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夏洛的網》寫了一件非常感人的事。
費恩收養(yǎng)了一只小豬,他叫威爾伯。在威爾伯一個月大的時候,就被買到費恩的舅舅朱克曼先生家的倉谷里了。在倉谷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老羊傳給威爾伯一個不幸的消息,威爾伯的命運是變成火腿和烤乳豬。夏洛答應了威爾伯要救他,就在蜘蛛網上先后織了“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謙卑”,幾個大字。就是這幾個大字創(chuàng)造了奇跡,改變了威爾伯的命運。朱克曼一家不會殺他了,最后威爾伯在比賽中獲了獎,但在這時,夏洛也走到了生命的邊沿。
夏洛不惜代價為了朋友,連自己的孩子還沒看一眼就死了。威爾伯只能照顧好夏洛的孩子,作為給夏洛的回報。像威爾伯和夏洛這種友誼,在現實社會中有多少呢?這中友誼是無比尊貴的,用金錢是買不回來的。我們不必學夏洛為了別人,犧牲自己。我們只要和朋友之間建立深厚的友誼,彼此信任。
看完著本書后,我就想夏洛只是一只小小的蜘蛛,她都有能力幫助朋友,為什么我們就這么小氣,卻不想幫助自己的朋友,就算答應了別人的請求,也有是做不到。我們應該向夏洛學習,答應了別人的事就要用心去做,做得十全十美,這才叫友誼。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20世紀初葉,美國亞里桑那州兆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有四千多只鹿在生存,狼是鹿的大敵。羅斯福想把狼消滅,讓鹿得到保護,讓它們繁衍得更多一些。森林里的鹿增長到了十萬只。結果,不僅鹿沒得到保護,因為饑餓和疾病,減少到了八千多只鹿在茍延殘喘,還把凱巴伯森林糟蹋得面目全非。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羅斯福目光太短淺了。不管什么東西,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壞的一面。狼常被人認為是“惡人”,鹿則是“善人”。但狼卻也在保護鹿,保護森林。狼吃鹿,鹿吃森林,狼吃的大多數是病鹿,把鹿控制在范圍內,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動物,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所有動物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使者,它們將會保護的井然有序。
比如說,蒼蠅,都讓人厭惡,但它們也有好的一面。蒼蠅可以分解大便,可以使它分解成肥料。如果沒有了蒼蠅,全世界就會臭死了。蒼蠅可以說是最光榮的“清潔工”了。前蘇聯(lián)在空間站用一種家蠅來分解自己的大便,使大便有處理,還有許多有用的資源。
灰塵應該是大家最厭惡的東西,又會污染環(huán)境,危害人類的罪魁禍首,你沒想到吧?灰塵也是對人類有益的。假如沒有了灰塵,空氣會很清晰,但太陽卻會直射,你就睜不開眼睛。更可怕的是,天空中就沒有結晶體,將不會降一滴水,我們大地森林,還有我們人類都面臨著死亡。
這些事告訴我們要全面的思考問題,才能做好事情。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在田野中還是白雪皚皚的時候,小兔子就已經出生了。它們一出生,就睜開了眼睛,身上裹上了暖和的小皮襖。小家伙們只要吃飽了媽媽奶后,便東跑西竄,悄悄躲在灌木叢里或草墩下面,乖乖地趴著,從不淘氣。即使兔媽媽不知去向,它們也從不叫喚,不折騰。一天,兩天……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兔媽媽依舊還沒有回來?尚〖一飩円廊还怨缘氐仍诩依锩,它們知道出去會有危險。
過了幾天,另 一位兔媽媽經過小兔的家門,小家伙們跑出去央求它:“阿姨,我們好餓,喂喂我們吧!”“行呀!孩子們,吃吧!”兔阿姨喂飽了小兔就走了。
原來兔媽媽們認為,所有的兔寶寶都是大家的。兔媽媽只要在外面遇到小兔寶寶,不管是自己親生的還是其他兔媽媽生的兔寶寶,都會給它們喂奶,都能一視同仁。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沉思了好久。就連兔子這么一個小動物都能懂得去關愛他人的兒女,更何況我們人類呢?可現在的人們,只顧關心自己的兒女,卻忽視了他人的孩子。從來不去想一想,這么做會不會傷害別人。我覺得人們應該在為自己兒女著想的同時,也為別人的孩子著想。
文中小兔子和兔阿姨的對話,讓我真實的感受到動物之間那種濃濃的母愛,還有那一份將心比心的愛。人們當然沒有去注意動物們那一瞬間的動作,但恰恰就是這一動作表達了動物之間的那份愛。
領會一下將心比心的含義吧!只有你站在別人的角度去對待別人的孩子,別人也才會站在你的角度去對待你的孩子。一只兔子都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去關愛別人的孩子,那我們該如何去做呢?雖然在我們的眼中,兔子是那么渺小。但就是這么一個渺小的動物,擁有了許多人沒有的那種高尚的情懷。
用心去體會一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義吧!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去尊敬他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也去愛護他人的孩子。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像愛自己兒女一樣來愛你的兒女。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長征即將結束前的故事。
它描寫了一支獨特的隊伍和一群特殊的人物,運用了一些獨特的細節(jié),比如插在藏胞青稞地里面的木樁借條,收容隊員給死去的士兵合上眼睛,別致而壯觀的花紋,還有那些來歷可疑的青稞等。作者在險惡的背景下展示了紅軍小戰(zhàn)士浪漫主義的情懷,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命的崇敬。
雖是一部感人的作品,卻讓我讀到了故事中人物的幽默和智慧,我如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了。我有時覺得他們就住在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作者把書中的人物情態(tài)描繪得有聲有色,有板有眼,我從來沒有這么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讀一本書。我有時會對黨新生敬佩與尊崇,沒有他們昔日的浴血奮戰(zhàn),就沒有我們今日安逸舒暢的生活。黨把祖國和人民視為己出,早已對虎視眈眈的日本侵略者無畏無懼。我有時會對書中人物所經過的窮山惡水之地心生懼怕,有時又會憐憫起已故的紅軍小戰(zhàn)士,有時會被書中人物所做的英明決定心生震撼,贊嘆這位英雄,有時又會因讀到精彩段落,眼睛久久凝視,腦海里浮想聯(lián)翩。
