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原文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凄涼,剩粉余紅。金溝御水自西東,昨歲陳宮,今歲隋宮。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濛濛,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譯文翻譯
殘陽如血,令人傷情,斜射著無垠的山川。故國覆亡,到處是一派凄涼。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殘破狹小的宮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東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陳后主荒淫誤國,昨日的陳朝宮殿,今年又變作隋朝的宮庭。
不堪回首,往事就像這輕浮的柳絮,剎那成空。柳絮不知人心,依舊似煙知霧地漫天飆飛。柔軟的柳枝,青翠的柳葉,像細雨蒙蒙,西風剛剛吹過,東風又來侵襲,幾番風雨。
注釋解釋
一剪梅:詞牌名。此詞牌以周邦彥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句,故取為調名。又名“玉簟秋”、“臘梅香”。重頭六十字,平韻。
金溝:御溝,御河,上有金鰲玉蝀橋,故簡言之,水即溝中水。
陳宮:陳朝宮殿。
隋宮:隋朝宮殿。隋煬帝曾筑長堤植萬柳。
一晌(shǎng):一轉眼。晌:不多久,讀若“賞”。
創(chuàng)作背景
夏完淳以一腔忠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復國的大潮之中,所寫的詩、文、賦、詞,無不悲歌激烈,血淚淚交融。辭風師承陳子龍。此首《一剪梅》,也同樣是借詠柳來抒發(fā)一腔亡國之痛。
詩文賞析
起句“無限傷心夕照中”,表現(xiàn)了情景難分:默默無言的柳絲,低垂在斜陽的夕照中,仿佛在為凄涼的祖國,感到無限的傷痛。你看那往日的百花園中,只剩下了點殘花敗葉,只有那御溝里的流水,還在默默地流淌,紛亂無比的世事啊,是如此地變化多端,去年還是陳后主的內苑,今年又成了隋煬帝的深宮。“金溝御水自西東”一句,可以在李商隱的《曲江》一詩中找到淵源:“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作為處于唐王朝的覆滅已成必然趨勢的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同樣也有著“世紀末的悲哀”,他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的慨嘆,到了夏完淳,就變成“無限傷心”的淚滴了。這“昨歲陳宮,今歲隋宮”一語,和李商隱一樣,借古喻今,寄寓著作者難以言盡的興亡之嘆。
下片著重抒情。“往事思量一晌空”:想想那悠悠往事,片刻之間都化成了片虛空。國破家亡,妻離子散,這是多么難以接受的事實。明亡后完淳父夏允彝,因抗清被執(zhí)投水殉國,完淳因終日為復國大業(yè)奔走,年輕的妻子孤守空閨,白發(fā)的老母依門盼歸。這國恨家仇,使年輕熱血的詞人已經無法自制了然而,客觀卻是“飛絮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蒙蒙”:無情的飛絮,并不理會詞人徹骨的傷痛,依舊如煙如霧地籠罩著柳樹的長條短葉,它們生機蓬勃片蒼翠。這真教他無法不產生“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的憤慨。然而,更傷心的是它們竟然“才過西風,又過東風”。對于西風東風,明朝清朝,似乎無動于衷。這結尾以極其質樸的語言,道出了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出離憤怒了””正好相互呼應,完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回環(huán)。
整首詞寫得凄迷哀惋,寓家國之嘆于寫景詠物之中,情文相生,結處余慨不盡。
- 相關推薦
【一剪梅·詠柳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詠柳》鑒賞06-13
唐詩《詠柳》鑒賞08-16
古詩《詠柳》鑒賞06-27
一剪梅·中秋元月辛棄疾古詩詞鑒賞07-04
夏完淳《一剪梅·詠柳》10-18
《詠柳》曾鞏鑒賞08-27
賀知章《詠柳》詩歌鑒賞10-23
一剪梅·詠柳原文及賞析07-15
一剪梅·詠柳原文,賞析10-06
一剪梅的鑒賞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