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fā)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下面是語文迷為大家精心提供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參考。
第一篇:讀《自控力》有感
我得承認,我的自控力不強,很多事情做起來總是拖到無法再拖,直到最后期限才迅速完成。我很明白這種習慣非常不好,我也嘗試過一些方法想要改變自己,比如看一些勵志類的書,將自己要做的事寫一張紙條放在顯眼處,或是給自己列一份清單,制定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些措施總是在開始的時候?qū)嵤┑南喈旐樌簿腿昼姷臒岫,最終總是不了了之,我的身上依然存在著拖拖拉拉的毛病。這到底是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還是性格上有缺陷?想來,虧自己還常常告誡自己,要以身作則,為孩子豎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可一大把年紀了,還在跟自己的壞習慣作斗爭,這讓我有點沮喪,很有些挫敗感。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自控力?這好像成了我的一場持久戰(zhàn)。思來想去,若想打贏這場仗,就得弄清楚,缺乏自控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怎樣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我來說,尋找答案與方法的途徑還得是書。
在斯坦福大學繼續(xù)教育項目有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參與學習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 開設這門課程的凱利•麥格尼格爾便是《自控力》一書的作者。《自控力》一書首先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過實際的案例解釋了人為什么會缺乏自控力,作者綜合了心理學、神經(jīng)學和經(jīng)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理論,從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影響力等幾個方面來尋找原因,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不同類型的自控力缺乏癥進行具體地分析,每段章節(jié)終了,都會有一個意志力實驗,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將此付之于實踐,對于提高意志力應該會有一些幫助,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這個意志力做完這些實驗。說到這里,有的讀者可能會說,為什么要增強自己的意志力?率性而活不是更好?更自由?好吧,這句話其實是我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是我每每敗給自己的惰性的借口。正如這本書所說,我混淆了自由與放縱的概念,我把欲望當成了渴望。當欲望蓋過內(nèi)心的渴望時,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欲望便會用一個你能接受的理由偽裝自己,就像放棄減肥時常用的借口“自由,不虧待自己”那樣。這本書在幫助人們提高意志力的同時,還教人們認清自己的需求,教人們戳破自己的謊言,我覺得,這正是這本最具價值的地方,它不鼓吹自控力能讓你怎樣地成為人上之人,它只讓你明白,什么才是你最想要的,怎樣才能越過障礙,過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篇:讀《自控力》有感
《自控力》書中提到一個科學實驗,對我影響最大!
實驗是這樣的:
話說有兩位年輕科學家,在做一個小白鼠實驗。他們將電極插入到小白鼠的大腦中,因為他們技術(shù)不過關(guān),插錯位置了,原本小白鼠應該非常害怕電擊的,變得非常喜歡電擊。他們將之稱之為“快感中心”——意思如果使用電擊大腦的這個位置,就會非?鞓。
后來,又有科學家進一步進行了實驗,他們設計一個杠桿,使得小白鼠通過學習之后,能自己控制這個電擊,小白鼠很快就學到這個技能?茖W家驚人地發(fā)現(xiàn),小白鼠每隔5秒就要進行一次電擊。
再后來,小白鼠餓死了——科學家將食物放在另一頭,以測試是否小白鼠會在饑餓的情況下,跑到另一側(cè)去吃東西而停止電擊,結(jié)果是小白鼠不愿意放過每一次電擊的機會。
我感覺自己有時候就像這只小白鼠,一遍遍刷新博客,一次次游戲結(jié)束又點下“開始”——特別是在周末的時候。在上午的時候,告訴自己玩到中午就結(jié)束;在中午的時候,錯過了吃飯時間,又繼續(xù)到下午——有時,一天都只能吃上一頓飯(如此也必然會導致暴飲暴食)。
我明知道這樣不好,可是為什么行為還是不受控制呢?如同實驗的小白鼠一樣。
最終科學上的結(jié)論是:“多巴胺”!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獲得某種快樂之后,大腦就會把這種快樂給記下來——大腦的一項目標之一就是愉悅自己。
在得到快樂之前,為了保證人有動力去做這件事,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東西,刺激自己的身體細胞去做這件事。
刷新博客,有時能看到新鮮有趣的東西,有時卻不能——這是獎勵的不確定性(玩游戲也如此,有時能勝利,有時不能),但是大腦的“多巴胺”分泌卻不會停止,他總是告訴你“繼續(xù),繼續(xù),下一次就能得到獎勵”。
