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一天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觀察日記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1
國慶節(jié)長假,老師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泡豆芽,并讓我們準備寫觀察日記。
首先,我準備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接滿了自來水在里面放了大約6顆的紅豆。仔細地觀察著。
一天后,我發(fā)現(xiàn)豆子褪去了原來的深紅色變成了深粉的了,可自來水卻被染上了花黃色。慢慢的紅豆變大了,長出了一個脆弱的豆芽,尖尖的可愛極了!
幾天后,我發(fā)現(xiàn)豆芽越來越來長,越來越大了,還長出了兩片嫩綠的細葉小小的,如果不注意看就根本看不見它。我好奇的拿出一粒,用手一搓,外面的豆皮便很輕易的就掉下來。
又到了新的一天,我便觀察起我泡的紅豆來,發(fā)現(xiàn)豆子的頂部長出了一點嫩綠的東西;再仔細看,這才是豆子的芽!那么以前像芽似的東西又能是什么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還專門在百度上調(diào)查了一下,原來那是豆子的莖;豆子的莖已經(jīng)開叉了,也就是說,豆子的芽彎成兩條了。
經(jīng)過我的精心照顧。豆寶寶越來越大。呵呵!我終于學(xué)會泡豆子了,通過細心的觀察和動手,我體驗了泡豆子的過程。看著自己泡的豆子,心里開心極了!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2
今天,同學(xué)給了我一只蝸牛,我便細心地觀察起來。
蝸牛的長像與眾不同。蝸牛背著一個漂亮、舒適的“大房子”。因為它背著“大房子”,所以走起路來總是慢吞吞的。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其中一對觸角上有小點,那是它圓溜溜的小眼睛;蝸牛的牙齒長在舌頭上,像蜂窩一樣密。蝸牛沒有鼻子,但是有小氣孔。原來,蝸牛是通過氣孔呼吸的。
蝸牛喜歡住在哪里呢?我猜它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我翻開科學(xué)書一看,結(jié)果蝸牛真的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聽科學(xué)老師說,蝸牛也會冬眠。蝸牛冬眠的時候把頭縮在殼里,再用黏液封住,這樣既暖和又安全呢!
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用饅頭渣喂它,它不吃。我用蘋果末喂它,它也不吃。我把小菜葉放在它邊上,蝸牛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原來,蝸牛喜歡吃葉子呀!
這就是蝸牛,憨憨的而又與眾不同!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3
5月18日星期一晴
今天回來看見蠶寶寶們又蛻皮了,黃色的蠶衣褪下后,蠶寶寶們變得白白的。它們的身體皺巴巴的,蠶衣上還有一些絲絲。
5月19日星期二晴
中午放學(xué)和媽媽去摘桑葉,卻看到桑樹被砍掉了,好可惜!后來我撿了好大一枝桑樹枝,上面的葉子很大,那就先多存些。這幾天蠶寶寶們的胃口特別好,不停地吃,能聽見沙沙的吃桑葉的聲音。蠶寶寶吃的多也拉得多,它們的糞便也變大了。小腳丫清晰可見,頭部有3只,身體那是4只,也就是一邊7只,一共是14只小腳丫。現(xiàn)在的蠶寶寶有6厘米多長,有細毛筆桿那么粗,胖乎乎的很可愛!
5月21日星期四晴
蠶寶寶的食量還是很大,不停地吃,身體有些透明,背部的血管看的很清楚。今天看了叔叔-人拍合一的博文,我和媽媽才知道蠶寶寶其實有16只小腳丫。在尾部的后面還有一對尾足,媽媽專門拍了照片讓我看它的這對尾足。叔叔可真仔細!
今天又有一只蠶寶寶犧牲了,是沒搶到桑葉?媽媽說適者生存,也沒辦法,現(xiàn)在只剩下7只蠶寶寶了。
5月23日星期六晴
晚上回來,發(fā)現(xiàn)有一只蠶開始吐絲了,它吐的絲在盒子的一個角落。我和媽媽都很驚奇,趕緊給它做小封格,做了9個格。它吐的絲有些多,我把它放進其中的一個格的角落,它好像很不高興,在格里來回跑來跑去,有時候鉆到兩個格的縫隙里,有時候爬到格的最頂上,后來才知道,它是在找合適的地方吐絲。后來我們就先睡覺了,明天早上再看。
5月24日星期日上午晴
早上一起床,先去看昨晚吐絲的那只蠶,啊,蠶怎么吐了一個橢圓球,外面的絲是淡黃色的,像一個透明小金蛋似的,能看見蠶寶寶在里面來回爬來回吐絲。蠶寶寶的身體也是透明的,能看見身體上的血管在動,身體也鼓漲漲的,它的小腳丫也是黃色的。這是我和媽媽第一次看見蠶吐絲結(jié)繭,真的很興奮!
