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圓月升起來了,像一盞明燈,高懸在天幕上。是的,中秋來臨了,思緒也隨著飄來。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范文,歡迎欣賞與借鑒。
[感悟中秋節(jié)]
小時候我最盼望過中秋節(jié),那時只為吃月餅;長大后,依然盼望中秋節(jié),但更多的是為品味那種懷著喜悅的心情分享著辛勤勞動收獲的累累碩果,那種一家人團圓和諧的令人陶醉的家庭氣氛。
我生在農(nóng)村,那是一個有山有水,家家果蔬滿園,雞羊成群,令人神清氣爽的美麗鄉(xiāng)村。家鄉(xiāng)的習俗是中秋節(jié)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著節(jié)日的吃食。時值果子成熟季節(jié),于是果園里便熱鬧起來,人們從樹上摘取許多的蘋果、梨、葡萄等新鮮水果擺上幾大盤,然后再買許多各種圖案、各種口味的月餅。到了十四那天,每家院里都殺豬宰羊,開始散發(fā)出濃濃的節(jié)慶味。
中秋節(jié)這一天,大人小孩都忙,大人們一整天忙著做好吃的,小孩也圍著大人,包餃子、炸油糕,孩子們做得不像模樣,但大人們今天是最寬容的。我和哥哥也幫著包餃子,我包的餃子總是鼓鼓的,媽媽說象綿羊,哥哥包的餃子卻扁扁的像餓狼,放在面案上站都站不住,笑得人眼淚花花……
晚上,待萬籟俱寂、月明如鏡之時,大人把洗得發(fā)亮的各種水果和制作精巧的月餅整齊地擺放在盤子里,放在院子里的方桌上,然后點上一炷香,虔誠地磕幾個頭,媽媽說是祭月神。一柱香燒完之后,我們姐妹幾個才迫不急待的圍著桌子坐下,眼巴巴地等著媽媽給我們分月餅。媽媽總是把圓圓的月餅切成一樣大小的四塊,每人一塊,然后我們有說有笑,一邊欣賞著圓圓的月亮,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甜甜的月餅,快樂的笑聲撒滿小院……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時光啊!
長大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遠離了家鄉(xiāng);丶业拇螖(shù)越來越少,想跟父母一起過個中秋節(jié)竟然是那么的難。好長時間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好久沒有享受過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那種溫馨的感覺。
兩年前,恰好中秋節(jié)與國慶節(jié)同慶,我才有機會和父母在月圓之時團圓。月亮依然圓圓,月餅更加香甜,但父母卻蒼老了許多:頭發(fā)白了,背也駝了,行動也不如以往靈便。我心里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有點心酸,有點難過,更多的是對父母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一時間,我再也找不到兒時過中秋的那種喜悅和興奮的感覺。父母親一輩子為我們做兒女的操碎了心,但老了卻享受不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兒女們都忙于工作,看望父母的時間很少,甚至連個電話都懶得打,父母的日漸蒼老告訴我們,他們與我們團聚的時光越來越短暫,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常回家看看。為了父母,也為了求得自己心靈上的安寧。
時光總是匆匆,今年的中秋節(jié)轉(zhuǎn)眼又到了。父母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皺紋,多少白發(fā)。我不能回去看望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為他們祝福。祝愿我的父母親,天下所有的父母親都能夠健康長壽,笑口常開,永遠做兒女們避風的港灣,幸福的依靠。
[中秋散韻]
中秋,是喜慶熱鬧的日子。
一家人,老老小小,歡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餅;
熱鬧的街頭樹起了燈彩,舞起了火龍,清靜的河邊也有小孩漂起河燈;
福建有拋帕招親,臺灣有偷菜求郎,湖南、貴州、安徽還有竊瓜祈子。
中秋,是思念拔節(jié)的日子。
人世間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瘋長著,堆積著,涌動著,蔓延到天際:
或是遠方的兒子,激動地用家鄉(xiāng)話,附著話筒,深情為父親唱生日歌;
或是慈愛的母親,戴著老花鏡,走針串線,正為海外的女兒織著毛衣;
或是相愛的情人,彼此用最親近,最甜蜜的短信訴說最遙遠的相思情。
中秋,是詩香飄飛的日子。
唐李白的《月下獨酌》是詩人、身影、明月寂寞地合成,逸出的是酒的醉人的香味和詩人的浪漫的芬芳;
宋蘇軾的《中秋月》是暮盡、寒溢、月轉(zhuǎn)的慨嘆,傳達的是時光易逝的苦味與生命無常的孤獨;
宋辛棄疾的《太常引》是詩人望月、傷己、嘆國的共熔,抒發(fā)的是美人遲暮的凄涼和激蕩不已的壯志。
中秋,是神話改寫的日子。
蟐蛾姑娘與后弈俊男,你們該是攀上天地間的彩虹橋,不再有離居之苦了吧;
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宮里的最小的女兒,該是回來同家人團聚了吧;
吳剛,你該是記住了他人真誠的教導,勤心學習,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中秋,有濃濃的快樂;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中秋,有無盡的詩意;
中秋,有滿滿的祝愿。
詩人說,故鄉(xiāng)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我要說,心有快樂,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會老;
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會老!
