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將進酒》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
【原文】
李白將進酒⑴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⑵,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⑶。
人生得意須盡歡⑷,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⑸。
岑夫子,丹丘生⑹,將進酒,杯莫停⑺。
與君歌一曲⑻,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⑽,但愿長醉不復醒⒄。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⑿。
主人何為言少錢⒀,徑須沽取對君酌⒁。
五花馬⒂,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⒃。
李白《將進酒》的藝術分析
一、《將進酒》的類型與體裁
(一)作品類型
從類型方面看來,《將進酒》屬于具有較強理想特征的作品。作為理想型文學,《將進酒》已經實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超越,在對表現(xiàn)性具有較高追求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十分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從全篇可以了解到,整部作品當中充滿了不凡的氣象以及狂放的豪邁,整個時刻狂作而備份,沉著而豪縱,可以說具有著強大、不可想象的力量與氣勢。同時,在整個詩篇當中通過巨額數字以及夸張手法的應用實現(xiàn)其豪放之情的表現(xiàn),且同時具有十分深厚、充實的內在情感。節(jié)奏方面,疾徐盡變,在具有奔放特征的同時不留易,通過狂放肆意語言的應用實現(xiàn)詩人激憤、狂放等情緒的表達。從詩歌的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就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的夸張手法,在第一句中,不僅強烈的表現(xiàn)出黃河在奔流當中產生的氣勢,同時也將黃河之水比作時間一樣,在不復返之后不僅使人感受到時光如梭、青春易逝的感嘆,同時也具有一種脫俗、瀟灑的情懷。而在第二句當中,則實現(xiàn)較多代表顏色詞匯的融入,如“青”、“雪”等等,以較為形象的方式實現(xiàn)人生短促、年華易老畫面的描繪。其中,“青”同“雪”之間、“朝”同“暮”之間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即一個人在早上還是一頭黑發(fā),但在晚上時,已經滿頭白發(fā),以此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更能夠使人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淌。通過該種具有虛幻特征的描寫,不僅能夠較好的體現(xiàn)出理想文學變形、虛構以及夸張方法,且在不追求外表真實形的同時更好的實現(xiàn)情感真實的追求以及情感邏輯的遵循。在這里,作者大膽對自身幻想、想象能力進行發(fā)揮,對黃河水從天而降以及青絲變換等形象進行虛構描寫,強烈的表現(xiàn)出對時光易逝感慨的表達。
(二)作品體裁
從體裁角度看來,《將進酒》也屬于詩的范疇當中。詩是一種具有活躍結構、具有韻律節(jié)奏以及語詞凝練的文學體裁,具有較為明顯的跳躍性、音樂性以及凝練性。對于《將進酒》而言,其作為李白創(chuàng)作的古體詩,整個詩歌以七言為主,其中間或具有三言以及十言長局,整個作品句式具有參差錯落的特征,具有富于變化以及音節(jié)清亮的特征。在整個詩篇當中,作者通過精粹、凝練語句的應用將不得志以及壯志未酬的深意放置在詩歌當中,更好的實現(xiàn)詩人人格的體現(xiàn),并通過生動、準確語句的應用實現(xiàn)相應場景的勾勒。同時,詩句中也有時間的跳躍,“朝如青絲暮成雪”,朝夕之間的大幅度跳躍,突出時光流逝、青春易老,體現(xiàn)了詩的跳躍性。
二、《將進酒》抒情特征
(一)聲同情
