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故事發(fā)生在印度。兩個老朋友拉朱、法漢接到舊時同學查圖爾的電話,稱他們能夠見到尋找多年未見的兄弟蘭徹。旅途中,兩個老朋友回憶起5年前在帝國理工大學和蘭徹一齊走過的歲月。而電影的主角蘭徹,則是一個在每學期42場考試、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帝國理工”中出現(xiàn)的一個頂撞老師,質疑傳統(tǒng),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卻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蘭徹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與眾不一樣的他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jié),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
故事最后才告訴觀眾,蘭徹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我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yè)證書后,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yè)典禮之后蘭徹按照最初約定消失并且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我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我的理念去教導學生。
這部電影給了我三個啟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還多”,而蘭徹說:“你這么害怕明天,怎樣能過好這天?又怎樣能專注于學業(yè)?”這改變了拉朱。法漢酷愛攝影,卻被逼學習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又說:“明白我為什么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明白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yè)結婚,發(fā)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杰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好的推薦。設想如果他倆沒有遇上蘭徹,又會是什么結局呢?
其二,樂觀的心態(tài)很重要。蘭徹的口頭禪是“AalIzzWell”,英文中就是“allis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漢和拉朱,還奇跡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靶暮艽嗳,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著夢想努力,追求卓越!皭畚宜鶒,無怨無悔!弊非蟮膽亲晕业呐d趣所在。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你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我!坝形恢钦哒f: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追上你”。這又是蘭徹告訴我們的。
其實,我們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教育體制的弊端。這種教育,磨滅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還讓學生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壓力。印度是這樣,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國就應更是如此。每年總能聽說有學生因為學習的壓力、家長的責問、老師的打擊而選取了死亡。片中的喬伊就是這樣!按蠹叶颊J為這是一齊自殺。尸檢報告顯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氣管壓力過大。大家都認為他死于頸動脈脈壓過大,那四年來的心理壓力呢?尸檢報告中卻沒有提及。工程師是一群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制造出能測量心理壓力的機器。如果制造出來,大家就都明白這不是自殺而是謀殺!薄拔覀円蝗雽W,校長就告訴我們:杜鵑從來不自我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我們明白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卻不明白第二個。這是現(xiàn)代的教育體制教我們的。
總之,我覺得影片最值得嘉獎的還是對夢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奮進,永不放下,樂觀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劇劇情與動聽的歌舞,還有使人奮發(fā)的勵志。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2
我向來對字幕組同志們的無私奉獻充滿謝意,但當我看到《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神似山寨的譯名時,我真想埋怨你們一句,你們的失誤很可能讓許多人錯過這部好作品。我愛這部電影,因為它讓我哭,讓我笑,更引起我的深思。
但事實上,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勵志性甚至于不亞于《阿甘正傳》,電影的節(jié)奏把握得十分好,劇情也不錯,十分喜歡里面的對白,當然這得歸功于這部電影有個十分好的編劇。
