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jīng)?吹阶魑牡纳碛鞍,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作文 篇1
孩子之所以有叛逆心理,責任全在于父母做法與表現(xiàn)。為何會有叛逆心理呢?有兩種說法。
其一: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這樣的【你必須怎么怎么樣】【你絕對不能怎么怎么樣】久而久之,孩子就被你牢牢的束搏起來了。是人都想要自由,孩子一旦發(fā)覺自己已被束搏起來,渴望自由的欲望就會隨之而來。出于本能,孩子會全力相抗。這就是孩子為何會有叛逆心理的第一種說法。
其二:有些父母想讓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必須去干什么,還不能反抗。久而久之,孩子會厭煩,一厭煩就會抵抗。父母發(fā)現(xiàn)原本好好的挺溫順的孩子一下子就變了,很奇怪。一奇怪就要溝通。相信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帶著責罵的語氣說孩子的。孩子首先第一肯定會很委屈,然后是傷心,進而會很憤怒。有人說孩子很天真。正是因為孩子天真,所以憤怒中的孩子什么事都干得出來,因為他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這就是孩子為何會有叛逆心理的第二種說法。
總而言之,做父母的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說不定你的那一句話或哪一個動作就會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心理作文 篇2
第一單元學習結(jié)束了,簡單進行一次小測驗。我要求全班學生第二天要準時到校,不準有遲到現(xiàn)象,我進行了反復強調(diào)。但是到了第二天,兩名同學仍然來遲了,其他同學都在低頭認真答題。為了懲罰這兩名同學以示警戒,我讓他們先站著答題,十分鐘之后再讓他們坐下。
八分鐘過去了,我巡視全班,走到其中一名遲到的同學,他叫徐斌(化名)。前面的題答得還好,可是碰到兩個小練筆的時候,他的試卷上明顯寫著兩個“沒有”,一看就是帶著情緒,(我之前也了解到這個同學比較偏激,遇事不夠冷靜)。我再一看,用來寫作文的本上寫著“沒有什么可寫的……(還有一些臟話)”,我當時的血直往頭上沖。但是我更明白,像這類學生不能硬碰硬,必須要和他講清楚道理才行。走到跟前我還注意到,他的帽子仍然戴在頭上。而學校規(guī)定上課時不準戴帽子的,他的心里明明知道,可他故意這樣做,明擺著是向我挑釁。他看到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應該有的這些行為,嘴一撇,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他急我可不能急。慢慢來!我笑著低聲說,因為唯恐影響其他學生答題,“怎么,心里不高興?站著答題是不是感到丟人了?在班里不是不能戴帽子嗎?這樣可不太禮貌。老師相信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邊說邊把他的帽子取下來。他低著頭,沒有吭聲,但是仍然沒有接著答題的意思。看來,思想上沒有完全轉(zhuǎn)變過來。我接著給他講道理,雖然聲音很低,只有我們兩人能夠聽見,但是語氣卻很嚴肅,“一個有骨氣的孩子,就應該知道今天是自己的行為不對,你看,你不僅影響了自己考試,而且還影響了全班同學答題。你不是學過魯迅早到的故事嗎?他遲到之后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你呢,是怎么做的?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應該像魯迅一樣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你自己應該知道吧?”這時,他趕緊把作文上不應該寫的幾句話撕了。兩個小練筆也擦掉了“沒有”兩字,開始寫下來。我一看,十分鐘時間到了,讓他們坐了下來。
時間很快到了下課,徐斌按時交了卷紙。但是我覺得還應該進一步找他聊聊,完全解開他的心結(jié),讓我們的.關(guān)系更進一步。我把他叫到跟前,笑著對他說:“來,我們聊聊。今天事情的處理你是不是比較沖動?我們撇開這件事,記住,以后不管是和老師還是同學,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都不能沖動。不是有一句話說的好嗎,沖動是魔鬼呀!一沖動,后果就不堪設(shè)想!彼缓靡馑嫉匦α,說:“老師,之前我也有沖動的情況,F(xiàn)在很后悔,當時和同學打架,板凳都用上了,差點把同學砸傷!蔽页脽岽蜩F,“你看,多后怕,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對自己說,冷靜冷靜再冷靜。以后不管碰到生活中的什么想不開的事情,老師辦公室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我隨著都歡迎你。我們做個朋友吧!”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還和他講了有事不能憋在心里,應該找個人說出來,排解自己的情緒應該有正當?shù)那溃皇遣捎眠^激的方法。還和他講了前兩日兩名同學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的事情,雙方家長都被請來,兩名同學也很后悔的事情,這些都是遇事沖動,不夠冷靜的不良后果。
他的心結(jié)完全被打開了,我想這個同學以后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有一點點冷靜和沉著。
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教育者才可能對癥下藥,學生才能夠健康成長。
心理作文 篇3
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類在決策時也有“羊群行為”,會盲目跟隨他人的行動。他們相信這項發(fā)現(xiàn)將會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災難管理方面。相關(guān)論文發(fā)表在20xx年2月的愛思唯爾期刊《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上。
由利茲大學Jens Krause教授率領(lǐng)的研究團隊做了一系列試驗。試驗中,大量志愿者被告知在一個大廳里隨意行走,不允許互相說話。只有一部分志愿者事先得到具體行走方向的指令。試驗結(jié)果表明,5%按照指令行走的志愿者就可以影響至少200人的方向選擇。其余95%的人都會選擇跟隨那些按照指令向同一方向走動的人,而他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Krause教授說:“人的這種行為特征與動物群體行為非常類似。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從眾行為,這并不奇怪。該研究的有趣之處在于所有志愿者在沒有語言和手勢交流的情況下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從眾行為。并且,絕大部分的參與者并沒有意識到他們在被其他人引導!痹撗芯宽椖坑蒏rause教授、John Dyer,以及牛津大學和威爾士班戈大學的同事共同完成,
在此研究之前,荷蘭烏特列支大學的Simon Reader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都喜歡玩一種名叫“學領(lǐng)袖”的游戲,即使那位領(lǐng)路的“領(lǐng)袖”并不知道是要去向何處。讓人更感奇怪的是,即使其他人發(fā)現(xiàn)了一條捷徑,他們依然會選擇跟隨‘領(lǐng)袖’,并且告訴其他人也跟上來。
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可能會在建筑物或船只災難發(fā)生時的疏散工作中挽救生命,可以利用人們的從眾行為引導快速疏散。
【【推薦】心理作文三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