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就要來到了,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散文,快來看看吧。
憶端午作文
端午,這個對于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它有一縷淡淡的思念,隨著汨羅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爛上百年的身朽。然后,慢慢祈禱……
來長沙有兩年了。我很不想過端午節(jié)。盡管每年到那幾天,父親從超市中各種餡的粽子,也不能磨蝕我對粽子一種本能的純樸。反而,那些餡確實點綴了表面,可卻使我對粽子的熱情減少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在被我用水彩筆亂涂一氣,有點丑陋的老家,是我唯一的依靠。每年端午節(jié),父親點里的員工與我的摯親圍坐在一個不大也不小的圓桌上。在那一堆雞鴨魚肉的旁邊,總會放著用白繩系好的粽子,周邊還有用碗盛著的白糖。那些粽子,是外婆的手藝。我從小就由外婆、外公喂養(yǎng)大,對外婆所包的粽子也有一定的了解。我拿起剪刀,把白繩剪開,將棕皮剝開,用白色糯米所做的粽子也就呈現(xiàn)在眼前。好香,那香有點特別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
外婆身材很矮小,況且又在鄉(xiāng)間長大,所做的粽子自有一番風(fēng)味;蛟S這就是鄉(xiāng)味吧!有點似鄉(xiāng)間小路上,有滴過露珠的雜草是土鄉(xiāng)味,可撇點白糖后,又是一番韻味。這時,大人們紛紛對我說:“少撇點糖,吃多了糖可不好!”我不聽,繼續(xù)放肆地撇著。外婆這時,就會聞訊從廚房里小跑出來,抓起一把筷子,往我手上打,直至我的哭聲,喊叫聲淹沒了整片大人們的交談聲,外婆才住手。
現(xiàn)在,外婆、外公都已去了衡陽照顧弟弟。每當(dāng)我去那兒玩時,我總會問外婆:“外婆,糯米粽子我什么時候才會再吃呀?”“沒機(jī)會了!”外婆身上的鄉(xiāng)土情似乎越淡了,也不在打我了。
清晨,媽媽跑過來,大聲吆喝著:“今天早上吃粽子!”
“什么餡兒?”
“豆沙!”
端午情思作文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陽,也叫端午。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上掛菖蒲,艾葉,村子里散發(fā)著淡淡的幽香。
姑娘們早就在比試誰心靈手巧了。她們用零碎的彩色綢布,縫成形狀各異的小袋。小袋李塞進(jìn)裹著香料的棉花,再把袋口的線一抽,就成了一只只香袋。香袋的式樣很多,有雞心形的、老虎頭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著五顏六色的流蘇。孩子們把香袋掛在衣襟上,鮮艷奪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婦女們在端午前一天就把浸泡過得糯米,用一張張手掌寬的竹葉包起來。包好的粽子有斧頭粽、狗頭粽、尖角粽等,這是按形狀來分的。至于白米粽、棗子粽、赤豆粽、豬肉粽,那時按用料分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一會兒屋里就充滿了糯米和竹葉的清香。熟了熟了,媽媽拿起一只,讓孩子們先分著嘗嘗。這熱騰騰的粽子,比任何東西都要好吃。
我國南方不少地方還要在這一天賽龍舟。江河里排著一條條雕飾得酷似游龍的船,船舷兩邊整齊地坐著準(zhǔn)備大顯身手的小伙子,他們穿著彩衣,扎著彩巾,雙手握著木槳。號令一響,幾十支木槳隨著船首大鼓的敲擊聲“嘩嘩”劃動,龍舟像箭一般飛快駛?cè)。岸上鑼鼓喧天,彩旗飛舞,熱鬧極了。
