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公轉嗎》教學反思
從教參上看,人類認識地球在公轉經歷了長期而有艱難的過程,雖然我們的同學多數通過閱讀書籍已經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但是到底人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地球在公轉?有哪些證據能夠說明地球在公轉?同學知道的只是一個地道的結論,而不知道該結論從何而來,這也正是本課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既要讓同學經歷人類發(fā)現(xiàn)地球公轉的過程,尋求地球公轉的證據,又要讓同學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公轉的歷史,讓他們知道任何科學發(fā)現(xiàn)都需要漫長的過程,科學結論的得出切實可靠的有效證據,同時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結論的得出可能有多種形式和證據。
在這節(jié)課前,我問你認為地球在公轉嗎?幾乎90%的同學都認為地球在公轉,他們的知識多數來源于科普書籍或家庭教育,但這種先前知識中幾乎不存在提供科學證據證明地球公轉,更多地在描述地球公轉的特征(我從一些科普書上看到一般包括包括軌道、方向、周期等等)知識信息,既然同學多數已經知道該問題的結論了。因此重點也就放在尋找科學證據上證明上,體驗科學家探索的歷程。
在處置模擬實驗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首先讓同學討論了第一副圖中在不同位置觀察星星會有哪些不同?在充沛討論的前提下,讓同學通過看書嘗試說說這個模擬實驗該如何操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老師在這里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如用什么代替星星比較合適?模擬地球公轉時怎么站位?為什么要被對著太陽?觀察幾次比較合適等等,更要提示同學和時做好記錄。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面,我覺得實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操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兩顆星星的位置間距多少比較合理?離地球公轉軌道的距離多少?這直接影響到同學觀察到的星星之間形成的偏差,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假如距離太遠的話,同學觀察到的數據都是自身估計出來的,誤差比較大。當然實驗后,同學都能觀察到星星之間的視差,并且隨著星星距離我們位置的不同,視差也發(fā)生變化。
只是我自身還有些疑問:恒星周年視差的現(xiàn)象是所有星星都會發(fā)生的嗎?我們對多數恒星自身的運行情況并不知情,有同學問假如有些恒星的運行情況和地球公轉軌道和速度差不多,還會發(fā)生同樣的現(xiàn)象嗎?當然這種建立模型構建事實的推理方法,在科學研究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同學能夠從這個實驗中學到這種如何運用這種方法,就是在運用這個方法解釋天體運行現(xiàn)象時,不知道對同學自身知識認知情況是否有一個先行了解。這樣一個看似很簡單的模擬實驗能夠讓同學認識到地球在公轉這樣一個事實嗎?并且恒星的周年視差對多數老師來說也應該是一個新概念,書本確解釋的如此簡單。既然依照我們的實驗方法,能夠輕易地看到恒星的周年視差,那么科學家(如哥白尼)在提出日心說這個觀點時,怎么就不能證明地球在公轉呢?
最后這個解釋晝夜交替的過程是順利的,在介紹完科學家發(fā)現(xiàn)恒星周年視差的過程后,同學對于人類認識地球公轉的過程有了更多更豐富的了解,只是不知道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同學掌握尋找地球公轉的證據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 相關推薦
【《地球在公轉嗎》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地球與地球儀》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9-24
數學教學反思寫什嗎03-19
《地球媽媽》教師教學反思04-11
地球村主題單元教學反思(通用11篇)03-20
《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04-28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方虒W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