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dǎo)語:“厚少精敏,無不通達(dá)。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jìn)士第,嶄然見頭角。”這句話出自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是韓愈為悼念柳宗元而做。
柳子厚墓志銘(節(jié)選)
【唐】 韓愈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dá)。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jìn)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學(xué)宏詞,授集賢殿正字?〗芰罚h論證據(jù)今古,出入經(jīng)史百子,踔厲風(fēng)發(fā),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lán)田尉拜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務(wù)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shè)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zhì)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shè)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dāng),則使歸其質(zhì)。觀察使①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師而復(fù)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dāng)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于朝,將拜疏,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jié)義。
子厚前時少年,勇于為人,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fù)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于人,其文學(xué)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于后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愿,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②先人墓側(cè)。銘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注】①觀察使:官名。②萬年:柳宗元的故鄉(xiāng)萬年縣。
閱讀訓(xùn)練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率常屈其座人 屈:使…屈服 B.則沒為奴婢 沒:沒收
C.比一歲 比:不到 D. 故卒死于窮裔
卒:最終
柳子厚墓志銘(節(jié)選) 閱讀答案柳子厚墓志銘(節(jié)選) 閱讀答案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3分)
A.因其土俗,為教禁 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
B.免而歸者且千人 若屬皆且為所虜
C.材不為世用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D.是惟子厚之室 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柳宗元博學(xué)多才,堅毅刻苦。在少年時期柳宗元便嶄露頭角,受到眾人的一致夸贊;在出仕被貶后,他也并未消沉,而是一邊縱情于山水,一邊更加刻苦為學(xué),寫詩作文。
B.柳宗元極具政治才干。柳州當(dāng)?shù)亓?xí)慣于用兒女作抵押向人借債,柳宗元在柳州做刺史時想方設(shè)法地改變了這一陋俗;而且,他的方法還得到了觀察使的推廣。
C.柳宗元重情重義。他因為不忍心看到有老母在堂的劉禹錫被派遣到偏僻的播州為官,便打算上疏表示甘愿同他替換,讓劉禹錫去柳州,而自己去播州。
D.韓愈對柳宗元一生的遭際有著中肯評價。他認(rèn)為柳宗元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沒有人扶持,所以潦倒一生不被重用;但他同時也看到這種遭際對柳宗元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的積極意義。
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1分)
(1)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6分)
(2)雖使子厚得所愿,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5分)
答案
1.C(比:及,等到。)
2.B(A介詞,依照,順著;B副詞,將近/副詞,將要;C介詞,被;D指示代詞,這。)
3.B(柳宗元并未改變這一陋俗,而是想方設(shè)法地幫借債人贖回了作為抵押的兒女。)
4.(1)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況且夢得有母親在堂,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他)沒有言詞來告訴他的母親,而且絕沒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而”“窮”“白”“且”“萬無”各一分,句意明確一分,共6分。)
(2)即使讓子厚實現(xiàn)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將相,拿那個換這個,何者為得,何者為失?一定能有辨別它的人。(“雖”“使”“易”“辨”各一分,句意明確一分,共5分。)
附
翻譯
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慶,做過北魏的侍中,被封為濟(jì)陰公。高伯祖柳奭,做過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韓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時被處死。父親叫柳鎮(zhèn),為了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請求到江南做縣令。后來因為他不肯向權(quán)貴獻(xiàn)媚,丟了御史的官職。直到那位權(quán)貴死了,才又被任命為侍御史。人們都說他剛毅正直,與他交往的都是當(dāng)時名人。
子厚少年時就很精明聰敏,沒有不明白通曉的事。趕上他父親在世時,他雖然很年輕,但已經(jīng)成才,能夠考取為進(jìn)士,突出地顯露出才華,大家都說柳家有能揚名顯姓的后人了。后來又通過博學(xué)宏詞科的考試,被授為集賢殿的官職。他才能出眾,方正勇敢,發(fā)表議論時能引證今古事例為依據(jù),精通經(jīng)史諸子典籍,議論時才華橫溢,滔滔不絕,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聲轟動,一時之間人們都敬慕而希望與他交往。那些公卿貴人爭著想讓他成為自己的門生,異口同聲的推薦贊譽他。