我們一定不能辜負黨對新一代的恩情與教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祖國的棟梁!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里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yǎng)出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chuàng)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后,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只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tài)。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明和諧。
后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于所有的教師說,想擁有幸?鞓返娜松切枰梅e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guī)律地鍛煉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guī)律地進行鍛煉,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guī)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wěn)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yǎng)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guī)范,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復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煩的事,尤其是由于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為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為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種穩(wěn)定的權威性教養(yǎng)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F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么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么茫然無措。
最后,還是那句話: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捧著一本書細細品讀,流溢滿室的書香,定格在鮮活的內容和動人的故事,那是老師的寬容,是老師的不倦,更是老師的愛和堅守。
目光流連在董俊平的臉上久久不忍離去。那是一張樸實無華的臉,那也是一扇無私奉獻的心靈窗戶。讓我從一個殘疾兒童在街頭乞討的情景說起,那名兒童可憐的眼神深深地觸動了董俊平,使她萌發(fā)了為這些兒童做點事的念頭。于是她歷經艱辛創(chuàng)辦了一個特教班,把家中的房拿來給孩子們當教室,并且用她那微薄的工資維持孩子們的午飯,還為他們上課。直到20xx年成立了第一所邱縣特教學校,至今,學校已擁有建筑面積20xx多平方米的綜合樓和食堂。董俊平傾盡了全部的愛雕塑“殘缺的美麗”,盡最大的努力讓殘疾兒童成為正常人。
平凡的董俊平,用愛為那些特殊兒童帶來了光明,創(chuàng)造了奇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位老師,他雖然沒有這樣驚人的舉動,但是他用堅定的毅力感動了我們。
每天晨曦微露的時候,在學校的操場上總有一個矯健的身影繞著操場一圈又一圈地奔跑,他就是我們班的副班主任-----駱老師。別看駱老師個子不高,腿也不怎么長,卻在20xx年11月完成了杭州馬拉松跑步比賽。要知道那可是得繞著西湖整整跑42公里呢,相當于繞著操場跑210圈。為了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我和同學采訪了駱老師,這位“中心的跑男”。
“報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辦公室!奥犝f上個星期天您參加了馬拉松比賽,是第幾次參加呀?”駱老師笑了笑說:“參加全程比賽還是第一次,不過之前參加過三次半程比賽!”“那您為什么這次跑全程賽呀?”我迫不及待地問道!皡⒓舆@樣的比賽主要是為了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我!并且我要給你們做好表率工作,讓你們能體會到這種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更快樂地學好體育!瘪樌蠋焾远ǖ卣f?粗蠋熌樕蠄砸愕男θ,讓我這個體育后進生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4百米跑對我來說都已經是最大的挑戰(zhàn)了,更何況42公里呢?不知道是怎樣的力量在支持駱老師。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問道:“您跑了長達4個多小時,
您中途有放棄的念頭嗎?是什么在支撐著您!”駱老師淡定地回答:“有呀,在三十多公里的時候我就有了放棄的念頭,但是為了實現對你們的承諾,給你們樹立一個榜樣,我還是埋頭堅持了下來!最終戰(zhàn)勝了自己。”原來是因為駱老師對我們的愛,用堅守為我們樹立信念的豐碑,才讓他創(chuàng)造了完成馬拉松的奇跡。
從那以后,同學們在駱老師的感召下,個個奮發(fā)圖強,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體育課上,少了嬉戲的身影,多了揮灑汗水的身姿;放學后的操場上,小胖墩們跟著駱老師一圈一圈地跑,成了中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運動會上,運動員們更是連連打破各項紀錄,連創(chuàng)佳績。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同時也傳人以信念和力量,更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愛的奇跡,堅守的神話。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雷夫,這位美國最有趣、最有影響力、最優(yōu)秀的老師感動著全球無數的人。他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tài)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這些天,手捧著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著、慚愧著、欣喜著。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跡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可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里,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一、營造像家一樣溫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彼詿o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認為這里是最溫暖的地方。
