`藍色的水球,把半片泡騰片放入水球里,會出現(xiàn)怎樣的效果呢?這就是泡騰片實驗,泡騰片在水球里不斷的泡騰,產(chǎn)生了許多小氣泡,就這樣一個小知識又出現(xiàn)了!原來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雖然氣泡在水里不斷的產(chǎn)生,但并沒有離開水球,隨著氣泡的逐漸增多,水球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小氣泡的歡樂球,隨著氣泡的增加,還過發(fā)出清香。
這個藍色的小球,像我們的地球。
“地球是我們?nèi)祟愒谟钪嬷械膿u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這也是王亞平老師說的。這讓我感到,中國正在跟著新時代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新的世界,如今,我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空間站,我們會逐漸踏入月球、火星和更遠深空!
這次的課程,讓我對太空中的一些知識以及一些常識有了更多的興趣。也希望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5
今天太空授我太空授們看了航天員王老師給我們先是稱質(zhì)量,其實具體的演示,王亞平給指令長聶海勝稱了一下他的體重。第二個實驗是關(guān)于失重的單擺運動。在地球上,單擺小球會在一定范圍內(nèi)來回晃蕩,但是在太空當中給它一個作用力,它會做圓周運動,F(xiàn)場的同學們見到這個現(xiàn)象,也感到眼睛一亮。第三個實驗是王亞平手里拿了兩個我們從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當中,給它一個作用力,它就會朝著一個方向去轉(zhuǎn)動。第四個實驗和水有關(guān),是要驗證表面液體的張力,捏出一個水泡之后,形成了一個水膜,后來緊接著的實驗就是給一個水膜不斷的注水,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最讓大家驚喜的就是王亞平在后來就給這個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進去了一個藍色的水滴,這個棉絮狀的水滴就蔓延開來,彌漫了整個的水球。王亞平介紹說,在失重環(huán)境下,人們能夠獲取結(jié)構(gòu)更加均勻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導體晶體,有利于開展材料學基礎(chǔ)性研究,優(yōu)化和改進地面生產(chǎn)工藝。失重條件下冷原子鐘的頻率穩(wěn)定度會大大提高,可以應用于高精度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計劃。
作為載人航天的后來者,我國在這一領(lǐng)域的實踐剛剛開始,但歷次神舟飛行在實現(xiàn)工程目標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學的熱情。30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已經(jīng)成為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tǒng)的技術(shù)骨干,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勵下走進航天行列的。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shè)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y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航天科普活動中蘊藏著中國航天走向明天的無窮潛力。
在今天的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我意猶未盡。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行則國行;少年富則國富,這就是我的中國夢。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就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6
望向星空,一顆顆星星在不斷的眨眼睛,月兒像小船掛在天空,那里就是遼闊的宇宙。今天,我們很榮幸可以觀看由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此次授課分別介紹展示了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xiàn)象,包括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等,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fā)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對宇宙的向往。
