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內經》全稱《黃帝內經》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醫(yī)書,成書年代約為《史記》之后、《七略》之前的西漢中后期。這部醫(yī)學經典講了些什么呢?
一、《內經》講了些什么?
1. 中醫(yī)天人合一的涵義:
天人同源
天人同道(同規(guī)律)
天人同構:天人皆由“氣”構成
天人同化(同氣化)。
2. 精氣學說
3. 陰陽學說(有日在為陽,無日在為陰)
4. 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屬性概括):
五行源自五季
五才學說: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五行
5. 神的內涵
6. 藏象學說:五藏(臟)象。
7. 病因病機
8. 病癥研究
9. 診法內容:重點介紹了脈診法。
10. 治則治法
11. 養(yǎng)生理論:
12. 五運六氣理論
二、如何讀通《內經》?
1. 借助工具書:a. 普通工具書:《漢語大辭典》和《漢語大字典》 b. 專業(yè)工具書:《說文解字》及內經專業(yè)書。
2. 解析原文
3. 縱橫聯(lián)系
4. 結合實踐
5. 弘揚拓展
《黃帝內經》的運動養(yǎng)生門道
日常生活中大家最推薦的保健方法就是運動,可以改善亞健康的狀態(tài)和身體肥胖的問題。《黃帝內經》中對運動的看法似乎略有出入?
《黃帝內經》認為多數(shù)疾病都是因為自身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導致的,比如說飲食、睡覺、運動等。所以《黃帝內經》第一篇的第一段就告訴我們一些養(yǎng)生的基本法則: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和于術數(shù)就是強調采用這種養(yǎng)生法術一定要和自己的身體調和起來,這個調和就是動靜得宜。采取的養(yǎng)生方法需要和自己的身體素質、體質特點能夠陰陽調和,換言之,《黃帝內經》一直強調運動是一種陰陽調和的運動,要平衡,要適度,但并不是完全強調靜養(yǎng)。
《黃帝內經》里面不像現(xiàn)代人或者是西方人一樣過分地強調運動。西方人的理念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只要運動對生命就是有利的,東方的理念不是這樣!饵S帝內經》認為“久視傷血,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單純長期保持哪一種狀態(tài)都是不對的,要各項活動摻和起來。中國古典文化的運動方式——太極、八段錦、氣功——也在動,但是動得非常和緩,現(xiàn)在人覺得太慢了,但它既能健身,又不會讓身體運動得太過劇烈。現(xiàn)在經常聽說爬山爬死人,跑步機上跑死人的。所以我認為“只要運動就是健康”這個理念還是存在問題。
《黃帝內經》強調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制訂運動量。如果你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顯然不適合每天跑三千米的運動,但你可以跳健身操,可以打太極拳,可以快速地步行。只要這個運動方式和你的體質狀況協(xié)調,就是對健康有利的。
- 相關推薦
【《黃帝內經》講了些什么?】相關文章:
安徒生童話《老約翰妮講了些什么》06-12
《內經》講了什么內容07-28
望岳講了什么道理10-25
木蘭詩講了什么故事09-01
蜜蜂課文原文講了什么11-07
社戲課文講了什么內容05-07
蘭亭集序講了什么08-04
高爾基的《童年》主要講了什么內容06-20
為什么要學習黃帝內經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