貞元十九年,子厚由藍(lán)田縣尉調(diào)任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又升為禮部員外郎。逢遇當(dāng)權(quán)人獲罪,他也被按例貶出京城當(dāng)刺史,還未到任,又被依例貶為永州司馬。身處清閑之地,自己更加刻苦為學(xué),專心誦讀,寫作文,文筆汪洋恣肆,雄厚凝練,像無邊的海水那樣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則縱情于山水之間。
元和年間,他曾經(jīng)與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師,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嘆道:“這里難道不值得做出政績嗎?”于是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為柳州制訂了教諭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順從并信賴他。當(dāng)?shù)亓?xí)慣于用兒女做抵押向人借錢,約定如果不能按時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金相等時,債主就把人質(zhì)沒收做奴婢。子厚為此替借債人想方設(shè)法,都讓他們把子女贖了回來;那些特別窮困沒有能力贖回的,就讓債主記下子女當(dāng)傭工的工錢,到應(yīng)得的工錢足夠抵消債務(wù)時,就讓債主歸還被抵押的人質(zhì)。觀察使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別的州縣,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將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準(zhǔn)備考進(jìn)士的人,就把子厚當(dāng)做老師,那些經(jīng)過子厚親自講授和指點的人所寫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規(guī)范的。
他被召回京師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時,中山人劉夢得禹錫也在被遣之列,應(yīng)當(dāng)去播州。子厚流著淚說:“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況且夢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他沒有辦法把這事告訴他的老母;況且絕沒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請求,并準(zhǔn)備呈遞奏章,情愿拿柳州換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獲罪,死也無憾。正遇上有人把夢得的情況告知了皇上,夢得因此改任連州刺史。嗚呼!士人到了窮境時,才看得出他的節(jié)操和義氣!一些人,平日街坊居處互相仰慕討好,一些吃喝玩樂來往頻繁,夸夸其談,強作笑臉,互相表示愿居對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狀給對方看,指著天日流淚,發(fā)誓不論生死誰都不背棄朋友,簡直像真的一樣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沖突,僅僅象頭發(fā)絲般細(xì)小,便翻臉不認(rèn)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機推擠他,再往下扔石頭,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啊!這應(yīng)該是連那些禽獸和野蠻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卻自以為得計。他們聽到子厚的高尚風(fēng)節(jié),也應(yīng)該覺得有點慚愧了!
子厚從前年輕時,勇于幫助別人,自己不看重和愛惜自己,認(rèn)為功名事業(yè)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牽連而被貶斥。貶謫后,又沒有熟識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薦與引進(jìn),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邊遠(yuǎn)之地,才干不能為世間所用,抱負(fù)不能在當(dāng)時施展。如果子厚當(dāng)時在御史臺、尚書省做官時,能謹(jǐn)慎約束自己,已像在司馬時、刺史時那樣,也自然不會被貶官了;貶官后,如果有人能夠推舉他,將一定會再次被任用,不至窮困潦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貶斥的時間不久,窮困的處境未達(dá)到極點,雖然能夠在官場中出人投地,但他的文學(xué)辭章一定不能這樣地下功夫,以致于象今天這樣一定流傳后世,這是毫無疑問的。即使讓子厚實現(xiàn)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將相,拿那個換這個,何者為得,何者為失?一定能有辨別它的人。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終年四十七歲;在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萬年縣他祖先墓地的旁邊。子厚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周六,才四歲;小的叫周七,是子厚去世后才出生的。兩個女兒,都還小。他的靈柩能夠回鄉(xiāng)安葬,費用都是觀察使河?xùn)|人裴行立先生付出的。行立先生為人有氣節(jié),重信用,與子厚是朋友,子厚對他也很盡心盡力,最后竟仰賴他的力量辦理了后事。把子厚安葬到萬年縣墓地的,是他的表弟盧遵。盧遵是涿州人,性情謹(jǐn)慎,做學(xué)問永不滿足;自從子厚被貶斥之后,盧遵就跟隨他和他家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也沒有離開;既送子厚歸葬,又準(zhǔn)備安排料理子厚的家屬,可以稱得上是有始有終的人了。
銘文說:“這是子厚的幽室,既牢固又安適,對子厚的子孫會有好處。”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原文翻譯及賞析10-23
讀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有感11-20
韓愈《河南令張君墓志銘》閱讀答案及原文12-26
《唐柳先生集》后序 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16
韓愈《感二鳥賦》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7-16
關(guān)于韓愈《諱辯》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12-16
王勃字子安閱讀答案及翻譯12-25
曾鞏《張久中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10-29
韓愈《晚春》詩歌閱讀及答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