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荷花品格、梅花精神”常德故事演講比賽作為宣傳廉潔文化的重要載體。下面是相關的民情日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民情日記【篇一】
7月3日凌晨2點左右一聲驚雷,把大湖口鎮(zhèn)鎮(zhèn)長羅洪從睡夢中喚醒,緊接著滂沱大雨傾盆而下,整個大地籠罩在狂風暴雨之中,“看來一場大的自然浩劫即將來臨。”鎮(zhèn)長羅洪望著窗外的大雨嘆息道,因為大湖口鎮(zhèn)是一個典型平原湖區(qū)農(nóng)業(yè)大湖,其地勢低洼,四面環(huán)水,每逢下55毫米的雨水,必將受漬,何況現(xiàn)在175毫米的雨水,想到垸內15萬畝長勢喜人的農(nóng)作物會受到重創(chuàng),全鎮(zhèn)6.5萬人的辛勤勞動將會大打折扣,鎮(zhèn)長羅洪無論如何再也坐不住了,馬上拿起手機一個一個地拔打全鎮(zhèn)水管站16個機手的電話,詳細詢問各機站開機運行情況,這時雨越下越大,一想到花林電排曾出現(xiàn)過險情,鎮(zhèn)長心理愈發(fā)不踏實,決定親自查看各電排機站。
7月3日凌晨4點17分,天剛蒙蒙亮,鎮(zhèn)長羅洪冒雨來到花林電排站察看電排排漬情況。電排工作人員張俊驚訝道:“鎮(zhèn)長,您怎么一大早又來了,又是一夜未眠吧。”羅洪耐心細致地詢問了花林電排站的水位水情、機械運轉及工作人員生活方面的情況,得知電排機械運轉正常,開足馬力全負荷排漬,能全面完成排漬任務。鎮(zhèn)長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并囑咐工作人員不能麻痹大意,要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的思想準備,認真加強值守。工作時一定要安全操作,確保安全度汛。說罷又冒雨趕往其它電排查看去了。把大湖口鎮(zhèn)16處機站查看完后已是早上7:15.在機關食堂吃了一碗面條后,把收集到情況向鎮(zhèn)黨委書記匯報,立即啟動《大湖口鎮(zhèn)防汛抗旱應急工作預案》。
7月3日上午8時,鎮(zhèn)長羅洪主持召開防汛抗災緊急會議,各片防指,各堤段,各中隊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雨水情、災情形勢,就如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抗災救災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會后,大湖口鎮(zhèn)各段防汛抗災責任人迅速到崗到位,帶領全鎮(zhèn)人民奮力抗災。
7月3日上午9時45分,鎮(zhèn)長羅洪把全鎮(zhèn)干部分四個小組下到全鎮(zhèn)22個行政村,5個漁場等單位進行勘災,指導搶排工作,并親自帶領民政、農(nóng)業(yè)等站所勘查災情,開展抗災救災工作;看到綠油油的莊稼被漂白,鎮(zhèn)長羅洪心痛不已,作為一鎮(zhèn)之長,他堅定地認為,自然災害難以避免,但讓群眾不遭罪、少遭罪,則是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要求鎮(zhèn)水管所、電排站工作人員迅速啟動所有外排機埠,全力以赴搶排漬水。截止3日上午12時,開動外排機埠16處46臺套,搶排漬水1000萬方。由于鎮(zhèn)防指措施到位,搶排及時,災情已得到有效緩解,災區(qū)群眾情緒穩(wěn)定,搶排救災工作效果明顯。
7月3日下午1時,草草地吃完了中餐后。羅洪的手機突然響起,接到縣防汛指揮部命令,我鎮(zhèn)全線各站均已超過警戒水位,要求我鎮(zhèn)迅速組織鎮(zhèn)村干部群眾進行巡邏查險。汛情就是命令,作為防汛抗災指揮長,接到指示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鎮(zhèn)防汛指揮所,調度三個片指和各中隊迅速組織物質和勞力上堤防汛,要求全鎮(zhèn)22個村(居)41個中隊,配實防汛應急隊伍,每村(居)委會防汛搶險隊員不少于60人。各片指揮所24小時值班,各中隊24小時巡邏查險,鎮(zhèn)指揮部隨時抽查,形成了“領導值班”和“值班有領導”的防汛抗旱值班責任制度,做到24小時常態(tài)巡邏。下午3:15分,在完成工作調度后,鎮(zhèn)長羅洪又驅車趕往長達69公里的一線臨洪大堤,逐個逐個中隊檢查干部群眾到崗到位情況,一圈回來已是下午6:25分。大雨還在繼續(xù),水位還在不斷上漲,鎮(zhèn)長羅洪意識到,全鎮(zhèn)69公里的臨洪大堤有穿堤工程設施56處,共中險工險段有12多處,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險情決不能掉以輕心,而且巡邏查險晚上最為關鍵,想到這里,晚上8:45,他又驅車前往一線防洪大堤,深入重點險段,察看汛情,檢查指導。要求鎮(zhèn)村干部要保持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不忽視每一個疑點,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不落掉每一個隱患?吹饺(zhèn)防洪大堤上燈光搖曳,人頭攢動,這才放下心來,回到指揮所已是午夜12點多了,雖然很累,但是很欣慰,面對嚴重的災情,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體現(xiàn)到了細處,把黨和政府在抗洪救災中的責任落到了實處。
