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讀過哪些中外名著呢?都有些什么樣的感想呢?下文是小編整理的中外名著讀后感,歡迎閱讀參考!
中外名著讀后感:《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看的歷史戰(zhàn)爭書,這本書是吳承恩寫的,看完三國演義,給我我很大的啟發(fā)。
三國演義中,主要的人物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呂布....好多人物,保證讓你頭暈,因為人物有太多了。
誰都想讓自己的國家興榮起來,所以要不斷得去討伐別的國家,如果你的國家強(qiáng),那你就是王者,如果你的國家弱,那你就是失敗者。失敗者和王者,大家肯定會選王者,在這個弱肉強(qiáng)食的時代里,你只有變強(qiáng)了,才會抬的起頭來,才回去討伐別的國家,要是你的國家很弱小,那你絕對不會去討伐別的國家,所以,強(qiáng)國都是一些經(jīng)常去討伐別的國家的人,但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這是為什么呢?計謀,對,除了國家強(qiáng),人多,還有有計謀,像諸葛亮,幾乎就是沒有打過敗仗,他靠的是什么呢?是計謀,他是絕不會讓自己的人貿(mào)然行事的,所以,這就成了諸葛亮能不敗的原因了。
三國最終稱霸的是曹操,也就是魏國,這是什么原因的,因為曹操手下有文有武,也比較團(tuán)結(jié),所以,這就成了曹操稱霸的原因,但是曹操一開始敗給過好多人,而且都是大敗,但后來是什么讓曹操稱霸了呢?
是曹操在北方實行屯田制,恢復(fù)經(jīng)濟(jì)生產(chǎn),有穩(wěn)固的后方;他還禮賢下士,光泛搜求人才,連不忠不孝而有治國之才的都不遺漏。.....
所以,想稱霸,還要動腦子呀!
中外名著讀后感:《格林童話》
我在《格林童話》里看了一篇動人的故事叫《灰姑娘》。
情節(jié)大概是這樣的:一個富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去世了。這個富人的女兒天天在母親的墳前哭,但是她很有孝心,在大雪天她生怕母親冷,為母親墳上披著毛毯。春風(fēng)吹來,她就為母親墳上披著綠葉。
后來,他的爸爸又娶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有兩個女兒。后媽和她的兩個女兒常常欺負(fù)她,還讓她住在閣樓上,但是她毫無怨言。后媽讓她天天打掃,后來因為她天天滿身沾灰,所以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有一次,王子邀請灰姑娘和后媽的女兒一起參加舞會,但是后母不讓灰姑娘去,還把她的請?zhí)毫。這時仙女出現(xiàn)了,她還讓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去參加舞會,還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晚王子只跟灰姑娘跳舞,別的公主想和王子跳舞,王子老是說:“我在和這位公主跳舞”。在午夜12點時,灰姑娘要走了,她在走前掉了一只水晶鞋。最后王子靠著這只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兩人幸福得在一起。
灰姑娘從不貪圖金銀財寶,父親要出去問女兒女們要什么,后媽的女兒們要項鏈?zhǔn)裁吹,而灰姑娘只要第一根碰到父親帽子的樹枝。
灰姑娘善解人意……有說不完的好。
我愛看《格林童話》,更愛看里面的《灰姑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做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不能貪得無厭。
中外名著讀后感:《格列佛游記》
暑假是個放松身心的好時間,在這個閑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記》,仔細(xì)閱讀著其中有趣、驚險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帶入斯威夫特的游歷的世界……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游的人,他渴望著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也許正是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才讓我們也領(lǐng)略到了這奇特的四個國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與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國和大人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铝恕@⑵痔氐木用駛冸m然都不過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卻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彈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這也從某個角度折射了當(dāng)時英國政府的昏暗、各黨派之間的爭斗以及與法國的戰(zhàn)爭等等,充分表現(xiàn)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大人國,格列佛又從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諷刺了人類的一些不好的習(xí)性。
第三部中的飛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shù)學(xué),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fā)展,才能讓國家強(qiáng)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wǎng)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于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yōu)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后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xué)研究者,并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著歷史的前進(jìn)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
在慧嘶馬國中,格列佛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嘶馬。在慧嘶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這里,你不需要考慮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他們不知道說謊是什么。
但是,格列佛卻因過于崇拜慧嘶馬,而成了憤世嫉俗的偏執(zhí)狂,根本看不到人的優(yōu)點,把人看作與野胡一樣,最終格列佛也成為了作者嘲諷的對象。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中外名著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2.名著不老泉讀后感
5.名著《蘇菲的世界》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