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
發(fā)布時間:2017-11-17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勇于堅持自己的觀點
19、天火之謎(經(jīng)過) 解開“雷暴之謎” 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毫無畏懼、勇于實驗
(結果) 發(fā)明避雷針
【作業(yè)設計、安排】
課內(nèi):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堂練習。
2、完成課后練習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
1、課前預習準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抄寫生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重點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fā)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2、揭題。(板書課題:天火之謎)
3、學生質(zhì)疑:“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謎”到底是個怎樣的謎呢?這個謎又是怎樣解開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音,讀順語句,讀通課文。
(2)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雷暴 劈成兩半 **** 斃傷 冷嘲熱諷 拴住 鑰匙 顛簸 風箏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怒發(fā)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2)結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
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說成相同的事物。
怒發(fā)沖冠:形容憤怒得頭發(fā)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的樣子。
安然無恙:經(jīng)過變故,沒有遭到損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然后給他們讀書的情況做出評價。
(4)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課后練習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2、自由輕讀,想想為什么說它可怕?板書:把人擊倒 樹木劈成兩半
3、齊讀第一節(jié)。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用已經(jīng)掌握的方法自學生字字形。
2、指導書寫。
(1)學生按筆順在書上練習描紅,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內(nèi)的位置并抓住它們的關鍵筆畫。
(2)交流各自描紅所得,教師作相應的指導。
3、練習描紅,教師巡視。
六、布置作業(yè)。
1、 抄寫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習實驗的經(jīng)過,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有感?div align=right>資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