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舸導(dǎo)演的《百年情書》便是根據(jù)林覺民寫給妻子的絕筆書改編的獻禮廣州起義100周年的作品,林覺民與意映之間的愛情故事。
關(guān)于百年情書電影觀后感一:
《百年情書》里的女二號,與陳意映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子,陳代表著傳統(tǒng)女性的隱忍,方就是新女性的熱血。
方君瑛(1884年—1923年),字潤如,福建侯官縣人,是中國同盟會的會員,曾留學日本和法國,早期同盟會活動中負責組織刺殺行動,還是暗殺組組長(電影里有演到,巾幗不讓須眉啊)。家中的兄弟姐妹一共11人,其中兄弟4人,姐妹7人,她排行第二。家族同輩中有6人都加入了中國同盟會,被稱為“舉族赴義”,七弟方聲洞(影片中的眼睛帥哥)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妹妹方君璧是早期旅法畫家。
辛亥革命后從事過教育事業(yè),后帶著妹妹君璧,她的寡嫂曾醒帶著兒子方賢叔以及弟弟仲鳴到法國巴黎附近的蒙得爾城留學,后來又另一個妹妹君琦也去了法國。1921年,她在法國波多多大學修完數(shù)學課程,獲得碩士學位,是中國女留學生在法獲得碩士學位的第一人,1921年回國。
不幸的是回國前她在法國遭車禍,腦受震蕩,精神變得不很正常;貒蠹由蠈ι鐣F(xiàn)實、國家前途的憂慮,使得她時而憤慨,時而消沉。終于在1922年6月12日吞服大量嗎啡自殺,經(jīng)搶救無效于14日逝世。
她在遺書中寫道:“為國事累卵,民苦倒懸,而同志泄沓弗振,社會尤腐敗之極,自恨不能力濟,只有死耳。”
不過對于廣大網(wǎng)民來說,方君瑛早年事跡再了得,也不敵一句“汪精衛(wèi)地下情人”來的惹人眼球。這個故事網(wǎng)上流傳甚廣,不想累述,不過總覺得按著兩個人的性格,外加陳璧君其人,有些捕風捉影的感覺。
關(guān)于百年情書電影觀后感二:
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
看著這個從一開始很平淡,到最后幾十分鐘的時候高潮勇氣的影片,我居然在最后熱淚盈眶。不僅僅是林覺民的愛情,那一封《與妻書》,更是感觸于那個年代,亂世,人們對于革命,對于時代的一種覺醒,那個年代,覺醒的.人不管怎樣,革命必須流血,革命就得有犧牲,感嘆與那些人對于新時代的信念。
想我現(xiàn)代之人,沉迷于物質(zhì),更甚至于奢侈淫亂,價值觀在哪里?生命的意義在哪里?人生的方向在哪里?即使現(xiàn)在的我也是出于迷茫的狀態(tài),現(xiàn)在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心的堅強是需要的,物欲橫流的時代,我想我能做的一定是那些美好的事,可以給自己帶來新的希望,新的力量,新的成長。想著未來的自己可以為中華之崛起繼續(xù)做些什么,可惜我不是周總理,我們不是在亂世,更不可想象那些暴力的時代,我能做的只是我要努力的成長,努力的是自己強大,雖然這個強大我也不知道具體能事什么樣子,但是我心中信念,就是我要做個有為青年,為自己,為家庭,為父母,更為那些我心中美好的事情。可惜,我們生活中現(xiàn)在看到的那些黑暗的一面,關(guān)于一切的。呵呵,誰知道呢,我不想說什么,因為不想被河蟹。
看著這個電影,就突然的想起很多自己心里的事情,可能無關(guān)影片,但是是這個片子讓我想起來的,很是慶幸。自己總會沉靜的,安心的看各種影片,即使是我不喜歡的,可是在看進去后發(fā)現(xiàn)很多美好的或者啟迪的,很是欣慰。
特感人的文章,尤其是那句“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筛杩善0l(fā)自肺腑。