5月24日星期日中午晴
中午回來,看見蠶繭不那么透明了,有點看不清里面的蠶寶寶,只能稍微看見蠶的黑嘴巴在里面動來動去,現(xiàn)在更像一個小金蛋了,金黃金黃的,特別好看,媽媽拿相機照了好多好多照片。我給那幾只蠶換桑葉時,發(fā)現(xiàn)有一只蠶寶寶很長時間不吃桑葉,媽媽說可能這只蠶也要吐絲了。我把它放在格子里,媽媽說不用放桑葉,準備吐絲的.蠶就不吃桑葉了。
5月24日星期日下午晴
下圍棋回來,那只蠶真的吐絲了,真的太棒了!我把它叫做2號蠶,昨天那只吐絲的蠶叫1號蠶。1號蠶的蠶繭已經(jīng)更厚了,里面看不到蠶寶寶,但是觀察一會能看到蠶繭有時會來回翻滾,那是蠶寶寶在里面吐絲。蠶寶寶在里面不停地吐絲,直到最后變成蛾子死去。媽媽告訴我一個成語叫“作繭自縛”,就是說蠶吐絲以后像現(xiàn)在這樣做成一個繭子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結(jié)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我現(xiàn)在有一只淡黃色的蠶繭,希望2號蠶寶寶吐白色的絲,這樣我就有兩種顏色的蠶繭了。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4
我有一顆雨花石,它形狀很普通,上面平平,沒有一點歲月痕跡。令人驚異是,它四周圓得讓人難以置信,并十分光滑,如同人工打磨過一般。
抹去塵埃,便會發(fā)現(xiàn),這塊雨花石上竟繚繞著一片片綠,不是那種飽經(jīng)風(fēng)霜綠,也不是那種翠得發(fā)亮綠,而是那種淡淡綠,帶一點青,如同炊煙,裊裊旋轉(zhuǎn)。在淡淡綠中,抹著一絲血紋,就像一滴血,滲進了水中,飄逸地散開,又聚攏成一條。
它背面滿是霧氣。那霧氣,蔓延于每一個角落。透過霧輕紗,若隱若現(xiàn)地看到一層烏烏灰。
一次,我一不小心把它摔在了地上,摔得很重,頓時迸飛了一塊角。從此,它變了模樣,再也不圓了,像天上圓月,突然間被咬去了一小塊。
我輕輕地撫摸著它傷痕,那淡淡綠,映著幾絲血紋,連著乳白色薄霧,襯著點點灰,簇擁著一團棕褐,這一切反而更增添了幾分魅力。
一塊圓中有缺雨花石,仍能放射出如此光彩,使我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誰能在一生中不被絆倒過?但跌倒后爬起來再度奮進,才更能顯示出自己人生價值。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5
日期:10月10日天氣:陰星期四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種植物,并且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我選了蘿卜。
回家之后,我首先選了一個青皮大蘿卜,然后,切下了蘿卜頭部的三分之一,并且剪掉了葉子。接著,我找來一個塑料容器并裝滿水,最后,我把蘿卜頭放進了這個容器里。
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我開始認真觀察這個蘿卜頭。
蘿卜頭是半圓形的,活像一個小和尚的禿頭,呆在那里一動不動。蘿卜頭混身上下都是青綠色的,橫切面則是淡淡的淺綠色?拷~片的位置有一些棕色的小疙瘩,仿佛“和尚”頭上的麻子。這個蘿卜頭,直徑約8厘米,高約3。5厘米。剛切開的蘿卜頭,散發(fā)著一種淡淡的辣味,讓人聞著就食欲大增。
這樣泡著,蘿卜能長出根來嗎?它會不會發(fā)霉呀?……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對這個蘿卜頭期望值很大。我好期待快點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日期:10月20日星期六天氣:晴
十天后,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蘿卜頭吧。
哇!“小和尚”長出頭發(fā)來了!還是綠色的——小小的一坨葉片從原來葉子的斷面長了出來。仔細數(shù)一數(shù),一共六片——兩高四矮。形狀像嬰兒的小手,還沒伸展開,皺皺巴巴的。我用尺子量了一下,“小臂”長約二十六厘米。雖然,我沒有看見發(fā)芽的全過程,但是我猜應(yīng)該跟竹筍破土而出的過程差不多吧。我心想:長得很快嘛,小家伙!
除了新長出的葉子,蘿卜頭的皮膚變化并不大,依舊是青綠色,摸上去還是硬硬的,水分并沒有過多流失。
我注意到塑料容器里的水變渾濁了,原來是蘿卜的橫切面腐爛的果肉析出。橫切面已經(jīng)不像原來那樣平整,而是凹凸不平,像崇山峻嶺一樣。聞起來比臭雞蛋還臭!