對于詩句短篇,其主要以七言為主,其中具有一定的三、五言句,詩句又主要以散行表現(xiàn),在通過短小對仗句點染的.基礎上在節(jié)奏方面具有較多的變化。在《將進酒》當中,其中“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句子當中充滿了口語色彩以及生活情緒,且在流暢、自然語言當中實現(xiàn)喝酒過程中愉快的氣氛。而在這里,詩句突然變成的三言,并使得讀者在閱讀時獲得了別樣的韻味。在結尾處“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將詩句變?yōu)槿,則在增加詩句閱讀通順性的同時使詩歌具有了更高的韻味,再結合詩歌自身的內容,也充分表達出了詩人灑脫豪放以及不注重錢財的特征。通過最后一句的表現(xiàn),在將整個詩歌推向新高潮的同時保證其能夠同前方良好呼應,在以豪情實現(xiàn)哀愁凸顯的同時進一步實現(xiàn)整個詩歌中心以及主題的深化,不僅是詩人豪放瀟灑性情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整個詩歌的點睛之筆。此外,詩歌在格律以及聲調方面也同詩本身情調具有十分協(xié)調的特征,較好的實現(xiàn)詩人詩歌豪放以及豁達特征的表達。
(二)抒情方式
在詩歌抒情當中,其所使用的修辭方式即作者在抒情當中所使用的語言方式。在抒情話語當中,可以使用的修辭方式有較多,如對比同夸張、象征同比喻以及用典同借代等。在《將進酒》當中,李白對夸張的修辭方式進行了充分的運用,以此更好的實現(xiàn)其豪邁詩情的表現(xiàn)。在開頭位置,其描寫到黃河水從天上傾瀉而下,具有十分壯觀的特征。在詩歌中,其通過夸張手法的應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黃河奔流當中所具有的磅礴氣勢,給人一種大氣、豁達的感覺。而對于高堂明鏡的描寫,則感嘆人生衰老的悲哀悵惘,同樣通過夸張手法的應用實現(xiàn)生命短暫的無奈與悲痛。“會須一飲三百杯”當中的“三百杯”同樣是虛指,通過巨額數字的描寫,李白對喝酒當中的豪邁進行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詩歌最后,“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描寫更是一種夸張,不僅是對愁緒的時空長度的描寫,充分體現(xiàn)出了“愁“之長,同時也表明一壺美酒就能夠澆滅這萬古之愁,更是體現(xiàn)出了詩人瀟灑、豪邁的性情。同時,詩歌當中對于陳王,即曹植的描寫,則表明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懣情緒。在該典故中,曹植通過《名都篇》的描寫表現(xiàn)出一個貴族青年無所事事姿態(tài),僅僅通過飲酒為樂消遣歲月。對于該中描寫,實際上描寫的就是詩人自己,以此抒發(fā)其不受重用的悵惘情緒。
(三)抒情角色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角色是詩人表現(xiàn)情感時所處的地位。在詩歌當中,主要的抒情角色根據其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以作者第一人稱出現(xiàn),在作品當中,“我”即表示詩人自身;第二種,即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為一個敘事者,在故事講述當中,或者以托人的方式抒情,或者以代人的方式抒情;第三種即作者為一個敘事者,在針對一個事件實施講述的過程中表達情感。在《將進酒》當中,詩人以酒消愁,回首往事,還沒有取得功業(yè),但人生卻已經發(fā)出了短促的悲嘆。而對該種悲嘆來說,其卻并不是凄凄慘慘,而是具有豪邁、慷慨的特征。在詩歌中,詩人通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方式表達表示了對未來的向往,在表達出自身懷才不遇的同時表現(xiàn)出了自身渴望用世的思想。在詩句當中,“我”即表示詩人自身,詩人在對自我價值具有充分自信以及肯定特征的同時實現(xiàn)其慷慨激昂以及資信精神的表達。而在詩歌當中對丹丘生以及岑夫子的勸酒詞,更是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豪邁精神,即要同好友沉醉在酣暢痛飲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人生快意的享受。此時此刻,詩人已經同詩歌當中的“我”融為一體,在直接實現(xiàn)內心生活表現(xiàn)的基礎上實現(xiàn)狂放豪邁性格以及曠達人生態(tài)度的表現(xiàn)。
【李白 將進酒分析】相關文章:
李白--《將進酒》04-26
將進酒,李白04-26
《將進酒》--李白04-18
李白《將進酒》原文07-14
李白《將進酒》欣賞01-21
李白將進酒朗讀06-27
李白將進酒教案02-26
將進酒 李白拼音12-20
李白將進酒短詩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