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學建議、課文解析(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7-7-10編輯:互聯(lián)網
一、識字寫字
1. 識字。
要認讀的7 個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翹舌音。教師要讓學生用上生字進行日常表達,在語境中正音,激發(fā)學生認讀的興趣。
(1)看圖說話正音。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畫的意思?梢哉f說圖中人物在干什么,如,“兩個小女孩站在花叢邊欣賞美麗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著一朵花說:‘這朵花也要開放了!’”“小男孩走過來揮著手和她們打招呼。”隨機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導學生用上生字說一句話。
(2)組詞正音。如“手”的讀音是翹舌音,要重點正音。教師可以讓學生舉起手,邊認指手的各部位邊說詞語,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還可以教師邊做搓手的動作邊說詞語,啟發(fā)學生做做說說,如“招手、揮手、拍手、搖手、握手”。讓學生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認讀正音。
充分利用身體部位和生活經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1)圖文結合,理解字義,識記字形!翱、耳、目、手、足”的字形與每個身體部位的形狀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師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圖片,讓學生將實物、圖片與漢字聯(lián)系起來,發(fā)現漢字字形和各身體部位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借助俗語識記!白、站”兩個字結構相對復雜,可以請學生圈出生字,借助課文插圖、動作演示和語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鐘”,識記“站、坐”兩個生字。
(3)組詞識記?捎檬熳纸M成新詞,引導學生轉換語境認讀,如“人口、手上、坐下”。
2. 寫字。
這是學生第二次練習寫字,教學時仍然要重視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動筆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寫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寫字時改進,養(yǎng)成少用橡皮擦的習慣。
結合“口、目、耳、手”的書寫,認識橫折、撇、彎鉤3 個筆畫。教師可運用折鐵絲的方法來教新筆畫橫折、彎鉤。將形狀類似橫折、彎鉤的鐵絲伸直成一直線,再彎曲成橫折、彎鉤,讓學生形象感知這兩個筆畫,應一筆寫完。
本課4 個字書寫要點:
二、課文學習
1. 朗讀指導。
課文以兩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分別指向人的立坐行臥,告訴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朗讀指導時主要突出兩點:讀準字音,在朗讀中體會句子的含義。
正確朗讀俗語!罢尽焙汀八伞碧幱谕痪,前者是翹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鐘”處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翹舌音。這兩處連起來讀時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學生還沒有學拼音,因此教師應多示范,多帶讀,在讀中模仿,并注意連讀和停頓。
讀出韻味,體現含義。兩句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以通過帶讀,重點突出“松、鐘、風、弓”,讀中感受坐立行臥應有的精氣神。
2. 理解運用。
在語境中理解課文?梢宰寣W生看圖讀句子,借助課文插圖,想想說說“站如松”“坐如鐘”的意思,同時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還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來感受,如讓學生觀察松樹樹干的筆直挺拔、挺立不動的樣子,再回憶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軍叔叔站崗,雙手握著槍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參加升旗儀式時自己一動不動地望著國旗的樣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仿說“坐、行、臥”。
3. 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旨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身體部位的作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做做說說,在實踐中鞏固運用這些漢字。交流中可呈現相對應的生字,為今后學習帶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聲字做鋪墊。
三、實踐活動
1. 找找與“手、足、口、目、耳”相關的生活用品,說出名稱。
2. 調查體育活動課或體育比賽中,哪些運動項目主要靠手,哪些運動項目主要靠腳。
四、《口耳目》課文解析
本課是看圖識字,讓學生認識簡單的身體部位。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圖畫,畫面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對應的5個生字都是他們熟悉的身體部位名稱。第二部分提供了與身體部位有關的兩句俗語,呈現生字“站、坐”,并以兩幅京劇人物形象,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規(guī)范,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