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高中生《培根隨筆》讀后感一
我是第一次讀《培根隨筆》,剛看了個開頭,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xiàn)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
《培根隨筆》全書共分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五篇——論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順境中不乏恐懼與厭惡,逆境中也不乏安慰與希望。刺繡時,將生動的圖案繡在黑布上,比起陰暗、憂郁的圖案繡在淺顏色的布上,更讓人愉快——悅目才會賞心。美德猶如珍貴的香料,只有當焚燒或碾碎時,才最為芳香。順境最能顯示邪惡,逆境最能顯示美德。
這段話,使我想起了一個曾經看過的故事《你應該做一顆豆子》,篇幅很短卻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人在豆子賣不出去時,可以拿回家,磨成豆?jié){,向行人兜售,如果豆?jié){賣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做豆腐干來買。且豆腐干也賣不出去的話,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來,變成腐乳。第二種選擇是賣豆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讓它發(fā)芽,那么更加妙極。幾天后,麥豆人可以改賣豆芽,豆芽如果賣不動,那么干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而如果豆苗賣不動,就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里,當作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讓它生長,幾個月后,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顆豆子現(xiàn)在變成了上百顆豆子,那是多么劃算的一件事。文章的最后一句是這樣的: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shù)種精彩選擇,更何況人呢。我們在遭遇不順時,至少應該比一顆豆子更堅強吧。
它讓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給予人的壓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氣,放下憂傷,發(fā)現(xiàn)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體會到美德,若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一個特別的機遇、一個磨練自己的機會,從而也就會得到許多做人與處事的道理,更會使自己在人生的畫卷上繪上了獨特且綺麗的一筆,我想論逆境就是要表達這個意思吧。
高中生《培根隨筆》讀后感二
《培根隨筆》是與《海底兩萬里》一起買的,起初,我對它比對《海底兩萬里》更沒有興趣,除了看起來古板的書名,還有剛開始翻閱時乏味的內容,都使我不愿再看它第二眼,于是,它被我殘忍地扔到了亂七八糟的舊東西里。在網(wǎng)上,我了解到這是一本評價極其高的書,看了出于書中的各種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這是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從雜物堆里將被埋幾個星期的《培根隨筆》翻出來,沉下心,將書翻開。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論美》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重點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貌與美的德行結合,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一個打扮華貴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賞,轉眼便是過眼云煙;而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隨筆》的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讀著它,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使人受益匪淺。
高中生《培根隨筆》讀后感三
一翻開《培根隨筆》,我就被書中含義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詼諧的語句吸引住了。我仿佛在與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學家面對面交談,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個個困惑,告訴我怎樣面對逆境,怎樣為人處世,怎樣把握時機,怎樣培養(yǎng)好習慣,怎樣克制憤怒……我在這次談話中豁然開朗,就好像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層又一層厚厚的云霧,他引領著我慢慢撥開云霧,看到了久違的陽光。對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美:對于美,大多數(shù)人看重外貌的美,而不是性格的美?赡菢拥拿溃瑫S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是夏天的果子,容易腐爛,不能持久”。真正的美應該是心靈的美,即美德!懊赖潞帽仁钦滟F的寶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鑲嵌!币粋普通人擁有了美德,那么他彬彬有禮的舉止、為他人著想的行為同樣能贏得別人的歡迎與贊賞,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度絲毫不比那些容貌出眾的人遜色,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周圍甚至千里之外的人,因為美德所散發(fā)的芳香越遠越濃,他們的人生也會煥發(fā)出無限的光彩。并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駐”。
逆境: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當許多挫折輪番向你進攻時便是身處逆境了。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同樣如此,在學校里跟朋友鬧翻,心情極差地回到家把這事告訴父母卻沒有得到他們的安慰,第二天考試又沒發(fā)揮好,受到父母老師的批評……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似乎有連環(huán)效應。若是不想辦法沖破逆境,情況就會愈加糟糕。這當然是極其困難的,需要一個人的勇敢、執(zhí)著特別是智慧,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但無論怎樣都不能絕望,要知道“在順境中不無許多憂慮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逆境中也不無種種的安慰和希望”。在最絕望的時候想想別人曾經對你的鼓勵和贊許,想想生命中一個個溫馨快樂的時刻,你的內心會升騰起一股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耙瞧孥E主宰自然,它們多半是在逆境中出現(xiàn)的”,“一帆風順固然令人羨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欽佩”。不如把順境當作上天的恩賜,把逆境當作提升自我的考驗。
談吐:與人交往時掌握說話的技巧十分重要。談吐文明是基本準則,此外還要把握適當?shù)臅r間,語言溫和中肯,富于變化,讓人有所得益。最需要注意的是,“談話應該像田野一樣廣闊,不應該直通人家的家門口”。隨便議論別人不可取,“慎言勝于雄辯”。說話也是一門藝術,既要讓人聽著舒心,又不至于太違心,確實不易。
好運:當一個人獲得巨大的成功時,總會有人羨慕地說:“啊呀,他的運氣真好!”不錯,運氣中確實包含著很多偶然因素,可“一個人的運氣究竟如何,還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一個人若是不付出努力,妄想不勞而獲,怎么會有好運從天而降呢?幸運女神從來不眷顧自私而懶惰的人。頂多也只是像“守株待兔”中的那人一樣,碰巧交到了一次好運,還僅僅是一只兔子!斑\氣所走的路,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有大群小群無數(shù)小星星聚合在一起,你看不清其中任何一顆小星星,但是它們聚合在一起放射光芒!边@些小星星,就是很難讓人察覺的美德、才能或習慣。它們往往能給人帶來好運。
很少有一本書在我讀完后會有豁然開朗之感,而《培根隨筆》帶給了我這一特殊的感受。如果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知心朋友,在心靈的交流中能獲得思想的升華,那么《培根隨筆》無疑是我最好的朋友。
[高中生《培根隨筆》讀后感]相關文章:
1.培根隨筆讀后感
8.讀《培根隨筆》有感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