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絕句。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jié)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悲情。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夜書所見的詩意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查看。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釋:
、偈捠挘猴L聲。
、趧樱捍騽。
、劭颓椋郝每退监l(xiāng)之情。
④挑:捉。
、荽倏棧核追Q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籬落:籬笆。
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為他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賞析: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這首詩寫羈旅鄉(xiāng)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xiāng),而著重于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于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讀一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極為準確。這首詩在最后兩句用了一個修辭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是因為:夜深了,但籬笆下面還有一盞燈在發(fā)亮!
錢鐘書《宋詩選注》說:“這種景象就是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所謂:‘笑籬落呼煙,世間兒女!比粞a上陳廷焯評姜詞所云:“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白雨齋詞話》卷二),便可想見詩人此時內(nèi)心深處的悲哀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葉紹翁在異鄉(xiāng)觸景生情之作。 [3]節(jié)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xiāng)愁!段男牡颀垺の锷氛f:“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弊髡呖途赢愢l(xiāng),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zhuǎn)的小詩。
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 相關推薦
【《夜書所見》的詩意】相關文章:
夜書所見作文09-26
《夜書所見》改寫02-11
夜書所見作文02-23
袁枚《所見》詩意及賞析11-09
(必備)《夜書所見》改寫07-30
[精]《夜書所見》改寫08-05
夜書所見作文3篇10-08
夜書所見作文(通用30篇)09-16
古詩擴寫《夜書所見》作文02-22
《夜書所見》改寫作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