老人們會在這一天深情地講起屈原的故事:包粽子,劃龍船,用自己的方式來緬懷著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我來到汨羅江畔,聽著那鑼鼓喧天的喊聲,聞著那浸滿肉香的粽子,手拿艾草,我不禁淚眼朦朧了,我仿佛看到屈原他披散著頭發(fā)佇立在江邊,他凝視著這東流的江水,想著楚國的萬千文,望著楚國人動蕩的江山,楚王的無能,朝廷的腐敗,楚國的庸政使他痛心,他一次次的忠告沒能為楚王敲響警鐘,無奈心中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報無門。他恨老天眼瞎,萬般恐緒堆積心頭,最終都隨著那滾滾的江水而消失。夕陽將世界染成鮮血般的顏色,仿佛在為屈原的死去而嘆息。不錯,屈原雖死,然而他的那一片愛國心卻深深感動著每一代人。在今天的重陽,我要緬懷他,他的愛國精神將永存在人們心中。
端午節(jié)情緣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遼闊江天萬里霜。”眨眼間又到了肉香飄粽的時節(jié)了。此時,“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懷縈繞于我心頭。
放學(xué)后,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推著自行車,看著車如流水人海如潮的街道,不經(jīng)意間瞟了幾眼街道兩旁各大商店里張貼的林林總總的傳單。偶一抬頭看見了湛藍(lán)天空中飛機(jī)劃過的弧線,長長的、彎彎的,還帶著悠悠的白云。鼻尖不時地沁入幾陣幽幽的粽香。聞著粽香,看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穿梭的人們,那掛滿微笑的臉、那陣陣爽朗的笑聲,思緒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從前——在那有山有水的小村莊里,人們喜慶端午的情景。
記得在端午節(jié)來臨的時候,我總會和姐姐們一起,背個小竹簍,到山上去摘箬葉。新鮮的箬葉一片片的洗凈,然后放在籃子里等待著包香粽。家家戶戶的門前還會插上從田間地頭割來的艾草和菖蒲。清晨,在陣陣煙霧的籠罩下,村子里處處散發(fā)著艾草和菖蒲的馨香。待到粽在鍋里燜熟了之后,灶前臺后便彌漫了箬竹葉和著大米的陣陣清香。每每這時,母親總會從百年老壇里掏出用紅泥和黑灰包裹著的咸鴨蛋來。等到母親用刷子刷的干干凈凈的時候便可以放到清水里煮,煮熟了,母親還會挑出一些染上鮮紅的色。我特愛這種紅蛋,我一直認(rèn)為這種紅色是可以帶來好運的。因而我總是把它放到一個網(wǎng)里拿著,靜靜地看著,咽著口水,舍不得吃,偶爾還要和同村的小孩比比賽賽,看看誰的蛋大,誰的好吃。贏了就會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然后,一起嬉戲玩笑著吃掉手中的蛋。那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時幼稚的表現(xiàn),那時純真的年華,那時的端午節(jié),如珍珠一樣,熠熠奪目
曾經(jīng)也無數(shù)次的幻想,如果我離開了這個村子,離開了朝夕相處的親人,那會是怎樣一番感傷啊,我會有多么的不舍與留戀啊!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同是天涯淪落人”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們,在外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端午節(jié),不知苦守了多少度閑愁,不知錯過了多少珍貴的年華。我想不管他們離開了多久,不管他們走咧多遠(yuǎn),在所有游子的心中,那份最淳樸的鄉(xiāng)情是無法忘懷的;蛟S,此時,在世間的某個角落,正有一個人在聆聽著“寧戀本鄉(xiāng)一捻土,莫愛他鄉(xiāng)萬兩金”的細(xì)語吧。此時的我心里有些許說不出是孤獨還是落寞的滋味,淡淡的,有點憂傷。我想著八千多日子這樣無聲地滴在時間的流里,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一樣無影無蹤。想到這,我不由得加快腳步,此刻我要用文字來表達(dá)我內(nèi)心的思念,執(zhí)筆與紙,寫下濃濃的端午情愿。
端午情愿,心系中國結(jié),愿天下人美滿幸福,愿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