二、尋找第六階段。
雷夫老師把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六階段”的觀點導入任教的班級,使“六階段”成為凝聚全班的粘著劑,引導學生學業(yè)和人格的成長。這“道德發(fā)展六階段”仔細研究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為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為原則!鞍察o,老師來了!”孩子們緊張地彼此告誡。他們做作業(yè)是為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隊是為了讓老師高興,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是為了贏得老師的寵愛。而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說“不乖就要你們好看”,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霉了!边@種思維不斷地被強化著。但是,這樣教小孩是以恐懼為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雷夫老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和孩子們建立伙伴關系。他會先請孩子們信任他,同時承諾對他們的信任,讓孩子們把第一階段的思維拋在腦后。(讀后感 )雷夫老師強調的是首要動機的正確引導,對孩子們的一生將有很大影響。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雷夫老師認為,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是很危險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他的話是有依據的,可是縱觀我們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小學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獎與罰中進行的,獎勵成了孩子們最愛的一種方式,“賄賂行為”常見于全國各地的教室。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后,開始學會做些事情來取悅人。他們取悅老師,取悅父母,表現出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為,他們的做法往往會使我們感覺很舒心,但他們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錯的。為父母或老師努力的念頭會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了解為什么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guī)則。讓孩子們懂規(guī)矩是必要的,好一點的老師會花時間解釋制定某些規(guī)則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創(chuàng)意的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參與班級規(guī)范的設計。老師們依據的理論是,參與制定班規(guī)的孩子比較愿意遵守規(guī)定。事實確實如此。但 雷夫老師通過許多例子發(fā)現完全遵守規(guī)則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們缺乏真誠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師認為能達到第四階段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助孩子們對周圍的人產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第六階段不但是最難達到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為行為準則存在于個人的靈魂中,其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內。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為不可能:就定義而言,第六階段的行為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看看我現在在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應有的表現!币坏┠阕龀鍪痉,就等于違背了第六階段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自相矛盾的行為準則,讓教學者陷入兩難的困窘。
讀到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級管理中,我也把這六階段發(fā)展教給我的孩子們,那我們的班級也一定會更上一個臺階。
三、培養(yǎng)終身閱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yǎng)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能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我也發(fā)現,雷夫老師的一些創(chuàng)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助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讀著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并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可以做得這么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fā),那么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向往的地方。
【【熱門】讀后感的作文匯總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