如果人沒有能從這種大腦的指令中醒悟過來,而是任由大腦自由控制的話,那我們很可能深陷于這種錯覺中——以為玩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得到快樂——但實際情況是,玩的時間越長,錯過吃飯,浪費時間,拖延真正該做的事情,獲得的負疚感越強烈。
只有意識到,這是大腦在分泌“多巴胺”,其實我并不需要玩那么長時間的游戲來獲得快樂,你才有可能停止下來。
應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是否有過量飲食的情況——總覺得不吃到那塊肉,心里就不過癮?胖子為什么越吃越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從飲食中獲得快樂,以為會越吃越快樂;
是否花費大量時間看綜藝節(jié)目?是不是在想,如果每天都有《快樂大本營》的話,那該有多好?相信我,如果天天有《快樂大本營》,你也不會真的比一星期一期更快樂——只是你覺得會更快樂而已;
電視劇/小說是不是總是熬到半夜,一次性看完?同樣,這也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反而讓你的耐心變得極差——一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耗完之后,注意力會分散,顯得極沒有耐心。
任何讓你上癮、過度的事情,其實并不是這件事情那么好玩、有趣,也許是大腦在分泌了“多巴胺”而已。
總結(jié):
如果你沉迷在某個事情里,提醒自己這是大腦在分泌“多巴胺”而已。
第三篇:讀《自控力》有感
最近看了這本老外的書,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噢,又看完了一本,如果非要做個總結(jié),我想應該是它告訴了我如何面對壓力,抵擋誘惑,什么才是有效地放松,為什么我制定的計劃總不能有效的執(zhí)行,一些壞習慣為什么屢禁不止,隨著罪惡感的升溫而加劇。作為程序猿一枚,我們都配有一臺能上網(wǎng)的電腦,那互聯(lián)網(wǎng)形形色色的內(nèi)容更在時刻考驗著我們的自控力。我們是時候采取行動了……
如果你對這些話題不感興趣,也還是看一看吧,因為看一眼又不會懷孕。
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些壓力,壓力過大,我們的心情就想找個地方釋放下,這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你去做它以為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而往往這些“快樂”(壓力勾起欲望)的事情并沒有解決根本性問題,是我們誤把渴望的感覺當作了快樂的保證,實則不然。
那我們該如何減緩壓力,提高自控力,增強意志力呢?
書中給的答案是鍛煉。你如果想快速減壓的話,你可以注意觀察自己的呼吸,把呼吸放慢加深,讓自己放松下來,會能很快的調(diào)整當前的心情。當然最有效的解壓方式還包括閱讀、外出散步、冥想、與家人或朋友相處、做瑜伽、祈禱(這個似乎不大適合缺乏信仰的我們)。再來看看最無效的緩解壓力的方式,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上網(wǎng)、花兩個小時以上看電視或電影(你有沒有中招呢)。
曾經(jīng)我制定過很多次目標計劃,但沒有一次完完整整的執(zhí)行成功過。有的腹死胎中,但很多情況下是,取得了一點小進步就沾沾自喜,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每次不能完成計劃,內(nèi)疚感會很強,為了避免這種討厭的感覺,索性就不再跟自己制定計劃。
為什么會這樣?如何避免?
為什么會胎死腹中,因為我們有時候以為我們只要制定了目標計劃,就以為這個目標將來會實現(xiàn)。這就是我們把支持目標實現(xiàn)的行為誤認為成目標本身了。同時我們總是把進步當作放松的借口,在完成某個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進程,而這個進程正是你追求目標的關(guān)鍵,然后那個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我們又錯誤地認為自己明天會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從而做出了妨礙完成目標的行為。避免也很簡單,那就是我們要謹記避免關(guān)注進步,要專注實現(xiàn)目標本身,常預想實現(xiàn)目標后的喜悅感,同時我們最好可以公開自己的目標。
我現(xiàn)在喜歡把自己的計劃量化,用圖形的方式拆分成很多小步,每完成一小步就把代表每一步的圓圈涂滿標注下,畢竟一小步的快樂很容易。
再者你有沒有一些壞習慣,你一直想避免?但反而愈陷愈深。
書中講導致更多墮落的行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第一次放棄后產(chǎn)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當你又一次責備自己屈服于誘惑的時候,往往會讓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來想逃避的事。那我們應該如何做?自我諒解,而不是罪惡感,才能重回正軌。當你放棄控制內(nèi)心感受,去接受它,認識到它是正常的,反而能讓我們更好的控制外在行為。我們要想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自控力,我們就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相信什么,選擇自己要做什么。對內(nèi)呢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為。
最后,聲明下整本書的諸多結(jié)論,都是通過一些實驗和一些調(diào)查研究得出的,我們不能把它奉為金科玉律,但它適合大眾。如果你覺著自己很另類,那就可以省下三十來塊的書錢了。這里只是書中一部分觀點,還有更多適合你的觀點在等待你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