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下面是語文迷網(wǎng)整理提供的讀后感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水滸傳》后感【1】
早就聽爸爸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更是廣為流傳。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水滸傳》,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的翻開一飽眼福了。
書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愛憎分明,忠肝義膽,讓人感受到一股正義俠氣,讀了真是欲罷不能啊!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水最后剿滅叛黨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所害的英勇故事。讀完《水滸傳》這本書后,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既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面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nèi)容!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條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也只為了一個“義”字。
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shù)挠職,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wù)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
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吧!
讀《水滸傳》后感【2】
伴隨著一曲《陽關(guān)》凄涼聲盡,我緩緩地合上了《水滸傳》這本書。唉,好悲傷的結(jié)局!一場場悲壯、慘烈的情景撕裂著我的心,幻化作“俠義”這兩個字永遠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
《水滸傳》中,作者塑造的一個又一個的“俠客”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小旋風(fēng)”柴進仗義疏財,結(jié)天下之豪杰,可謂是一種“俠客”風(fēng)度;“花和尚”魯智深置功名于不顧,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也是一種俠骨柔情。“行者”武松為朋友出生入死,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更是把“俠”字演繹到了極致!
但是,做到上面幾點只能成為一位普通的“俠客”,而真正的大俠必定要有承擔大義的膽識!司馬遷曾寫道:“所謂大俠,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這就告訴我們“大俠”必須是“俠”與“義”的結(jié)合。
昔日,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白袍銀甲,手持畫戟,獨闖敵陣,在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這便是一種“大俠“氣概,因為他承擔著御敵于外的國家大義;千年之后,日寇肆虐我中華大地,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華民族危在旦夕。這時,無數(shù)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了拯救民族于危亡,拋頭顱,灑熱血,面對敵人的屠刀,他們視死如歸,慷慨赴義!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大義鑄就了這群仁人志士流芳百世的“大俠”風(fēng)范。
所以,“俠之大者”必須要有所擔當,能夠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我以為《水滸傳》中唯宋江可謂“大俠”,也許諸多讀者不以為然。誠然,宋江這個人爭議很大,多數(shù)讀者并不喜歡他,因為是他葬送了水泊梁山的美好“藍圖”,只因為他的軟弱,他的忠君義氣。在我看來, 宋江的忠君義氣正是忠國家之大義,在危難時刻他帶領(lǐng)梁山好漢走上報效國家之“正道”,充分彰顯了他的“大俠”風(fēng)范。
為什么這樣說呢?那么我們就在認識宋江之前先說說兩個人——岳飛、荊軻。
岳武穆可謂是千百年來“大俠”的楷模,無數(shù)人崇敬的英豪。為了南宋江山不為外敵侵犯,他浴血奮戰(zhàn),英勇殺敵,重創(chuàng)金軍,可是等待他的卻是“莫須有”的罪名、“風(fēng)波亭“的哀鴻。如此一代英豪就這樣過早地夭折了。眾所周知,岳飛是被奸臣害死的,但我們可曾想過以岳飛當時擁有的兵權(quán)完全可以置朝庭于不顧,奮力抗爭,但他沒有這樣做,也因此贏得 “精忠報國”的千古美譽,而同樣“忠君忠義”的宋江卻落得諸多罵名,這對他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或許有人要問,宋江接受招安也就算了,他為什么要置那么多兄弟的性命于不顧,執(zhí)意為朝廷平定方臘呢?
說到這兒,我們還是先談?wù)勄G軻吧!“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每當讀到這一句詩,眼前總要重現(xiàn)一幅當年易水河畔悲壯的情景。那一天,荊軻——這個青銅般輝煌的名字作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鏃毅然地邁上了弓弦,寒風(fēng)中那屏息待發(fā)的劍匣已經(jīng)緊固到了冰點,淡淡的血腥味兒彌漫在整個易水河畔。想想宋江當年出征時的情景未嘗不是這樣呢?白幡獵獵,萬馬齊喑,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徘徊的宋江難道就不曾嗅到一丁點兒血腥味嗎?在國家大義與個人生命的抉擇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國家大義,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宋江無愧“大俠”這一稱謂。
當歷史的年輪轉(zhuǎn)到2010,我們才發(fā)現(xiàn)隨著人類物質(zhì)文明的不斷提升,人類精神文明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人們過多地重視名利場上的角逐,而忽視了“俠義”。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再談“大俠”這個詞顯得極其重要。人類社會需要“大俠”,我們的生活需要“大俠”
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們青少年應(yīng)該從小樹立“大俠”的宏偉志向,培養(yǎng)“大俠”的忠心義膽,為了國家的興盛,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學(xué)習(xí)。梁啟超先生曾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惟有努力學(xué)習(xí),武裝以智慧,才能具備“大俠”的潛質(zhì),才能為國家的富強作出自己的貢獻,國家因此才能富強,才能永遠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攜手,以“俠義”之我建設(shè)“俠義”之國家,振興“俠義”之民族,讓“俠義”精神充滿人類之世界!
讀《水滸傳》后感【3】
這個寒假我們讀完了《水滸傳》這個名著,讓我最有印象的是豹子頭林沖,林沖不僅槍法很好,而且武藝高超。
林沖被高太尉陷害,所以提刀進了白虎節(jié)堂,成了犯人,被押往了滄州牢城,帶他去的兩個人分別是董超、薛霸,高俅派陸謙去殺了林沖,以前林沖救過陸謙,沒想到陸謙卻恩將仇報,陸謙只好要帶他去的那兩個人在半路上殺了林沖,還好被魯智深救助,林沖到了滄州牢城,陸謙又和管營、差撥商量殺林沖之事,他們要林沖管草料,半夜放火燒了草料房。那天正好下雪,林沖去買酒,回來時房子被雪壓塌了,林沖就到一個小廟里住一晚,晚上突然草料房起火了,有三人走出來,那三人分別是陸謙、差撥和管營,他們在講著林沖肯定被燒死了,林沖很生氣踢門而出,把他們都殺了,然后上了梁山,做了步軍。跟著宋江替天行道,憑他的武藝立過不少大功,不久招安后,梁山上的所有的好漢來到了朝廷。為了歸順朝廷,就在南方打起了方臘,在路上,天氣寒冷,林沖就因病而死。身前他踏實為人,誠實守信,沒想到卻被那兇狠毒辣的高俅所害。
更多熱門文章:
1.初中水滸傳讀后感800字
2.水滸傳讀后感800字
6.水滸傳讀后感
10.2016四大名著之《水滸傳》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