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臘八作文 篇1
老家的大年時間比較長,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后結(jié)束,前前后后要持續(xù)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記里留存至深,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艱苦歲月里醇香甜美的臘八粥了。每每想起,猶如暢飲一杯醇醇的紅酒,醉了我的童心,也醉了悠悠鄉(xiāng)夢,暖暖鄉(xiāng)思。
臘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臘八節(jié),這一天要煮臘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紅豆、綠豆、花生、高粱、小麥等各種五谷雜糧混合再加上紅棗一起熬煮的八寶飯,有時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點兒紅薯進去,吃起來又香又甜。
小時候,每到臘八這天,常會聽到老輩們說起臘八節(jié)的來歷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據(jù)說,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度日,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牽牛走過一座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摔斷了。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璋關(guān)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dāng)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朱元璋,也為了記住挨餓的滋味,每年的臘月初八這天就煮八寶粥吃,漸漸地沿襲至今,形成了鄉(xiāng)間年俗里的一個開場節(jié)日——臘八節(jié)。
長大后又聽說關(guān)于臘八粥的另一個傳說: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的這一天吃粥以做紀(jì)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jì)念日。
傳說中的故事在幼小的記憶里總是難以忘懷,因此,在清晰地記下了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那年那月的臘八粥的誘人甜香。
別人煮的八寶飯我吃過,但感覺總不如母親做的好吃。母親的手藝巧,精心挑選搭配的各種雜糧豆,經(jīng)過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盛在碗里的八寶粥,各種脹鼓鼓的豆粒兒珠圓玉潤,瑩瑩地透著亮光,煞是好看。裊裊升騰散開的熱氣里彌漫著甜絲絲、香噴噴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覺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鉆進鼻腔的香味不斷的誘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細細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覺,簡直就是人間難得的美味!
現(xiàn)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賣的碗粥或罐裝的八寶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們家鄉(xiāng)的八寶飯,有時買來當(dāng)便餐,比現(xiàn)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來甜膩膩的,總吃不出家鄉(xiāng)八寶粥的醇香酣甜的味道來。
母親常說,喝了臘八粥,用粥堵著嘴,免得說出不吉利的話,因為臘八一過,就算開始過年了。
臘八作文 篇2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jié)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zhǔn)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zhǔn)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dāng)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芭D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dāng)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fēng)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dāng)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dāng)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zhǔn)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xué)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jié),屋外往往是寒風(fēng)呼嘯、冰雪嚴(yán)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xiàn)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yǎng)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
哦,當(dāng)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作文 篇3
《說文解字》中解釋“臘”字為:“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钡侥媳背瘯r期,據(jù)傳“臘祭”之神有八種,“臘祭”才被固定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jié)。
“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時的人們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為“臘祭”。臘祭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臘祭”這種風(fēng)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祭祖宗。據(jù)《風(fēng)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庇纱丝梢钥闯,“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習(xí)慣把臘月腌制的豬肉稱為“臘肉”。
關(guān)于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在每年臘月祭儺驅(qū)疫時人們敲奏臘鼓。《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备哒T注:“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qū)疫,謂之逐除是也!绷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shù)人為一伙,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qū)祟之道也!惫糯有臘月?lián)艄拇叽旱娘L(fēng)俗。古諺云:“臘鼓動,農(nóng)人奮!迸D冬期,農(nóng)事最要緊的是施臘肥。臘肥可以提高土溫、保暖防寒,是爭取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因此,臘鼓一響,農(nóng)民們就忙著往地里送肥了。
臘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于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戶、井、灶、中溜也。”可見,這個祭祀所祀的是來年的收成,所以臘祭在宗廟中舉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qū)疫禳災(zāi),而成為臘八節(jié)的主旋律。其節(jié)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jié)的序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fēng)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作文 篇4
今天是農(nóng)歷的臘月初八,是要喝臘八粥的。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家家戶戶都要制作。傳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了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谷物。光看著就讓人聯(lián)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大禍,加好了水,輕輕放進了準(zhǔn)備好的谷物,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fā)著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了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了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了,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著,我現(xiàn)在終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著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了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了灰燼。過了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fā)出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里面的水幾乎消失待盡了,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仿佛一個個噴發(fā)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話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喚起了家人們。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著一絲滑爽,仿佛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臘八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也都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說:“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yǎng),還能增福增壽!卑Γ绻焯於际桥D八節(jié)該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臘八粥那該有多幸福。
臘八作文 篇5
當(dāng)?shù)亓鱾饔羞@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jié)得干連蛋,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作文:臘八600字!薄案蛇B蛋”,是家鄉(xiāng)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jié),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dāng)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們家鄉(xiāng)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nèi)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初中優(yōu)秀作文600字《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作文:臘八600字》。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jù)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qū)的棗樹原都不結(jié)果,人們都不愿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jié)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jié)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xué)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diào)節(jié)棗樹的營養(yǎng)增長,阻止養(yǎng)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yīng)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yǎng)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fēng)俗。當(dāng)?shù)亓鱾饔羞@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jié)得干連蛋!薄案蛇B蛋”,是家鄉(xiāng)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臘八作文 篇6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qū)還有在這天泡制臘八蒜的習(xí)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賬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zhǔn)備還錢。臘月里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賬的“算”。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并且也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余,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精品】臘八作文匯總6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