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玩中得到的啟示作文1
想必大家都玩過,都樂過,都狂歡過吧!我在玩樂中不僅能得到快樂,還能得到啟示。
有一次,我和易陽波一起去找一個玩得非常好的朋友——小朱。一進他的家,頓時感覺眼前一亮,好干凈!地面光滑,干凈的可以和精子媲美,桌椅擺放得也非常整齊。
來到他的臥室。書桌上有一堆筆,我無意中碰到了一支鋼筆便仔細觀察。這支鋼筆做工非常精細。它十分漂亮,好喜歡。我要是有這樣一只鋼筆那多好!便想把它變成我的東西。忍不住多看幾眼,越看越看越喜歡,真想把它據(jù)為己有。如果你拿來的話,也沒事。拿還是不拿。我的心里作著激烈的斗爭。仿佛心中有兩個小人,一個說拿,一個說不拿。到底應該怎么辦才好呢?我正想著。朱呂晨來了。我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告訴了他,他聽到后,爽快的說了句:“那就拿吧!我又不介意!闭f完就繼續(xù)和易陽波玩游戲了,還邊玩邊說:“趕快做決定!,做好了就一起玩。”“不,我不能拿。他雖然是我兄弟,但拿別人的東東是不對的”想到這里,我回到了朋友身邊,和他一起玩著,那時是我最開心最盡興的一時!
當你遇到了一個好東西,甚至是你最喜歡的`時,只要不是你的,就一定不要拿!
從玩中得到的啟示作文2
玩是兒童的天性,我小時候很愛玩,現(xiàn)在也如此。
我最喜歡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游戲是這樣玩的:我們要選出一個同學扮演老鷹,再選出一位同學扮演母雞,老鷹要捉小雞,母雞會在小雞跟前保護它們,使小雞不受傷害。小時候玩只覺得有趣,現(xiàn)在想來還不只有趣這么簡單呢!
父母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一個人的好壞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系。如今在我們農(nóng)村,很多做父母的都寵著孩子,孩子缺什么就買什么,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孩子和人家打架了,也不問清楚,就帶著孩子上門找人家吵架以為這樣就是愛護孩子。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到一個嚴重的后果呢?你們這樣做,只會讓自己的孩子錯誤地認為凡事都有父母撐腰,天塌下來也不怕。假如這樣,孩子就會為所欲為。
我們村有個伯伯五十多歲才生了一個孩子,他晚年得子,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長期慣著孩子。孩子和別人打架了,即使自己的孩子錯了,也一味地護著他。結果孩子越來越猖狂,不僅常常和人斗毆,連一直護著他的父母也被他打。最后,老人死了,孩子因為搶劫被抓進了牢房。
母雞是護著小雞,可小雞長大了,母雞就不會再管它了。所以我覺得,當父母的要關心愛護孩子,但是不能慣著孩子。
……
從玩中得到的啟示作文3
《玩出了名堂》中的作者在玩鏡片的過程中制造了放大鏡,童年時期的我也曾“玩出了名堂”。
有一天,我拿了一根蠟燭、一根支架、一個鵪鶉蛋和一個紙杯,我想做一個實驗,用紙杯把鵪鶉蛋煮熟。
這個實驗是我從書上看到的,用紙杯可以把鵪鶉蛋煮熟,但是我很懷疑。于是我用打火石把蠟燭點燃,把蛋放在紙杯里,在那一瞬間我想,用蠟燭燒紙杯,紙杯肯定會被燒壞的,那就白干一場了。果然,一會兒工夫,蠟燭的黑煙把紙杯熏黑了,我看著那正在被燒著的紙杯,心里不免又多了一些懷疑。是啊,肯定不能成功,紙杯終究是紙杯,不可能和玻璃杯、鐵杯相提并論。
時間到了,我看見紙杯底下和燒過的碳一樣黑,我覺得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于是我吹滅蠟燭,取出了蛋。然而,當我輕輕地撥開蛋皮的時候,潔白的蛋清露了出來,沒想到的是,蛋竟然熟了!我興奮地一口吃了下去,無以言表的成就感涌上心頭。
這次實驗讓我知道了“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問題面前不能只相信自己想的,更要大膽試驗,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