宇宙是很奇妙的,但在我們觀看之前,三位宇航員及工作人員付出了許多,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我們的夢想的實現(xiàn)是與努力密不可分的。當初“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為了發(fā)明燈泡,尋找實驗了1600多種礦物、6000多種植物,經(jīng)過了上萬次試驗才成功!在我們肆意的用著電燈時,有沒有考慮過愛迪生付出的辛苦?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電燈;貝多芬,他28歲失聰了,你知道,音樂家失去了聽力就像廚師失去了味道,木匠失去了手臂一樣痛苦,但他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練習音樂,對音樂的追求更高。所以,貝多芬成為了音樂節(jié)的奇跡,被稱為“音樂圣人”;愛因斯坦,達爾文……這些科學家讓他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流芳百世的名人,是努力,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認可。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痹谶@次授課中,涉及到了生物和物理的方面的知識。他們怎么學會的?靠看書和理解。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受益終身。往小說,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寫作能力。往大說,閱讀可以增強我們的能力,長大為祖國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三國時期,有一位吳國將軍叫呂蒙,他勇敢且擅長戰(zhàn)斗。但呂蒙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參軍了,卻沒讀多少書。后來,吳王孫權(quán)批評了他,并提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從那時起,呂蒙就不知疲倦地努力學習,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將軍。后來,“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變成了一個習語,呂蒙的學習態(tài)度也值得我們學習。
努力學習,終能成就夢想。在不知不覺間,這堂課就結(jié)束了。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為中國航天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期待下次太空授課的到來!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7
浩瀚的宇宙總是讓人充滿無限遐想。身為學生,即使不能親自去到那迷人的外太空,但今天的科技讓即使離太空很遠的我們也能與空間站進行“親密接觸”,也就有了今天的“天宮課堂”。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七彩陀螺,它在空中不停的旋轉(zhuǎn),仿佛把同學們帶入了空間站那失重的環(huán)境中。隨著鏡頭的緩緩轉(zhuǎn)動,王亞平出現(xiàn)在了全國師生的.面前,因太空失重而略微腫脹的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她向我們介紹了另外兩位“太空教師”:翟志剛和葉光富。三人手持相機,為我們?nèi)矫娴亟榻B了空間站,第一次如此全面的看到空間站,如此全面的了解到那些白色儀器的用途,我內(nèi)心的驚喜與喜悅油然而生。
第實驗“太空轉(zhuǎn)身”開始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原本在地面上難度系數(shù)為零的普通動作,在太空中卻隱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
王亞平老師的“乒乓球沉底實驗”讓在地球上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太空中竟會因輕輕的按壓而沉入水底,這是空間站的微重力使得浮力和重力之間的伴生關(guān)系清楚地展現(xiàn)。
水球光學實驗簡直刷新了我對凸透鏡的認知。因為是在失重環(huán)境下,水滴會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收縮成一個接近完美的水球,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凸透鏡,此時若是站在二倍焦距以外,就可以看到“太空老師”們倒立縮小的實像。
最后的泡騰片實驗是最有趣且最美的實驗。水球被顏料染成藍色,把淡黃的泡騰片放入,氣泡并不在上浮,而是相互擠壓,一個個小氣泡把水球撐得更大,淡黃的顏色便隨著氣泡蔓延開來,在蔚藍的水球中如同煙霧繚繞,就像我們的地球母親。
天地間那么遠的距離,仰頭都看不見影的空間站,在這里,圓滿完成了面向全國學生的太空授課,幾乎沒有卡頓,三位老師的聲音也十分流暢,這是因為中國科研技術(shù)之強大!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翟志剛老師用最遠的距離給孩子們講了最貼近心靈的課。他們?nèi)擞H切的笑容和耐心的解答無形中為我們提升了學習的樂趣,追求科學真理的決心。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今日與他們隔著天地遙遙相望,我們共同為祖國富強獻出力量!感謝這節(jié)“天宮課堂”帶給學子們的無限力量!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8
2021年5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從那一天開始,璀璨無垠的星空之上,多了一抹中國紅。
我時常輕倚床頭,凝望星空,對空間站充滿了無限的幻想與憧憬:他們?nèi)绾尉S持氧氣與水的循環(huán)?如何移動與就餐?又如何消遣與工作?
