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低效,尋找低碳識字教學(人教新課標二年級下冊)
發(fā)布時間:2017-1-17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張增雪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不僅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發(fā)展有奠基作用,而且還承擔著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基本任務。可見,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率是何等重要。
一、存在問題
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
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時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認識生字。有的教師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沒有落實好生字識記任務。表現(xiàn)為:在教學生字時,雖然注重多種形式的認讀,但是忽視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義,生字識記時間短,教學不深入,而后便進行閱讀教學,重點放在品此析句、理解分析課文上,造成教學目標定位不準。
2、識字教學重點不突出
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特級教師袁瑢老師說過:“小學生在入學前已經(jīng)解除了大量的口語詞匯,會說,會用,就是不認識字形。而漢字是一個個方塊字,不直接表示音,學生看的漢字的時候不知道怎樣讀,怎樣寫,因此,音和形的問題就成為小學生開始識字的主要矛盾!
3、書寫習慣關注得不夠
由于教師平時在書寫習慣方面對學生關注得不夠,或要求不嚴,導致許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具體表現(xiàn)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書寫姿勢不正確,眼睛距離書本太近,胸部緊貼課桌。二是書寫不整潔。書寫涂抹,書本折頁、卷頁現(xiàn)象嚴重。三是書寫不規(guī)范。結構、筆畫、占位不科學,沒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虛宮格的規(guī)范作用。
識字教學,要有正確的方法和策略,要有趣味性,更要講究科學性。應該說,教師在掌握必要的漢字學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理”與“趣”相結合,科學教識字是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前提與保證。
二、應對的策略
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一識字教學法的斯霞老師認為:“真正達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學會應用,才是識了字!笨梢,識字教學必須做到音、形、義相結合,學習與運用相結合。
1、明確課時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合理分配教學任務。一般課文的教學都安排兩課時,其中第一課時應將重點放在認識生字上,指導學生從音、形、義三個方面去識記生字,既要有感性的認識,又要有理性的認識。要多分析字形,突出重點。對重點的生字、部首還要進行寫字指導。同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第二課時,復習鞏固生字,加強寫字指導和書寫訓練;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課后習題,等等。
2、深入細致地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在明確課時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對每個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字理、結構、識記方法、偏旁部首,哪個字和哪個字容易混淆,字形復雜的字如何指導書寫,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教學時才能胸有成竹,進行有針對性的識字指導,餅適當做好識字的拓展,引導學生科學識字,高效識字。
3、教給識字方法
袁瑢老師總結的“音、形、義結合識記法”,對我們的識字教學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耙簟⑿、義結合識記法”的基本思路是:讀字音--析字形--解字義。首先出示生字,組織學生讀準字音。然后讓學生匯報記憶字形的辦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最后說字義,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和課文來理解,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生字識記完了再回歸課文,通過讀文鞏固識字,做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運用音、形、義結合的方法識記生字,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識字教學的最初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辨析字形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漢字的構字特點,教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
4、加強寫字指導
一是規(guī)范學生的寫字姿勢。在低年段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非常重要,這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寫字水平,更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師要注重鼓勵、引導,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如,教師可以在寫字前組織學生背《寫字歌》:“身坐正,肩放平,兩腳微微分。手離筆尖是一寸,胸離桌子是一拳,眼離書本是一尺。”“足安、頭正、身直、臂展!
二是培養(yǎng)學生整潔書寫的習慣?梢酝ㄟ^評比、鼓勵等方式使學生養(yǎng)成干凈、工整書寫的習慣。如,在班級中可以定期組織開展作業(yè)評比,展覽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干凈書寫的習慣,同時,引導學生愛護書本,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加強對學生的寫字指導。包括指導學生觀察字形、掌握結構、書寫基本筆畫等,引導學生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首先,組織學生觀察生字字形的特點。其次,教師示范寫字,并指導學生明確筆畫在虛宮格中的位置。最后,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寫法。需要強調(diào)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指導學生寫好字,教師自己必須先寫好字。
5、提倡隨文識字,識字與閱讀相結合。
隨文識字的優(yōu)點是:將生字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課文讀通后,生字的讀音就基本解決了。低年級課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大都是兒童生活中常用的詞匯,學生只要將課文讀熟了,大部分字義也就理解了。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個別生字,教師再進行指導,重點放到分析字形上。這樣,不僅可以達到識字教學的目標,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下面就“字理”一點,做一些舉例,和大家一起學習。
“理”指的是字理,即漢字的理據(jù)性。漢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和演變,造字方法主要可以概括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其規(guī)律性十分明顯!傲⑾笠员M意”是漢字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每一個筆畫或者部件都是事物具體形態(tài)或狀態(tài)的高度概括。例如,“田”字的形與義一目了然;“從”字為兩個人,一個在前,一個在后,表示跟從的意思。像這樣形、義聯(lián)系明顯的主要是象形、指事、會意類的漢字,它們都適宜于聯(lián)想。而占漢字總數(shù)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形聲字的形旁、聲旁分別具有表義、表音功能,有音、義兩條線索可循。這都說明了漢字是具有理據(jù)性的文字。漢字的理據(jù)性不僅表現(xiàn)在漢字字形直接與語言中的音或者義發(fā)生聯(lián)系,還說明了漢字本身具有靈動的智慧,包蘊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趣”指的是識字教學的策略和方法要靈活多樣,符合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促進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漢字!叭ぁ币浴袄怼睘榛A,要以確!翱茖W性”為前提。也就是說,科學教識字,必須做到“理”“趣”充分結合。識字教學注重理與趣相結合,要避免因形害義,注重音、形、義相結合;要避免單純追求趣味性,忽視了科學性。(舉例:富、燕)
根據(jù)教育科學的原則,教師教漢字,理應掌握相關的漢字科學知識。現(xiàn)在以偏旁為例,說說在識字教學的時候我們要怎樣教給學生正確的漢字知識。
(舉例:部首“殳”)偏旁的名稱應該符合漢字科學,這也是識字教學科學化的必然要求。如果掌握了常用偏旁的科學知識,就能以簡馭繁地學好大量合體字。
(舉例:“漢字常用偏旁名稱表”為例說明。)
命名科學的,比如,“氵”旁、“扌”旁,“艸” “草字頭”。 命名不科學的,在今后教學中要引起注意的:左“阝”、 右“阝”、“宀”、 “王字旁”、“月字旁”、“彳”、“卩”等。
強調(diào)識字教學中理與趣的結合,避免單純追求趣味性,避免因形害義,教師就要慎重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低年級的識字課堂上,編兒歌識字、猜字謎識字、講故事識字等都是十分常用的方法,但稍不注意,就會背離科學性,得不償失。(舉例:碧)再如兒歌“元旦來到,人人歡笑”(但)、字謎“工人進洞穴”(空)等,在初識階段都不宜使用,因為這樣的兒歌和字謎都不能幫助學生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等活動建立起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如果在引導學生科學識記之后,再讓學生運用個性化的方法來記住字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像“一人一木,累了休息”、“二人從,三人眾”這類理與趣相結合的韻語識字,是值得提倡的。
這樣看來,要切實做到理與趣相結合,科學教識字,教師首先得掌握一定的漢字學知識,研讀《說文解字》一類的漢字學著作,然后根據(jù)具體的漢字,聯(lián)系學生的特點和需要,精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