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睆娬{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教授《我不能忘記祖國》這篇課文時,在分析體會完課文的內容之后,我又留了一些時間讓學生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并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說說你認為宋慶齡是個怎么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待學生讀完課文后,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只聽他們有的說:我認為宋慶齡是個熱愛祖國的人。從他說的那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說宋慶齡是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學生。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來;還有的說:宋慶齡是個知書達禮,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你看當她聽那位美國學生的回答時,她雖然很不贊同,但還是耐心地聽完了那位同學的發(fā)言……聽聽,閱讀教學的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想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各自的特點,每個人的思維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雖有不同,但都離不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因而要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只有參與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學到家。
【《我不能忘記祖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不能忘記祖國的教學反思范文02-21
《我不能忘記祖國》的教學反思范文02-26
《我不能忘記祖國》教學反思范文02-09
《我不能忘記祖國》語文教學反思07-10
《我不能忘記祖國》語文教學反思07-20
《我不能忘記祖國》語文教學反思07-30
《我不能忘記祖國》教學設計07-02
《我不能忘記祖國》教學設計05-17
《我不能忘記祖國》優(yōu)質教學設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