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憐梅花香自苦,卻有蘆葦守墓生。
——題記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景象:城里回鄉(xiāng)下的必經(jīng)之路旁是綿延的山,山上蒼翠墨綠的老松一排排地佇立著,它們向陽光低頭,卻不向時間折腰。寒風瑟瑟地吹著,車里的乘客冷得連目光也因此收斂了幾分。山很高,不怎么充足的陽光灑在半山上,只爛漫了山腰、山頂,一條分外鮮明的枯黃的分界線切斷了山腳小樹最深的渴望。
然而這景象并不稀奇,對嗎?起初,我也這么覺得。偶然間凝望著那條枯黃的分界線,我似乎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那條分界線為什么不是陽光的顏色?枯黃?對,那是一種不令人關(guān)注卻又真實存在的顏色,細膩的,淡淡的,透著一股滄桑的氣息。
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那枯黃的分界線只是一叢稀松平常的蘆葦而已,只不過開在了半山腰。蘆葦,這是各地都有的`,常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或沼澤地里,對水情有獨鐘。但這冬日里的半山腰卻只見山嶺,哪里有什么水。它們蒼老的黃發(fā)低低下垂,腰桿卻挺得筆直,像垂暮的軍人淺淺碎語,呢喃著曾有過的黃金歲月。
然而,能看到的遠不止這些。我發(fā)現(xiàn),這些蘆葦生長的地方,沒有耀眼的陽光,沒有蒼翠的叢林,沒有艷麗的花朵,它們獨樹一幟地環(huán)繞在一排排墓碑的身旁。原來,那里是陰森森的烈士陵園,白晃晃的碑石就像一個個幽靈,讓人怎么也想不到這里竟會藏著些許的蘆葦,讓肅穆的氣氛又增添了一分神圣。
冷風襲來,蘆葦依舊站立著。它們迎風輕擺,在這片曾經(jīng)被鮮血染紅的故土,搖曳著再也不會落下的旗幟。舉目四望,依稀可見炮火后殘垣的猙獰,凝結(jié)成一眼抹不去的蕭索。我想,世上若真有天使,那這些蘆葦一定是天使的化身。它們開在有半山腰,從未享受過頂峰的陽光沐浴。甚至由于太過稀疏,難以進入人們的視線,就像不曾存在過一般。這興許就是它們注定的命運吧。
對于宿命論,我是不大贊同的。就像你無法決定路程,卻可以選擇走向,沒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只是有太多的選擇反而會讓我們迷失方向。
看著這蘆葦,一種敬意油然而生。它們雖然弱小卻堅強,用信仰編織成使命,將守護進行到底,不管這里埋葬了多少生命,也一樣能帶來明天的希望。
風又一次襲來,閉上半個車窗來打量這些守護靈魂的天使。它們一半是晦暗,一半是光明。
守護是一種孤單的心事,不在乎曾經(jīng)滄海的蠶食,只愿像一簇蘆葦在半高處靜靜地綻放。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一樣如此。
-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