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成長,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體會到各種滋味。小編整理了相關(guān)的作文范文,快來看看吧。
【成長的滋味散文】
成長,成長的滋味是什么樣呢?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姐姐說,成長是苦的,充滿了淚水;媽媽說,成長是甜的,充滿了歡樂;爸爸說,成長是酸的,充滿了汗水。我想,成長,不應(yīng)該只是一種味道,它應(yīng)該是多種多樣的--有酸,有甜,也有苦……
酸
小時候聽別人談?wù)撐兜罆r總喜歡把“酸”放在第一位,不明白是為什么,F(xiàn)在回想起來,似乎是明白一點了。酸,該是人生之中遇到的第一種滋味了吧…… 當一個人還是嬰兒,在咿呀學語的時候,首先嘗到的不是口若懸河的甜,而是結(jié)結(jié)巴巴的酸;當他學習走路的時候,首先嘗到的不是自由奔跑的甜,而是跌倒傷痛的酸;長大一點,開始上學了,又嘗到了考試失利的酸;在長大一點,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開始拼搏,嘗到了竭力奮斗卻收獲微薄的酸的酸;長大成人了,開始成家立業(yè),經(jīng)歷人生真正的風風雨雨,又嘗到了生活的辛酸……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嘗到甜之前,酸的味道。
甜
甜這個字眼,小時候只知道是糖果、零食的味道。長大了才知道,原來甜,也是成長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只滋味,一種感受……
小時候喜歡依偎在母親懷里,聽母親講故事、唱兒歌,嘗到了母愛中特殊的甜;懂事了,幫媽媽做做家務(wù),給媽媽倒杯水,聽到媽媽的夸獎,嘗到了勞動中的甜;上學了,在學校里努力學習,終于取得了好成績,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鼓勵,嘗到了成功的甜;假期里,和小伙伴們一起玩,白天去探險,晚上上看星星,嘗到了友誼中的甜……這些,都是成長中最珍貴、最不可缺少的,甜的滋味。
苦
成長中有了甜,自然也就少不了苦。小時候不懂事,以為苦只是一種單純的味道。長大了才慢慢明白了“苦”,這個字眼的另一種涵義…… 在七八歲以前好像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苦”。第一次嘗到真正的苦,是在懂得了“個人隱私”這個詞并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以后的事了。那時有一本對我來說很寶貴的小日記本,是從不給別人看的,卻不小心被表妹看了,感到一種發(fā)自肺腑的委屈才知道,原來這就叫“苦”。再以后,嘗到的苦就多了:學習壓力大,感到學習苦;被好朋友誤解,感到委屈苦;與別人鬧了別扭,感到心里苦;出去玩被家長罵到,也是苦……這些,就是穿插在酸與甜之間,苦的滋味。
總之,成長的滋味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酸、甜、苦這三種滋味以外,還有許多的味道,比如辣。但無論是什么,成長總是豐富多彩的,不會只是一種樣子。它正如一個五味俱全的大拼盤,簡單而豐富。就讓我們好好去珍惜、去品嘗成長這道五彩繽紛的“菜”吧!
【成長的滋味散文】
時間的年輪已悄然轉(zhuǎn)過了十六個春秋,生命的絲線也已拉扯了十六個年頭。
我成長在不知不覺中,但后知后覺以后,感悟……
不再是那個吵著要媽媽講故事的小女孩,不會為了一個洋娃娃大哭大鬧,而是常常看到鏡中漸漸脫去稚氣的外衣的自己,想著如何不再讓媽媽爸爸太操心受累。成長的滋味是理解。
不再像以前一樣搖著小腦袋童聲童氣的唱《小鑼號》了,卻常常被《二泉映月》感動得淚如雨下,體味著盲人阿炳留給我的悲傷蒼涼的人生思考。成長的滋味是感悟人生。
不再在作業(yè)本中故意寫兩個錯別字來考察老師的眼力,卻常常對老師花白的發(fā)絲、額上的皺紋以及沾滿粉筆灰的手指充滿感激。老師諄諄的教導和不倦的幫助讓我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便有了心無旁騖、忘身書海、俯首案旁、用功到天亮的刻苦。成長的滋味是感恩報答。
不再為了一個意見不統(tǒng)一而和同學爭得面紅耳赤,卻常常會在夜深人靜時,品一杯冒著熱氣的苦丁茶,看著深藍的夜空,讓浮躁的心歸于平靜,數(shù)著星星抱著夢想入睡。成長的滋味是成熟。
成長的滋味是地上的一棵小苗渴望長成參天大樹。
成長的滋味是海中的一條游魚渴望躍過龍門,遨游滄海。
成長的滋味是天空的一只小鳥渴望自由自在的飛得好高好高,云海任由搏擊。……
成長的滋味,自己體會。那似酸又甜、似辣又咸、似悲涼又快樂、似多愁又善感的滋味,縈繞著我度過了十六個春秋、十六個年頭后,浸入我的魂靈,永遠、永遠……
【成長的滋味散文】
光陰似箭,我已從一個哇哇墜地的小伢兒長成了12歲的小姑娘!對于我,爸爸媽媽也十分放心了,他們覺得我已經(jīng)是一個“小當家”,樣樣精通,可這是徒有虛名,我啥都不會!
回憶起小時候,吃飯都是爸爸媽媽一手干的:幫我燒好香噴噴的米飯,炒好令人垂言三尺的菜,再把我抱出來,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飯,那時的我哪不像個公主。飯后又是兩袖清風,被爸爸抱到床上看電視,那時我日子可真清閑,也不會為了考試不理想而操心。
放眼看現(xiàn)在,飯菜有時是我自己燒,那味道難吃的自己知道,飯后還要洗碗。偶爾心血來潮,想看電視也不行。有時,還要為明天的考試而擔憂,常常到半夜三更才睡覺。
想到這兒,腦前忽然閃過一個鏡頭――現(xiàn)在該怎么半?爸爸媽媽都不在家,鐘也響了7下,肚子早以無奈地哭嚎著。再多的回想也沒有用,都不可能回到從前,還是把眼下的問題解決掉。說到這兒,我還真后悔。那次,媽媽回來匆匆燒了飯菜,我嘗都不嘗就怪媽媽燒的不好吃,還夸大其詞說自己燒的比媽媽燒的好得多。“要燒好吃的就要自己動手……”媽媽語重心長地說著。話是不錯,我也十分同意。可是經(jīng)過一陣龍卷殘云,我已經(jīng)多處受傷(燒菜時被游爆到了),可成果呢?難吃的不能用言語表示。從中,我也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和體驗生活的快樂。
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正是一個成長的演示,也許我會覺得爸爸媽媽給我的愛少了,其實他們用了更多的愛傾注在我身上,讓我有更多的、足夠的空間去自由發(fā)展。
那么,成長究竟是快樂的,還是令人煩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