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2、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蹲髠鳌る[公六年》
3、禮之用,和為貴!墩撜Z·學而》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墩撜Z·子路》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茍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睹献印ち夯萃跸隆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睹献印す珜O丑下》
8、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痘茨献印け杂枴
9、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搌櫋度畤呵铩の髑劁洝
10、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皱汀妒⌒匿洝
1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墩撜Z·顏淵》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14、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对娊(jīng)·小雅·蓼莪》
15、事父母,能竭其力!墩撜Z·學而》
16、父慈而教!蹲髠鳌ふ压辍
17、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缎⒔(jīng)·天子》
18、孝在于質(zhì)實,不在于飾貌!笇挕尔}鐵論·孝養(yǎng)》
1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辖肌队巫右鳌
20、夫婦和而后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21、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22、父不慈則子不孝!佒啤额伿霞矣枴ぶ渭摇
23、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24、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逗鬂h書·宋弘列傳》
25、多行不義必自斃!蹲髠鳌る[公元年》
26、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27、義以生利,利以豐民!秶Z·晉語》
28、見利思義!墩撜Z·憲問》
29、見得思義!墩撜Z·季氏》
30、義,志以天下為芬!赌印そ(jīng)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nèi)的事。
31、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32、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33、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盾髯印s辱》
34、臨難毋茍免!抖Y記·曲禮上》:在災(zāi)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jié)。
35、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偈妗洞呵锓甭丁と柿x法》
36、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偈妗洞呵锓甭丁ど碇B(yǎng)重于義》
37、君子義以為質(zhì),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38、視死如歸!豆茏印ば】铩
39、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40、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
4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墩撜Z·憲問》
4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墩撜Z·憲問》
43、義之所在,不傾于權(quán),不顧其利!盾髯印s辱》
44、知而好問者圣,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45、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逗鬂h書·班超列傳》
46、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fā)。—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47、初生之犢不懼虎!_貫中《三國演義》第回
4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4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墩撜Z·為政》
5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墩撜Z·述而》
5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5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墩撜Z·泰伯》
5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墩撜Z·衛(wèi)靈公》
5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55、——《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并且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考。
56、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睹献印るx婁下》
5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睹献印けM心下》
58、學至乎沒而后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5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抖Y記·學記》
6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6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述而》
6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
63、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秴问洗呵铩び帽姟
6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鸥Α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
65、行成于思,毀于隨!n愈《進學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66、圣人無常師!n愈《師說》
67、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普纭稘摃ぶv學》
6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6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諟Y明《雜詩八首》之一
7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里w《滿江紅·寫懷》
7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祆洹秳駥W》
72、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7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独献印返恼
7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75、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