近年來印度電影發(fā)展挺好,《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舉囊括了奧斯卡多個獎項,更是成為最佳影片,而在我看來,《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點都不亞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同樣是勵志電影,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這個影片闡述的理念,其實是十分明確的,它抨擊印度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學習只為單純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從來不去想這個問題能夠給大家?guī)硎裁,就像里面的蘭徹一樣,當他提出了兩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給大家時,竟然沒有人去懷疑這個問題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會為了即將獲得的新知識而感到興奮,只為了尋找單純性的答案而去白白浪費精力,從來不會去進行主動性的思考,任何一個人都顯得是那么地沒有主見,懼怕權威,毫無主觀潛力可言。蘭徹想的每個問題,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規(guī)的思考,都在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他覺得不對那就是不對,只要他說出自己為什么是對的就能夠了,哪怕對方是學校的教授也好還是院長也好。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簡單講完了,不刻意討觀眾開心,也沒有做作的煽情,卻會發(fā)自內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帶淚,導演完全把我拉進了電影一般。電影的道理很簡單,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現(xiàn)實中又有誰能做到呢?其中,青春,熱舞。要不是印度人演的我還以為是好萊塢大片。
可能一開始大家都覺得蘭徹這家伙可能本來就跟常人不一樣,也許他就是個天才。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我只想用主人公蘭徹的話來解答:“明白我為什么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明白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yè)結婚,發(fā)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杰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對于劇中三人組之間的友情,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渴望的,那是一種真實:“在人類行為學課上我們曾學過,朋友失敗時,你難過。朋友成功時,你更難過”;是一種默契:“笨蛋……別撒謊了”;是一種良師益友:“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么害怕明天,怎樣能過好這天?又怎樣能專注于學業(yè)?兩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是一種永遠不忘:“但他總說,有兩個傻瓜會來找我的”。
能夠說,它打動了一大批中國年青學生,尤其是感動了已經(jīng)步入社會的80后和正在象牙塔煎熬的90后。追求故事的真實感是導演的制勝法寶。對于絕大部分渡過大學時代的人而言,上大學報專業(yè)只是為了思考四年之后的就業(yè),究竟到底喜歡與否就看個人性格取向,最終四年之后能否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我期望能有喬伊的堅持,“這天我不請求上帝給我這份工作,只為這生命而感激”,“你保留你的職位,而我堅持保留我的態(tài)度”。
劇中的“大道理”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會不介意學學神圣智者蘭徹達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
能傳遞到相信“完美”這樣信息,便是一部好的電影。我也確實感受到了完美:激情的歌舞,執(zhí)著的追求,沒有的理想、美麗的人格、貧窮的加堅韌的毅力,自由的心。
所有的一切,能夠用影片最后一句話來總結“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追上你!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3
請你不要在時間的洪流中忘了自己本來的目的,請你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活得純粹。 一一題記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是很久以前就有所耳聞的,在我的定義中,它應該是無厘頭純搞笑類的電影,也曾有過去看一遍的念頭,但在越來越多的作業(yè)前,這樣的念頭被埋頭追求成績的我迅速掐滅掉了。
今天,肖老師竟調了四節(jié)課讓我們看這部電影。訝異之余自然是認真觀看。出乎我意料的是,它搞笑的外衣下,竟帶給我諸多的感動!真摯的友情、純真的愛情、濃濃的親情、熱烈地追夢過程……好幾次都沖擊著我眼淚最后的防線。之后更多的是深思。
在劇中提到的ICE商學院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為了職業(yè)為了薪水而讀書的人,他們被俗世的功利蒙蔽了雙眼,眼里只有毫無價值的成績,他們在社會的大染缸中忘記了保持自己的本心而失去了色彩。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電影的主角一蘭徹。蘭徹不認同學校的教學方式,他的學習是真的為了將知識轉化為技能、轉化成創(chuàng)意而學習,他快樂地享受著學習的過程,從未忘記自己的本心從不擔心自己的分數(shù)高低,從不擔心明天,他始終堅信〝一切都好〞。
我們不也應該這樣嗎?活得純粹一點,不為未來的事情過多的焦慮,不為過去的事情過于糾結。活得純粹一點,不把每件事都做得只為了功利,而是追隨自己的本心,享受事情的過程。
活得純粹一點,不被這個忙碌的世界拖著跑,讓你片刻都無法休息,直到叫苦不迭;活得純粹一點,不被這個復雜的社會染了色,掩蓋了自己原本的模樣;活得純粹一點,保持你的初心,不要只剩一副空空的皮囊和一顆不知為何而跳動的心。
當世界浮華,現(xiàn)實陰霾,請你別忘記一一活得純粹一點。
蔚藍的天空下,浩瀚無垠的大海邊,蘭徹、拉加、法罕、皮婭四人手握手開心大笑著向遠處奔跑一一這便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結尾。老師放給我們看時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影片了,收獲的東西遠勝于第一次。
