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李彥宏:從戲曲少年到高考狀元
生于山西陽泉的李彥宏并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過是在“隨大流”罷了。李彥宏的父母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彥宏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的靦腆溫和或許與姐姐們的寵愛有關(guān)。
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他的舞臺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張床。他常常把床單圍在腰里做戰(zhàn)裙,拿一根棍子當槍耍,一個人不斷亮相。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他去了,劇院老師從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他。
但李彥宏對戲曲的興趣很快就淡了。李彥宏的大姐在剛剛恢復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艷羨。相比于學戲,上學因為正統(tǒng)而更具有吸引力。對于李彥宏學戲曲,還可以做一種解讀,他其實真正喜歡的不是戲曲,而是那個舞臺。只有在舞臺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華,感染更多的人。這與現(xiàn)在百度堅持的“用技術(shù)改變生活”的理念一脈相承。
19歲的李彥宏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愿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jié)合起來有前途。
讀北大,學會獨立思考。面臨畢業(yè),正是沉悶的1991年,決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彥宏如期接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入學通知。
留學讀研期間。偶然間,導師一句話,“搜索引擎技術(shù)是互聯(lián)網(wǎng)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當有未來”,這時候,1992年,互聯(lián)網(wǎng)在美國還沒開始普及,但李彥宏已經(jīng)開始行動——從專攻計算機轉(zhuǎn)回來,開始鉆研信息檢索技術(shù)。并從此,認準了搜索。
【篇二】
李開復:哥倫比亞大學更符合自己性格
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我已經(jīng)是一個十一年級的美國高中生。這意味著,我將邁出人生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申請大學。SAT成績出來了,雖然數(shù)學考了滿分800分,但是英文我考得非常不理想,只有550分,這離哈佛的平均錄取分數(shù)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并沒有死心,在那段時間里,我全心全意地準備自己的申請材料。因為在美國,入學申請中包括SAT成績和社會履歷等綜合考量因素。相對臺灣的單純看重分數(shù),這種評判標準還是要有彈性得多。因此,我依然存有一線希望,我非常真誠地寫了一篇我認為很好的作文,談到未來中美關(guān)系的展望,和作為一個在美國的中國人,我希望為此努力的夢想。另外,我在其他申請欄目里說明了SAT分數(shù)不夠高的原因,我告訴老師,我是一名外國學生,因此外語成績多少會打一些折扣,希望學校能夠看在我杰出的社會活動方面,給予我肯定。哈佛是我最大的夢想,我盼望著奇跡發(fā)生。
與此同時,我也在積極地準備其他大學的申請表格。整整一個月,我準備了12份申請表格,全身心地投入這場戰(zhàn)斗中。而橡樹嶺高中的老師們,那個時候肯定“煩死我了”,“哪有人申請那么多學校,準備那么多推薦信的?”那個時代沒有電腦,每打印一封信,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通過打字機打出來,一有錯字,就要撕掉重打,需要花費不少工夫。
雖然心存僥幸,但1979年4月的一天,我還是收到了哈佛的拒絕信。對于還沒有什么挫敗經(jīng)驗的我來說,這雖然算不上致命一擊,但是也足以讓我心灰意冷。隨后,我收到了斯坦福、耶魯和普林斯頓的“waiting list”。所謂waiting list,叫做“候補人名單”,最終,這三家候補的大學也沒有向我敞開懷抱。
不過,在收到這些拒絕信的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向我拋出了橄欖枝。又過了幾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給了我offer。我后來的經(jīng)歷證明,哥倫比亞大學年輕、活潑、新銳、自由的學風使我一生受益,而正是哥倫比亞大學比較自由的轉(zhuǎn)系制度,讓我迅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鐘愛——計算機。
-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名人成長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03-02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201508-08
2015高考作文素材精粹08-13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與多向運用08-08
高考作文精粹哲理的素材集粹08-22
高考作文素材:愛國的名人故事06-02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精粹08-07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精粹10-15
2017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勵志故事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