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
起源
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文化知識;是人類世代繁衍的隱喻;也是數(shù)學奧秘的游戲呈現(xiàn)!∷兄鴱碗s曼妙的曲線,卻可以還原成最單純的二維線條。它有著飄逸雅致的韻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中國結始于先民的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
人們常常討論的結繩記事,”
實際上是“結”在人類發(fā)展史上曾有過的另一重要作用。據(jù)《周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目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記,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可見在遠古 的華夏土地,“結”被先民們賦予了“契”和“約”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時還有記載歷史事件的作用,“結”因此備受人們的尊重。斗轉星移,數(shù)千年彈指一揮間,人類的記事方式已經(jīng)歷了繩結與甲骨、筆與紙、鉛與火、光與電的洗禮。如今,在筆記本電腦的方寸之間,輕觸鍵盤,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可以盡在眼前。小小彩繩早已不是人們記事的工具,但當它被打成各式繩結時,卻復活了一個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中有千千結
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形容失戀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tài)。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征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么豐富多彩,“結”就有多么千變萬化。
“結”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愿望。托結寓意,在漢語中,許多具有向心性聚體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作喻,如:結義、結社、結拜、結盟、團結等等。而男女之間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結”表達,如:結親、結發(fā)、結婚、結合等。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于是便有了“結果”、“結局”、“結束”。“同心結”自古以來就成為男女間表示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又如“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結飾已被民間公認為是達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結發(fā)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燭之夜,男女雙方各取一撮長發(fā)相結以誓愛情永恒的行為 有詩云“交絲結龍鳳,鏤彩結云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就是生動的描寫。
服飾之結
讓我們再縱觀中華服飾五千年的歷史。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S”形飾于腰間始,歷經(jīng)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到盛唐的“披帛結綬”、宋的“玉環(huán)綬”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及傳世的荷包(香囊)、玉 佩、扇墜、發(fā)簪等無不顯示了“結”在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被應用的歷時之久、包羅之廣。
吉祥的“音結”
中國結的取意如其他中國藝術般多利用形態(tài)、諧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結”、“罄結”、“魚結”結合就成為“吉慶有余”的結飾品,以“蝙蝠結”加上“金錢結”,可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類推又延出了“長壽安康”、“財物豐盛”、“團圓美滿”、“幸福吉祥”、“喜慶歡樂”等祈福的內涵,被作為民間祝禱的符號,成為世代相傳的吉祥飾物。
-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中考素材:中國結的來歷】相關文章:
中考作文素材:中秋節(jié)的來歷08-28
中考寫作素材積累:臘八粥的來歷10-09
優(yōu)秀作文素材-除夕的來歷09-11
中考語文作文素材-中考作文素材03-07
中考經(jīng)典素材03-05
經(jīng)典中考素材03-16
高考素材:中秋節(jié)的來歷08-28
作文素材-母親節(jié)的來歷09-10
有關競爭中考作文素材-中考作文素材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