這是一部將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夢想融為一體的電影,除了給人帶來歡笑,更多的是引人思考,給人啟示。
蘭徹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他自信,樂觀,勇敢,善良,機智。開學第一天,貌不出眾的他便精彩亮相一一巧妙利用初中的物理知識〝鹽水能導電〞制作出導電裝置來對付欺侮新生的學長;機械課上,他將理論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反對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的學習方式;在沉迷于造飛行攝影儀卻被迫放棄而選擇自殺的學長喬伊的哀悼儀式上,他敢于說出〝這不是自殺而是被謀殺〞,并且公然教院長如何正確教育學生;作為朋友,他鼓勵法罕、拉加追隨自己的心不被外界束縛不要使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甚至在大雨天又停電的情況下,他從容不迫成功地把摩娜的孩子接生下來…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對蘭徹這個人物充滿了敬佩、景仰、向往之情。正如劇中人物所說〝你們每天都在競爭,這樣你們不是因為得到新鮮知識而興奮,而是純粹為了成績、工作。學校因此成為了壓力鍋。〞
我們身邊的大部分同學誰不是的呢?暫且拋開工作不說,有的同學根本就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卻是為了家長、老師而讀書,一直被動地學習著。
與其在原地消耗他的寶貴年華,還不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付出汗水,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就像法罕,一直迫于父親的威壓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工程學而放棄自己喜愛的野外攝影,所以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shù)箶?shù)第一〞的苦悶境地。
我們要像蘭徹,把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投入對的事情,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無趣,而是會像玩一樣地完成這件事情,享受過程的美妙。
我感觸很深的還有蘭徹說的〝順從自己的心〞。
當然不是叛逆、反抗,是關于夢想、關于未來的自己。
人經(jīng)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回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他會煩躁,會浮泛。只有聽從內心的召喚,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回自己,才會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藍蓮花在自由盛開。
蘭徹,即使沒能在生活中遇到你,我也會在以后的道路上始終朝著你曾說過的方向前進!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4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原本以為是個純粹的喜劇,結果看了兩遍之后,細細品味其中意味,發(fā)現(xiàn)這部勵志悲喜劇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著實值得讓人深思。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導演,由阿米爾·汗、馬德哈萬及沙爾曼·喬什主演,是根據(jù)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講述了三位主人翁法漢、拉朱與蘭徹的故事,他們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徹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的故事。
整部電影讓人感嘆的地方太多,我也就取各人身上的一兩件事說說我的看法。
對于法漢,他從小便被父親報以深切的期望,父親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名頂尖工程師,從而忽視他的個人愛好,法漢便是在這種期望中考上了帝國理工學院。但是,他卻只能將自己的夢想埋藏心底,將寫好的信收在書包里幾年都不敢寄出去,只因為他害怕被父親責備。他活在對父親的恐懼中,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知道后來他被說服,真心的和父親做了一次交流,才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沒錯,有時候,我們害怕選擇,害怕面對,我們憤怒,只是因為我們恐懼,只要我們能拋開那種恐懼,只需要一點點勇氣,我們就能把自己的生活轉個身,不必活在恐懼和偽裝里,而是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夢想。
拉朱,一個典型的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了解決家庭的困窘努力學習,考上了最好的學校,而在學校里,他看到的還是永無止境的競爭,還是家庭的困頓,他陷入了恐慌。當他被勒令退學的時候,不知所措的他,選擇了跳樓,所幸他沒有死。也就是這一番先死后生,讓他重新進行了思考,最終獲得了一種坦然的心態(tài),坦然的面對生活與壓力。生活、工作、學習,到處都有壓力,我們必須學會坦然的面對,如果一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選擇輕生,那么,生活就不叫生活了,因為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我們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無論何時,我們都要保有一種坦然之心,正如拉朱所說:“你們保留這份工作,我保留我的態(tài)度!睂櫲璨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云卷云舒。
