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yù),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哦,只有遵守信用,別人才會信賴于你。小編收集了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和典故,一起學(xué)習(xí)吧。
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
一諾千金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背義負(fù)信 指背棄道義,不守信用。
寡信輕諾 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履信思順 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棄義倍信 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千金一諾 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輕言寡信 謂說話輕率而缺少信用。
始終不渝 渝:變。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貪而無信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漢·應(yīng)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群,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信守不渝 堅守信用不變
始終不易 〖解釋〗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士為知己者死 〖解釋〗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xiàn)身。
百約百叛 約:約定。多次訂約,多次背叛。形容毫無信用。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沒有信用
嚙血沁骨 形容極端誠信。
修辭立誠 〖解釋〗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不輕然諾 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背信棄義 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季路一言 比喻信用極好。
季布一諾 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講信修睦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輕諾寡信 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yù)、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食言而肥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己占便宜。
言而無信 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信用。
信及豚魚 及:達(dá)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言而有信 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有關(guān)誠信的成語典故一:言而有信
曾子,名參,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軻,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圣”。
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你別哭,你在家里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聽說有肉吃,變更不隨母親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正準(zhǔn)備殺豬呢!曾參的妻子一見慌了,趕快制止曾參說:“我剛才同孩子說著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殺豬呀!你看你怎么當(dāng)真了?”曾參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學(xué)會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xùn)。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孩子,就等于教他說假話和欺騙別人。再說,今天你要這樣欺騙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后你再講什么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jìn)行教育也就苦難了。你說這豬該不該殺呀?”
曾妻聽了丈夫的一席話,后悔自己不該和孩子開那個玩笑,更不該欺騙孩子。既然答應(yīng)殺豬給孩子吃肉,就說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動手殺豬,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兒子一邊吃肉,一邊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干什么?孩子說,這是我從朋友那么借來的書簡,說好了,今天還得,再晚也要還人家,不能言而無信啊!曾子笑著把兒子送出了門。
有關(guān)誠信的成語典故二: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yīng)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shè)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xiàn)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dāng)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jīng)過化裝后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dāng)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xùn)|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xiāng)人曹邱生,專愛結(jié)交有權(quán)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zhǔn)備發(fā)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jìn)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xiāng),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后來,曹邱生又繼續(xù)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有關(guān)誠信的成語典故三:一言九鼎
戰(zhàn)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去楚國謀求聯(lián)合抗秦。平原君在門客中選中了文武兼?zhèn)涞氖琶S員,離預(yù)定的二十名還差一員。平日并不受重視的門客毛遂經(jīng)過自薦,被平原君批準(zhǔn)隨行。
起先,隨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譏笑他。但到了楚國,在相互交談的過程中,他們逐漸覺得毛遂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對他都很欽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談聯(lián)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隨行人員便都在臺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從早上談到中午,還是沒有結(jié)果。隨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慫恿毛遂上臺去說服楚王。
毛遂憑著自己大無畏的英勇氣概,按住劍,順著臺階走上臺去,對平原君說:“趙國和楚國聯(lián)合起來抵御秦國,兩句話就能說明其利害關(guān)系,為什么從早上到中午,還沒談出個結(jié)果來?''
楚王問平原君說:“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說:“他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聽說毛遂只是個門客,怒氣沖沖地喊道:“你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說話,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著劍走上前去,對楚王說:“大王之所以敢當(dāng)眾斥責(zé)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現(xiàn)在大王離我不過十步,楚國再強(qiáng)大,大王也倚仗不著,因為我手中有劍,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這里,我和主人說話,你憑什么斥責(zé)我呢?"
楚王見毛遂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一時驚呆了,不知怎么辦。毛遂又繼續(xù)說:“楚國是個大國,地方五千里,雄師百萬,按理說應(yīng)該稱霸天下?墒橇钊耸氖,強(qiáng)大的楚國在秦國面前,竟然膽小如鼠,以前秦將白起只帶幾萬軍隊攻打楚國,一舉就攻下了你們的國都郢城,再戰(zhàn)燒毀了你們的祖墳。這種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都為你們感到羞恥,可是大王竟然對此無動于衷!所以,楚、趙聯(lián)合抗秦,不僅僅是為了趙國,也是為了楚國!道理是如此簡單,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責(zé)我,不是太沒道理了嗎?”
毛遂一席話,使楚王茅塞頓開,連連點頭說:“先生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傾全國之力與趙國聯(lián)合,共同抗秦!”
于是,趙、楚兩國歃血為盟。楚趙結(jié)盟后,平原君帶著毛遂等回到趙都邯鄲。平原君感嘆地說:“我手下的門客多時逾千,少時也有百數(shù),自以為識盡趙國的賢士。這次毛遂的事給了我很大的震動.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沒有發(fā)現(xiàn)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強(qiáng)兵,他一到楚國,只用了一席話,便使趙國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呂,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和典故]相關(guān)文章:
7.誠信的成語及解釋
8.誠信的成語故事
10.朝三暮四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