關(guān)于百年情書電影觀后感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中學時代便在課堂上所學的一篇課文《與妻書》,大學畢業(yè)后聽的三首臺灣流行音樂(齊豫唱的《覺》、童安格唱的《訣別》及李建復(fù)唱的《意映卿卿》),再到如今紀念廣州起義一百周年的電影《百年情書》,恍如一段交織時空的愛情撲面而來,情緣魂夢相系……
音樂:交錯的愛情對話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喚你的名,今夜我的筆沾滿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卻負擔四萬萬個情,鐘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萬萬千千……”聲音寬厚而憑借著《一千個秋天》、《龍的傳人》等一鳴驚人的李建復(fù),深情款款的從林覺民的角度演繹這份生死之情,既有對于愛妻的苦苦愛戀與不舍,更有對于革命的決心;而童安格創(chuàng)作演唱的《訣別》,則進一步的以林覺民的口吻向愛妻表示那份愛與決心,“烽火淚,滴盡相思意,情緣魂夢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侶,不再有淚如你”——猶記第一次聽到這句“不再有淚如你”時,淚水在不知不覺里流灑。
不過,更加喜歡的是齊豫唱的那首《覺(遙寄林覺民)》,“覺:當我看見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剎那即永恒,再多的難舍和舍得,有時候不得不舍”,齊豫的帶有絲絲縷縷憂傷的聲音里(印象還很深的是她與潘越云合唱的《回聲》專輯),將意映的憂傷化為縷縷的歌聲,愛與放手,又心有不甘的追問“你的不得不舍和遺棄都是守真情的堅持,我留守著數(shù)不完的夜和載沉載浮的凌遲,誰給你選擇的權(quán)利,讓你就這樣地離去,誰把我無止境的付出,都化作紙上的一個名字”,可惜,成為了天問!
電影:穿越百年的愛情
而金舸導(dǎo)演的《百年情書》便是根據(jù)林覺民寫給妻子的絕筆書改編的獻禮廣州起義100周年的作品,林覺民與意映之間的愛情故事,與林覺民被影響而參加革命,成為影片的兩條并行不悖的線索,愛情因為戰(zhàn)爭、動亂、自我犧牲而升華,而犧牲又為愛情添色不少,即使是在夢里遙望,依然低低切切,無悔無怨。
王柏杰與蔣夢婕這兩位年輕演員,盡管說電影演繹還略顯生硬,但少男少女之間的那種羞澀的愛與情感被用幾個眼神、幾句詩詞傳達出來(新婚不久的那段戲,便想起沈復(fù)的《浮生六記》中的“閨中記趣”);而在面對革命時,王柏杰則延續(xù)了他在《十月圍城》中的演繹方式,固然有著對于生命的不舍(在《百年情書》里不僅是對父親的不舍還有對于妻子的不舍),但“我的肩卻負擔四萬萬個情,鐘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萬萬千千”呢,這也為他在就義前的慷慨陳詞埋下了伏筆(不過這段戲有點生硬)。
而李雪健扮演的林覺民的父親,則將慈父的愛,表現(xiàn)的很生動也很真真切切,何況也借鑒了王學圻在《十月圍城》中的表演。這使得影片里的親情更加動人。
“結(jié)縭十五年,原約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寫此信,我尚為世間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陰曹一鬼,死生契闊,一復(fù)何言……”也想起譚嗣同就義前的這封寫給愛妻的信。
【關(guān)于百年情書電影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電影《激戰(zhàn)》觀后感01-20
電影《匠心》觀后感01-20
電影歸來觀后感01-19
電影《父親》觀后感01-19
電影激戰(zhàn)觀后感01-19
電影《活著》觀后感01-19
電影孔子觀后感01-19
電影告白觀后感01-19
電影《傷逝》觀后感01-19
電影《面紗》觀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