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于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1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fā)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好的書當然是要精心細讀,細心品味。讀好書有如品嘗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yǎng)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仔細拜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書中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赐甏藭刮腋惺艿搅擞變航逃ぷ鞯亩嘧硕嗖,同時也使我對幼兒教師這份平凡的職業(yè)有了新的認識。
曾經,在我的腦海中無數次閃過這樣的想法:幼兒教師是個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職業(yè):每天早上七八點到幼兒園開始忙碌,接待家長、組織活動、開會、學習、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有時還要加班布置環(huán)境,晚上還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卻有時得不到家長的認同和理解。有些家長甚至會經常抱怨老師沒有很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有時僅僅是為了孩子的褲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帶沒有系好。
但當我仔細閱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徹底變化了。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我發(fā)現其實我們并不是這么辛苦、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著,我完全可以讓孩子們的所思所想,讓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成為我快樂工作的動力。原來,快樂的工作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原來的我,原來痛苦和快樂只是一個想法的轉變,只是那么一點點的改變。
當我驚奇的意識到后,我真的發(fā)現,我的工作中處處充滿著歡樂和甜蜜。有時,當我午餐過后,拿著書在孩子旁看時,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后躲著幾個小家伙笑著給我敲背呢;有時,當和孩子們一起到大型玩具處玩耍時,孩子們不時傳來叫我一起來玩的親熱叫喚聲;有時,當家長們從我手中接過孩子的衣服真誠的對我說謝謝……這些讓我興奮不已,原來快樂地工作可以是這么簡單!
讀了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懷著“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懷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2
對于成長于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于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于他的了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yǎng)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么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tài)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贊嘆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政治運動”。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于中國禪宗的發(fā)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發(fā)展的過程。胡先生關于禪宗發(fā)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于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云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tài)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fā)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fā)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zhàn)。胡先生對于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fā)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3
這是一本介紹幼兒教師從初步形成到一步步走向專業(yè)成長的書。書中從教師的專業(yè)化概念、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關系、走向專業(yè)成熟以及做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人等五大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
看了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走向專業(yè)成熟”,可能是我覺得最符合我們我的實際,也是我們每位新教師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夠盡快的走向專業(yè)成熟吧。我仔細閱讀著每一字每一句,想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助的信息和經驗,讓自己更專業(yè)更成熟。
感觸最深的是第五章的第一塊內容: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經驗和反思。初任教師職業(yè)的新教師,成長為具有實踐智慧的優(yōu)秀教師,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科學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與協作,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教師才能快速的進步和成長。
作為一個只有幾年教學經驗的新老師來說,各方面都是處于學習階段,除了要管好孩子外,在上課方面也要經常性的進行反思、總結、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存在著許多的不足。看了此書讓我明確行動研究對教師的成長有著巨大的作用,因為行動研究能把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整體性提高,讓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將教、學、做合二為一,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及研究能力,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增強自己的專業(yè)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在文章中,有大部分文章可供我們參考、借鑒學習的資料,在分享與對話中的個別小案例也是我們生活、工作中常常出現的問題;資源平臺中的反思體驗設立了好多的專業(yè)問題,以供我們閱讀、反思等。資料庫中的多種專業(yè)資料,不僅使我們增長了不少專業(yè)知識,也為我們提供了工作、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傊,在看此書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4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里,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只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里發(fā)出“碰碰”的槍聲,然后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后,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他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的偉大。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肯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后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5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一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愿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焙糜姓芾淼囊痪湓,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fā)現新大陸一樣那么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好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就應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復制品。因此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就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fā),把他的過去和此刻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不好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里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為愛他關心他養(yǎng)育他的父母,更不就應有這樣消極的想法。就應用你的溫暖去呵護他成長。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郁,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里的孩子,為什么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后還是改但是來?其實他們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愛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干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著好。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也有發(fā)生:我班有一個小孩很好動,跟人家接觸的時候動作個性粗魯,常傷害到別人,他的力氣也比較大,常喜愛起腳踢向別的小朋友。他的行為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奈的發(fā)泄,正因大家都不跟他玩因此心里很難受。其他老師對他的態(tài)度都是很嚴厲的。有一次,我上課我故意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發(fā)現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張地表揚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他像變了一個人很安靜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讓讓他把教室里的油畫棒盒疊好,他一個人忙得滿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疊整齊!之后還問我“老師,還有什么事需要我?guī)兔Φ膯?”當時我對他的舉動
感到無比的震驚!確實,我給他的信任讓他感到很自信和驕傲,正因老師已經認可他是個能干的孩子了!
我堅信在日后的日子里我會常告訴孩子們,你真棒!
【有關于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通用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