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教學反思
《難忘的一課》是五年級的一篇略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回顧課堂,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播放了臺灣的美麗風景,配以優(yōu)美的解說,這樣調(diào)動學生視覺和聽覺感官,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擁有如此美麗的寶島臺灣,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過了解臺灣有關歷史,彌補了他們對臺灣感知的不足。這樣的課堂開端,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多媒體的合理、有效運用的確能幫助課堂確定感情基調(diào)。這種初感,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鋪墊。
二、學生質(zhì)疑,緊抓主問題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跟精讀課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個課時。在這僅有的四十分鐘里,只有緊抓住課文的主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由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并拎出本課的主要問題“為什么說這是‘難忘’的一課?”供大家到課堂上來研究。課前學生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誰上了這一堂難忘的課?”“難忘的一課上的內(nèi)容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就讓學生的自學的過程中解決,并馬上反饋。
這篇課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現(xiàn),實際上是本文的抒情脈絡,一層進一層地叩擊讀者心扉,這是文章的主線,也是難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難忘”,緊扣三次出現(xiàn)的同一句話,通過對三次出現(xiàn)這句話時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讓學生感受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更讓孩子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學生自己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這也是對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一種指導。
然而本節(jié)課在教學時,我沒有將課堂拉回到“為什么說這是‘難忘’的一課?”這個主問題上來,沒有讓學生來完整地說一說作者認為這節(jié)課難忘的原因,致使本節(jié)課的中心仍不夠突出。
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不是單一因素
本課教學前請學生們收集了20世紀40年代臺灣“光復”有關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以及孔子、鄭成功、孫中山、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國歷史上偉人的資料。運用資料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是要激起學生內(nèi)在的愛國情感的。但是本節(jié)課在學生交流之后,教師什么時候做補充把握不夠適時,人物介紹前后有重復,造成環(huán)節(jié)不緊密。教師對偉人的介紹語言情感也不夠充足,也致使學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寫話沒有水到渠成。我們在理解文字內(nèi)容之外,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當學生寫話完成進行交流時,還要對學生語言表達上有所評點,讓學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利用資料,使其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呢?這仍然是我困惑的問題。
四、略讀課文教學老師的位置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講,多讀,多寫,多練,多展示。教師要處理好詳略的問題,在歸納總結(jié)的時候講,提升的時候講,在提學習要求時更要講明白、講透徹。但在具體教學中,我有些操之過急,自己講得過多,對于學生回答的評價形式也有些單一,我想請教的是課堂上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評價?
《難忘的一課》教學反思3
。ˋ)
本課我主要是采用:導入入情──自學悟情──讀議動情──總結(jié)釋情的課堂結(jié)構(gòu),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病⒅勒n文哪些內(nèi)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導入入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臺灣美麗的風光,了解臺灣有關歷史,其目的是就是為了彌補他們對臺灣感知的不足,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在隨后的自學悟情教學中,緊緊圍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領悟情感,展開聽說讀寫的訓練!拔沂侵袊,我愛中國”分別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場景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課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領全文。雖然是初讀,整體感知課文,但這句話已經(jīng)給大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看來,讀這句話只要盡量讀出感情就行了,而實際上這句話每次出現(xiàn)時讀法是不同的。安排學生先讀,然后老師激疑,形成懸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披文入情。讀議動情,抓住“怎么讀──為什么──悟真情”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理解感悟。最后總結(jié)釋情,結(jié)合當前情況,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B)
什么是重點句?重點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難忘的一課》是講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我”在臺灣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見到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課文的重點句有兩個:
。薄⑷纬霈F(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 眱烧呋楸砝,前者是后者的表現(xiàn)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內(nèi)涵。教學時當以此為紅線貫穿始終。
一、初讀課文,找出重點句
因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相距甚遠,所以教學應從介紹時代背景開始:那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時期,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jié)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臺灣寶島歸還中國。本文寫的就是臺灣剛收復后的事。學生初讀課文后,可引導學生直奔重點句:“讀過文章后,你覺得哪句話印象最深?”學生不難找出那三個隔離反復的句子。這時教者可設問:“為什么我愛中國?”(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愛中國。)“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初知大意的目的。
二、披文入情,理解重點句
設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反復多次?每次出現(xiàn),作者都有怎樣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的要求細讀課文。
。薄⒆x第一段(第1、第2節(jié)):
提問:作者看到和聽到這句話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時間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見第1節(jié))。地點呢?要求學生看第2節(jié),從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三個詞語,并準確地說出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是“臺灣高雄郊外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也為以后的歸納主題打下基礎。
。、讀第二段(第3~第12節(jié)):
這一段寫上課情景,分四個層次:一是從窗外看,作者看到年輕教師在一筆一畫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句話,“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我”為此深受感動,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日本侵略者長期奴役臺灣同胞的憤怒。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之下,臺灣的學校里只準講日語,不準講國語,以致中國的老師今日寫起自己祖國的文字來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聽,聽到老師和孩子們在“一遍一遍地讀”,“讀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這時,作者的感受更深了,他從那每一個字音里感受到了臺灣人民“火熱的真摯的”愛國情懷,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了。三是走進教室讀,“和孩子們一起”,“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時作者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愛國之心使他們彼此親近,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四是課后談,通過與老師的談話,更激起了“我”對臺灣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對民族敵人的刻骨仇恨。
。、讀第三段(第13~第16節(jié)):
這段寫參觀禮堂里的中國偉人像,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禮堂兩面墻上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而今都換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鄭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這時作者情不自禁地重復著剛才教師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而其感受又更進了一層,因為從這歷史的巨變中,作者分明感受到了臺灣人民那種“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為什么說是“強烈”?因為這種民族精神雖遭長期壓抑、百般摧殘而終未泯滅,一直像火焰一樣深埋在人們的心底。為什么說是“深厚”?因為臺灣人民不僅愛祖國的語言,更愛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光榮的傳統(tǒng)。這種感受便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的全部內(nèi)涵。
本文寫法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紅線貫穿全文,二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在歸納主題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問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因為它表現(xiàn)了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反復出現(xiàn)就使這根鮮明的思想紅線貫穿首尾,使主題更加突出。而后再問:圍繞這根思想的紅線,哪些內(nèi)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文章詳寫了上國語課的情景和看中國偉人像的感受,因為這兩部分內(nèi)容都集中體現(xiàn)了臺灣人民的愛國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寫上課的經(jīng)過而不寫看偉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為看偉人像這一情節(jié)不僅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臺灣人民的愛國情意,而且偉人像本身還深刻地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精神?鬃觽ゴ蟮慕逃枷,鄭成功不屈不撓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孫中山領導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偉大壯舉,這些都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著、感召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
- 相關推薦
【《難忘的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及評價03-01
《難忘的一課》教案(通用8篇)04-23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方虒W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