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反思總結(jié)
六年級課文《窮人》,雖然已執(zhí)教數(shù)次,但總覺有遺憾,《窮人》教學反思。每次我總是從教學要求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把教學的重點定位在分析桑娜、西蒙兩家的貧窮,以及品析桑娜抱回西蒙兩個孩子后的內(nèi)心活動,由此贊美漁夫、桑娜善良的品質(zhì)。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一段一段地分析,雖然也有分角色朗讀,也只不過蜻蜓點水,圖個形式罷了。結(jié)果因課文篇幅長,不但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學得很累,整個課堂索然無味。
最近我又執(zhí)教這一課,這次我另辟蹊徑,調(diào)整教學策略。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感悟人物性格品質(zhì)。在學習8-27自然段,我先讓學生畫出最能體現(xiàn)桑娜矛盾心理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交流,要求他們思考桑娜當時是怎樣的心理感受。學生在合作中讀讀、說說、議議,體會到桑娜當時擔憂、害怕、堅定的心理。而后,我又抓住句中的省略號,引發(fā)學生聯(lián)系當時情景進行想像,讓學生設(shè)想自己如果是桑娜,當時會擔憂什么?害怕什么?后來為什么那么堅定?結(jié)果沉寂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請看實錄(一):
生1:假如我是桑娜,我會擔心丈夫負擔太重,把身體累垮,以后的日子會更加貧困。
生2:我會擔心丈夫不理解,不同意我這樣做。
生3:我害怕自己未曾得到他的同意,把孩子抱過來,會揍我一頓的。
生4:只要能幫助西蒙,就算挨一頓打也值得!
生5:既然孩子已抱過來了,他們那么小,真可憐,做人要有良心,挨打也要這樣做!
……
在分析人物品質(zhì)時,學生非常踴躍,爭論不休,請看實錄(二):
生1:桑娜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寧可挨打,也要把鄰居西蒙的孩子抱過來撫養(yǎng)。
生2:桑娜非常勤勞,把地掃得干干凈凈,把食具洗得閃閃發(fā)亮,把屋子收拾得溫暖而舒適。
生3:我覺得桑娜很知足,她說沒什么可抱怨的。
生4:我覺得桑娜膽小怕事,把孩子抱回來后里總是忐忑不安,怕丈夫打她。
生5:我不同意桑娜膽小的說法,反而覺得她很勇敢,明知道丈夫會揍她,她也堅持這么做,多勇敢呀!
師:同學們讀書非常認真,感悟很深,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學反思《《窮人》教學反思》。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桑娜和漁夫有什么共同之處?
生齊答:樂于助人
師:我們的同學也是樂于助人,如以前的捐款活動就讓老師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缮D群蜐O夫的樂于助人和我們有什么不同?
生:我們是拿零用錢捐款,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而桑娜和漁夫收養(yǎng)西蒙的孩子,就要受一輩子的苦。
生:他們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師:對這一點你們的看法呢?
生:同意。
在這節(jié)課里,整個課堂活躍、生動、有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神采飛揚。
這次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為什么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師,會產(chǎn)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呢?經(jīng)過分析,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教師角色定位的轉(zhuǎn)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首先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而前幾次的教學,教師仍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間的關(guān)系。教師是主宰,主宰著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的關(guān)系。沒有平等、真正的對話。因此教師教得非常辛苦,收效卻不大。但最近的一次教學,教師的角色由教學中的主角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天地。教師能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教師還能鼓勵學生超越教師,敢于向老師挑戰(zhàn),向教材挑戰(zhàn),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閱讀。
二、學習方式從“他主”向“自主”轉(zhuǎn)變。
在最近一次的教學中,教師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允許學生隨時站起來回答或向老師、同學質(zhì)疑、評價,所以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體現(xiàn)更多的是“多余的情節(jié)分析,繁瑣的問題設(shè)計,細化的章法講解!睂W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這種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chǔ)上,從而導致了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消蝕!墩Z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教師則“順乎其天性”,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進行教學。讓學生耳聽、眼看、口誦、手寫、腦想……“全頻道”地參與,“立體式”地感悟。只有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自己的人,最終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三、師生對話的平等。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兒童在無拘無束的時候,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記憶力增強;反之則思路阻塞、反應遲緩、心靈封閉,毫無創(chuàng)造性言。因此,在課堂上,改變教師的“話語霸權(quán)”,構(gòu)建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創(chuàng)設(shè)平等的教育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如在以上品析桑娜、漁夫人物的品質(zhì)時,師生的對話不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式,而是教師與學生融為一體,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觀點與理念。在平等的對話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之中,在這里,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通過老師的點撥,讓學生觸發(fā)情感,既促進了學生對文本思想內(nèi)容的體會,又促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在不斷的教學嘗試中,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構(gòu)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 相關(guān)推薦
【《窮人》教學反思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暖流教學反思總結(jié)03-20
《比的化簡》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通用12篇)06-08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