這一切,在今天找到了答案。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宇航員兼職老師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天宮空間站為我們講述并演示了在失重狀態(tài)下的種種基本活動——飲水、鍛煉、工作等;另外,還有在失重狀態(tài)下的各種有趣的現(xiàn)象,如液體的表面張力、液體的浮力、細胞研究等。
雖然課程僅僅四個小時,我卻久久不能忘懷,感慨國家的偉大。遙想1970年,中國自制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中國,這個還在襁褓中的孩子,邁出了自己的航天史脆弱的第一步。正當世界對此嗤之以鼻時,中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shù)的國家;1981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fā)射技術(shù)的國家;2003年,楊利偉攜帶全中國人民的翹首以盼,為星河增添了一抹亮麗的中國紅,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號”為月球拍下了一張絕美的'“素顏照”;2019年,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fā)射,彌補了中國在此方面的弱項,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上發(fā)射技術(shù)的國家;2020年7月,“天問一號”將目光放在了火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發(fā)射升空;同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zhuǎn)移軌道,中國首次開采了“國外”的土壤……
汪國真說過:“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50年,科學家的忍辱負重;50年,中華兒女的含辛茹苦,換來的不僅是國力的強盛,更是世界的認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50年前,中國經(jīng)歷了怎樣的腥風血雨!沒有人相信中國會干出一番大事業(yè);50年后,中國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我們可以自豪地對我們的祖先說,我們沒有食言,我們真的做到了,我們站在了世界的前方!
中國啊,期盼之處,皆是星辰大海;到達之處,皆是根深蒂結(jié);回眸之處,皆是芳草萋萋。所以,少年啊少年,不要停下腳步啊,我們的學習仍未結(jié)束,我們的旅途剛剛開始。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 9
近七十年來,中國航天發(fā)展迅速,由曾經(jīng)遙不可及,無法想象,再到今日的“來去自如”?梢娭袊畟ゴ螅袊畡(chuàng)新,這是屬于我們獨有的傲骨,獨有的自豪。
在1999年11月20日,屬于中國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飛入了太空,在漫漫銀河中徜徉,探索無盡。再到今年的10月16日,“神舟飛船十三號”滿懷希望,再次來到太空,進行科研工作。在此次飛船上有三位杰出的貢獻者——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今日他們在無際宇宙中舉行了萬眾矚目的太空課堂。
天宮課堂,為我們普及了新奇的太空知識,三位教師在空中授課,這富有別樣的深刻意義,為我們帶來了收獲頗多的一課。多所學校聯(lián)合,在中國各地進行了視頻直播連線,互動感極強,同學們都充滿了期待。
其中最令我驚心動魄,感到極為震撼的一幕是三位宇航員接連來到艙外。這無疑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極強的心理素質(zhì)。他們在未知的銀河中,毫無膽怯,總是向前邁出一小步又踏出一大步,在浩瀚無垠中高呼:“我們感覺良好!”此刻的他們或是英雄或是超人,犧牲自我,無私奉獻,為中國航天事業(yè)添上了靚麗的一筆“金色”故事。接著,連線課堂正式開始,航天員王亞平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當中,身著藍色上衣,左胸口有這一面閃著紅色光輝的國旗。她在太空艙中,輕盈的漂浮著,猶如悠揚的鳥兒,來回翻滾,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脫離了地心引力后人類的`樣子。她向前不斷地漂浮著,帶領(lǐng)著我們來到了生活起居地,衛(wèi)生間與獨立的臥室,與陸地中如出一轍,這令我們再次感嘆科技的進步。輾轉(zhuǎn)反側(cè),王亞平又帶我們來至了廚房地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這里承擔了他們的飲食健康,十分重要。接著,我們看見了一系列的運動器材,因為在太空中人體的血液向上身流動,久之,人的健康會受到影響,所以需要積極的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通過此課堂,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華之崛起,需要人民貢獻,無邊宇宙還需要不斷探索,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定會再次有舉世矚目的成就!
【天宮課堂觀后感小學】相關(guān)文章:
天宮課堂作文11-02
神奇的天宮課堂作文04-01
關(guān)于觀央視節(jié)目《天宮課堂》學生觀后感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后感12-12
天宮課堂作文(精選32篇)10-14
天宮課堂作文7篇11-02
天宮課堂作文(7篇)11-02
神奇的天宮課堂-有趣的課堂作文600字02-18
神奇的天宮課堂作文600字04-01
神奇的天宮課堂作文(精選7篇)03-24
神奇的天宮課堂作文(精選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