雨暴風狂,擋不住他沖鋒在前、抗洪搶險的腳步;靠前指揮,體現(xiàn)出他吃苦在先、戰(zhàn)勝災害的意志。經(jīng)受洪水考驗,把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寫在了大湖口鎮(zhèn)人民的心底里,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寫進了抗洪救災的每個細節(jié)里,以他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作風和品格彰顯出了抗洪救災的英雄本色。
“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民情日記【篇二】
按計劃安排月底,我要調查走訪社區(qū)貧困戶廖貽群老人,可惜連日來天公不作美,總是陰雨連綿,時而淅淅瀝瀝,時而滴滴答答,時而又大雨滂沱,但調查走訪工作再也不能往后拖延了。
上午九點多鐘,雨仍然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忙完手頭的事情后去走訪廖貽群老人,剛走出社區(qū)大門,豆大的雨點打落下來,地面上濺起了水花,頃刻間,街道上籠罩著一層白蒙蒙的雨霧,宛如縹緲的白紗。我徒步經(jīng)過月臺來到水月林巷,沿著泥濘坑洼的小巷,下坡處稍一疏忽,好一個趔趄,差一丁點兒就讓我親吻大地嘴啃泥,但一想到任務在身,立馬調整狀態(tài)振作精神繼續(xù)前行。一抬頭,煙雨中一幢墻壁斑駁陸離、低矮破舊的小屋映入眼簾——這就是孤寡老人廖貽群的家。
走到門口,只見廖婆婆正在屋前搭建的小偏棚內用爐灶生火燒茶,她老人家見我前來,連忙起身搓手搬凳讓座,看得出她有一絲意外、羞怯和手足無措,我連忙招呼她坐下,說明來意后我便和她拉拉家常,談心交流,了解情況。廖貽群老人,今年72歲,終生未生育子女,且無社保,居住在屠宰場公房,交談中得知四十多年前她遠嫁湖北,后因丈夫去世,孤身一人在外鄉(xiāng)無依無靠只好遷回涔南老家生活。二十多年前與縣屠宰場的李永舫老人再婚組合家庭,婚后二老相互攙扶照顧,相濡以沫,日子過得也挺安然,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老伴后來因病癱瘓在床,她盡心盡力照顧、毫無怨言,攜手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兩年前老伴去世,李老的子女對她這個繼母不管不顧,從此她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現(xiàn)獨自生活,且年老體弱多病,患有高血壓、腎結石、頸椎病等多種疾病,常年藥物不斷,壓得她老人家喘不過氣來。談話間,她老淚縱橫、聲音哽咽。去年她享受了住房租賃補貼,也向社區(qū)申請過城鎮(zhèn)低保,但在上報縣民政局進行低收入家庭認定時,因特殊原因未通過認定,主要原因是賬戶存款超標。當時得知原因時,她自己也一頭霧水,平時根本就沒什么積蓄,生活拮據(jù),近兩年來主要靠老伴去世的一點喪葬補助來維持生計,哪來的一筆超標存款呢?后來究其原因,她告知我是一年前其侄女因家庭原因借用她的身份證私自在銀行開了賬戶存了款未取出,她根本毫不知情。了解情況后,我作為社區(qū)社會救助專干積極給她宣傳本縣社會救助政策,并囑咐她準備相關資料,由社區(qū)幫她積極向上反映情況并重新申報城鎮(zhèn)“三無”人員低保,以使她晚年生活有一定的保障。老人家聽我這么一說,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看到了希望,使勁拉著我的手,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再次流下了兩行感激的熱淚。
最后我離開她家的時候,老人家硬是要把自種的玉米棒子送給我,當我拒絕時,她再次流淚了,她說她雖是一個孤寡老人,但她內心里感到我就是她的親人,如果不收下她的心意,她很難受……看著她充滿渴望與無奈的眼神,我怕拒絕會傷了她的自尊,只好連同她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過的不只是玉米棒子,是信賴,是希望,是責任。我們的群眾是如此的樸實和真誠,他們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常伴他們的是清苦和貧寒,可他們知道感恩,他們對我們的黨和政府充滿期待,這更使我感到作為一個社區(qū)工作者——人民公仆責任的重大。
這次走訪,我深刻地感悟到:心靈的距離,其實有時就等同于腳下的距離。作為一個基層的社區(qū)工作者,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才是最好的為人民服務的方式。干群心靈相通、守望幸福是我們的追求,但言語蒼白無力,唯有奮力前行,讓行動說話!飽含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既溫暖他人,也幸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