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孔子與老子教學反思
教學內(nèi)容:分析本課
課標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兩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學反思:
1.看圖學史是本課的一個特色。圖片比文字更直觀,且富有歷史感。在學習第一目“孔子及其學說”時讓學生先解讀一組圖片,初步形成對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認識,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個鋪墊;在學習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時讓學生觀察“泉州老君巖”圖片,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都能感受到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無為”思想。
2.歷史學是嚴謹?shù),但學習歷史的方式可以活潑一點。學習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讀《論語》和《老子》。本課解讀《論語》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譯,而是全班同學集體誦讀《論語》摘錄,了解其內(nèi)容,再由兩個學生用現(xiàn)代文模擬對話。因為《論語》本是對話體例,模擬對話有助于學生理解其含義,又身臨其境,領(lǐng)略到孔子的諄諄教誨。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過渡中采用做一道選擇題的方式,用不多的時間讓學生在回顧儒家以德治國時發(fā)現(xiàn)另一種治國主張,在思想沖突中接觸老子的智慧。
3.為什么引入兩個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價值在于它能指導當代的治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引入的案例應當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國城市管理不和諧的一個縮影,也許夏霖律師的辯護詞有助于我們理解它,“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古已有之的正當職業(yè)。我的當事人來到城市,被生活所迫,從事這樣一份卑微貧賤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終善良純樸,無論這個社會怎樣傷害他,他沒有偷盜沒有搶劫,沒有以傷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莊嚴地向各位發(fā)問,當一個人賴以謀生的飯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無路的絕境,將心比心,你們會不會比我的當事人更加冷靜和忍耐?”通過對這個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關(guān)心社會底層的仁愛的意識以及理解政府如何“為政以德”,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而學習老子思想時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個超級大國引用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的例子,這使學生在驚訝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發(fā)現(xiàn)原來“無為而治”能解決一些難題。
- 相關(guān)推薦
【第一課孔子與老子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及評價03-01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