彬儒教授,怎么說呢,應該算是反派角色吧,雖然他在開學的時候說的那段話是教條式的,但確實很有意義:“杜鵑從來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他深知競爭的重要性。要想超越別人,我們也必須有一種競爭意識,只有競爭才能讓人奮進,只有競爭才能讓人思考。
還有一個人我不得不提,那就是馮蘇旺度,或許叫他蘭徹更讓人接受。雖然他只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但他從小熱愛學習,與眾不同的蘭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jié),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雖然老師、院長不喜歡他,但他的成績始終排第一。這其中固然有智力因素,但是我認為對學習的那種熱愛才最重要,身在帝國理學院,工程就是他的激情。同樣,我們如果也能將學習化作一種熱情,而不是應付,那樣我們的成績也同樣可以倍兒棒,不用為能否及格而憂心忡忡。他將所學的東西用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很多東西,最后還用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挽救了一個小生命,其實我們也都可以做成這樣的東西,擁有自己的發(fā)明,可是中國高校的這種教學體制,這我就不多加評論了。
蘭徹的身上優(yōu)點很多,重情重義、信守承諾、思維活躍等等,但是他的一句“Aalizzwell(一切皆好)”才最讓人感動,擁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比什么都重要,無論遇到什么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心中默念一句一切皆好,有時候甚至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沒錯,Aalizzwell!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5
六年級最后一天,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值得拿來分享。
開學第一天在課堂中,古板的老教授叫蘭柯解釋“機器”的概念,蘭柯回答道:“機器是所有能減少人類勞動的事物,任何能簡化勞動和節(jié)約時間的就是機器。天很熱,開一下按鈕,一陣涼風——風扇,是機器;和幾英里遠的朋友通話—電話,是機器;幾秒鐘內進行數(shù)百萬次計算——計算機,是機器;我們被機器包圍,從鋼筆尖到褲子拉鏈,上上下下???”可思維老套的教授卻不吃這套回答,他的定義只局限于課本:“機器是由相對運動固定的由相互連接的零件組成的,意味著,功和能量的相互轉化的裝置”——這無非是盲目的死記硬背。結果自然是蘭柯被趕出教室,而蘭柯則以近乎諷刺的回答令教授目瞪口呆,巧妙解決了自己的難堪。
這部電影最讓我困惑的是校長病毒和蘭柯的觀點。校長病毒所說的“長尾杜鵑從來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這是現(xiàn)實主義!澳銈兌枷萑氡荣愔,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為什么考不好?因為你不熱愛它;為什么我熱愛它卻考不好?因為你害怕。偶然一次蘭柯與兩個兄弟一起喝酒,傾吐自己的心聲,由于同樣上課蘭柯卻考第一名,而兩兄弟,卻考倒數(shù)一二名,蘭柯告訴法爾漢:“知道我為什么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頁結婚,發(fā)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杰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而拉賈卻質疑道:“法爾漢是因為不熱愛機械,而我呢,我熱愛機器,我把機器作為我的生命,為什么我還考倒數(shù)第一?”“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過好今天?又怎么能專注于學業(yè)?兩個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
故事最后才告訴觀眾,蘭柯真名叫法撒克·旺都。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己兒子的名字“蘭柯”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yè)證書后,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yè)典禮之后蘭柯按照最初約定消失并且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導學生,這實在是出乎觀眾的意料!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其一,樂觀的心態(tài)很重要。蘭柯的口頭禪是“AalIzzWell”,英文中就是“allis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爾漢和拉賈,還奇跡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說一切都好,并沒有什么作用,但是你卻獲得了面對事情的勇氣。
其二,這部影片貫穿始終的是,“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追上你……”給一切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講怎樣才是真正的活法。蘭柯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活得自我、活得自由”的精神讓我們重新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人活著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蘭柯那樣跟著感覺走實屬不易。
影片不刻意討觀眾開心,也沒有做作的煽情,卻會使人發(fā)自內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帶淚。
也許就如蘭柯所說:很多時候,我們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今后的人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5篇】相關文章:
6. 三傻大鬧寶萊塢 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