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山居即事》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注釋】 ①“蒼!本: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蒼茫馀落暉! ②蓽門: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的門。 ③“紅蓮”句:庾信《入彭城館》:“槐庭垂綠穗,蓮浦落紅衣!薄 ④燈:全詩原作“煙”。 【翻譯】 寂寞獨居,門扉緊掩,孤獨的看著夕陽逐漸落下。 夕照滿山,鳥鵲還巢,行人歸宅,柴扉緊掩。 綠竹生長,紅蓮花瓣掉落在老葉上。 渡口處升起裊裊炊煙,到處可以見到歸家的采菱人。 【賞析】 首(引庾信《擬詠懷詩》) 首聯(lián)是他獨自隱居山中時的心態(tài)寫照。顧安《唐律銷夏錄》謂“此詩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門外情景,如何說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嚴(yán),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緊接以‘蒼茫對落暉’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虛句,不是實句也。”何必強作“虛”解,作“實”解亦通。人在門外亦可掩扉也,當(dāng)是室內(nèi)寂寞,故出門掩扉,環(huán)視山居外景以解悶,正切詩題“即事”者,詠眼前景物也。倘閉關(guān)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見,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無復(fù)寂寞之感。 頷(對比) 夕照滿山,鳥鵲還巢,行人歸宅,柴扉緊掩,詩人以最傳神的字眼來表現(xiàn)景物給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態(tài)和任其消歇的流變特征,構(gòu)成禪趣頗深的整體暗示,光色彩象的轉(zhuǎn)瞬即逝的恍惚,歸人卻在若即若離恍有恍無之間。從文藝美學(xué)角度看,生態(tài)活潑,情趣盎溢,彌滿詩畫氣息的`寧靜生活極富運動感極富生命力的美。 頸(引庾信《入彭城館》) “故衣”指蓮花敗葉!靶路邸敝钢褡觿偵L出來,竹節(jié)周圍帶有的白色的茸粉。頸聯(lián)用“綠竹”對“紅蓮”、“新粉”對“故衣”,光影流轉(zhuǎn)里體現(xiàn)出摩詰對隱逸生活的喜愛。王維天性擅畫,精通畫理,且移植畫藝以豐富和提高詩歌的表現(xiàn)力。此句即為力證。 尾(“煙火”一作“燈火”) 尾聯(lián)末字落在一個“歸”上,暗合其歸隱之意,隱隱有陶潛之情! ≡谕蹙S的田園詩中,盡管周圍是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詩人的心卻是孤寂的。大自然的萬物都是熱鬧鮮活的,嫩竹、紅蓮,唯有詩人的心是寂寞孤獨的。這樣的心態(tài),促使王維潛心地去發(fā)現(xiàn)去欣賞田園。 【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jié),人稱詩佛,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guān)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zhǔn)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yuǎn),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卷126_64【山居即事】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
【王維古詩《山居即事》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山居即事_王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山居秋暝》王維古詩賞析12-30
山居即事唐詩原文11-11
《春園即事》王維閱讀答案及賞析12-28
春園即事王維12-09
王維《山居秋暝》古詩鑒賞11-23
王維山居秋暝唐詩賞析10-30
王維的《山居秋暝》賞析07-18
清明即事孟浩然古詩翻譯及賞析12-22
王維山居秋暝原文及賞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