我想我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切斷的蘿卜根本長不出根,只會發(fā)芽。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6
前幾個星期,媽媽買了幾顆大蒜籽想種在土里,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
“它又沒根,該怎么種呀?”
“先剝掉皮再挑幾顆較大的、飽滿的種下去,它會自己長出根來的。”媽媽微笑著對我說。
我也想試試,于是按照媽媽說的去做,先剝掉最外面一層皮,再挑幾顆看著比較飽滿的種了進去,然后耐心地等著它發(fā)芽。
昨天我突然想起來被我種下的大蒜,我連忙跑到陽臺上去看,被我遺忘的它竟然已經(jīng)長了有小拇指這么高了,我還以為它都死了呢!我想看看它的根,于是我拿來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挖開土,生怕把蒜苗寶寶的根弄壞了。哇~我看見了!它的根是細長細長的,像老爺爺?shù)陌缀。我盯著它看了很久,正?dāng)我沉浸在美好的想象里時,媽媽手"啪"的一聲,落在我的后腦勺,"誰讓你把它挖出來的?平時你睡懶覺叫你吃飯你都不愿意,這大冷天的,你把它挖出來,不怕它凍壞嗎?"被媽媽這么一說,我恍然大悟,差點因為自己的好奇心害慘了大蒜寶寶。我趕緊把土重新埋上,生怕晚了一秒鐘它就被凍壞。
今天我還在為昨天的事?lián),于是一回家我趕緊跑到陽臺上去看它,呀!大蒜寶寶并沒有因為我昨天的“失誤”而低下頭,恰恰相反,它依然挺立在寒風(fēng)中,看上去已經(jīng)有一小瓶水那么高了。她亭亭玉立,像一個個美少女;瞧,那一顆大蒜,像身穿綠色大風(fēng)衣的美男子,帥氣極了。
我喜歡觀察,原來觀察這么有趣啊,但是觀察時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不能隨意破壞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7
我們家養(yǎng)了好多次大蒜,一是可以觀賞,二是因為我喜歡讓媽媽把葉子摘下來煮湯,總是會有一股特別的香味。
它們先是偷偷地冒出嫩綠嫩綠的小芽,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過了三天小芽們爭先恐后地長高,就像在比誰長得更高一樣,最高的大蒜是最胖的那一棵,它被我叫做“白冬瓜”。又過了四五天我過去一看,葉子的顏色變成了翠綠翠綠,美麗極了,今天我又特意跑過去觀察了,葉子長得可長了,而且是深綠深綠的。
大蒜的根也長長了,長到十厘米七毫米了,雪白雪白的根像電影里蜘蛛俠吐出的絲,又像有些年紀大的老人的胡須,還像媽媽的白色的縫衣線。我每天小心翼翼地給它們澆小半碗水,要不了兩天,它們就把水“喝”得干干凈凈,連一滴也沒留下來。
今天,我所有的大蒜都已經(jīng)長出了葉子,我就拿出尺子一量,每根都不低于10厘米,我心里可高興了,連忙拿起相機把它們美麗的樣子給拍了下來。
四年級觀察日記 篇8
20xx年9月20日 星期天 晴
準備泡黃豆
有一天,我突發(fā)奇想,想泡幾顆黃豆,觀察一下它們發(fā)芽的過程。于是,說干就干。我便向媽媽要了幾顆黃豆泡在一個裝有水的碗里,開始了我的長期觀察。
20xx年9月21日 星期一 陰
泡黃豆的第一天
一大早起床,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到那個裝有黃豆的碗里。硬硬的小黃豆逐漸變大,不但變大還變的軟軟的,仿佛輕輕一捏就會粉碎。
中午,一放學(xué)我便往泡黃豆的地方跑去,我發(fā)現(xiàn)軟軟的黃豆已經(jīng)把自己的衣裳給撐壞了,它可真頑皮。
晚上,我模模糊糊地走向泡黃豆的地方,我一不小心,差點把碗給碰掉。我非常驚訝發(fā)現(xiàn)黃豆已經(jīng)長出了個白色的“小尾巴”。
20xx年9月22日 星期二 晴
長尾巴
早晨,我伸了個懶腰,就往泡黃豆的地方一看。呀,“小尾巴”又變長啦!我拿出最長的帶著長“尾巴”的黃豆,放在尺上子一量足足有4厘米啦!太奇跡啦。一顆小小的黃豆,讓我感悟到生命的神奇。真是太好了。
【【精品】四年級觀察日記匯編8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