[中秋]
依窗佇立,冷清的我對一輪冷清的滿月,想起一些舊事故人來。
中秋,受天上圈一圈銀邊的圓月啟發(fā),人們意念中盡是“圓”字。在“圓”字支配下,努力做一些和圓沾邊的事情:吃圓圓的月餅;案中擺些圓圓的水果;邀請親朋好友吃團圓飯……那份忙碌與喜氣,正是“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
兒提時的我,不眼饞別人家孩子手中的月餅有多圓,但羨慕別人家三姑四姨五叔六舅把餐桌圍得有多滿。相比之下,我家門庭冷落親戚少得可憐。因此,對年年中秋節(jié)前來簽到畫圓的伯公、舅舅、阿姨心懷感激,他們的音容笑貌至今歷歷在目。
我的伯公,是外公奶媽的兒子,由于臉上有稀疏的麻點,我們姐妹叫他“肉皮伯公”。“肉皮伯公”憨厚仁慈,腰板硬朗坐如鐘,笑瞇瞇接受我們對他雖有些不恭卻灌滿親情的昵稱,岸煙抽得“啪噠啪噠”響。外公陪在旁邊,聊些他們的童年趣事,“肉皮伯公”心領神會聽著,頻頻地點頭。外公說,中秋節(jié),奶媽會自己磨米粉用蒸籠制作月華餅。月華餅出鍋,他先吃個夠,哥總是讓著他。外公說到他七歲那年,他父親想用一疊銀元誘他回城讀私塾,他躲在哥身后賴著不肯走時,兄弟倆發(fā)出很童真的笑。“肉皮伯公”齆聲齆氣說我們太公待他好,逢年過節(jié)給我外公做新衣裳,總少不了他的,倆人穿戴一模一樣,象孿生兄弟?晌覀冊趺纯,也找不出兩位老人相貌上的相似處。“肉皮伯公”是有福之人,妻賢兒女孝。大兒子參軍復原后,在糧食局當干部,家庭條件優(yōu)越,為“肉皮伯公”備有房間?“肉皮伯公”中秋節(jié)上城,寧愿和我外公擠一張硬板床,也不去兒子家享受舒適的環(huán)境和美食。我們知道,兩位老人要在難得的團圓之夜促膝談心,重溫兒時舊夢。
我們的舅舅,是母親奶媽的兒子,母親稱他壽哥哥。我父親和我們的舅舅交情很深,每逢從鄉(xiāng)下回城,總會忙里偷閑對我母親請假,他想去壽哥哥家坐坐。當然,舅舅和我們家走動也很頻繁。舅舅在糕餅廠工作,隨便抓一把餅干也比我們家的月餅強,可我們家每年中秋的團圓餐,都有他捧場。舅舅秉性耿直肯講真話,他用長輩的眼光對我們姐妹一番評頭論足后,替我父親打抱不平,說我們五姐妹不應該都跟了母親的姓,批評我母親要心強。外婆接口說戶口是我爸去報的,不怪我母親。我的母親也極力辯解,不是她要心強,是我父親要心太不強,一群孩子初始姓名經(jīng)過他的手,都沒想著扣留一個。父親則說是有意成全我母親,五個同姓兒女圓圓滿滿一巴掌。
我們的阿姨,是母親情同手足的同學,談吐文雅很有風度。她記著我外公和比她早工作的我母親當年對她的資助,每年必定給我們家送月餅。她和我母親一樣喊我外婆“嬸”,說嬸不容易,帶大一群孩子,天倫之樂是享了,卻也付出很多。她慶幸我們這一代多姐妹,不至于象我母親那樣孤單無助。
我們的盧叔叔,是我們家早年的房客……
還有姐姐奶媽的三個女兒益玉、益君、益圓……
正是這些親友,曾經(jīng)在當年的中秋佳節(jié),把我家的大桌面圈成一個圓。正是這些親友,曾經(jīng)在當年的中秋佳節(jié),用他們蘸滿友情的筆,描成了我們家一幅幅天倫圖,使我們后來回想起兒提事時,有美滿的記憶。
時過境遷,離家鄉(xiāng)一恍二十年有余,當年的親朋,還有幾人健在?他們的下一代,是否還和我們家保持不變的友情?
此時此刻,冷清的我對一輪冷清的滿月,寄托滿懷的思念并默默祈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