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系統(tǒng)。要求我們以完善自我開始,進而尋求團隊,最終要以終為始,使每個有志向的人走向自己的巔峰。對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個人修為。本書沒太多修飾性格的字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愿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應該怎么做,更有這個意愿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從而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一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于《圣經》。”
沒有閱讀的時候,以為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知道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yè)、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幾率而最終達到“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為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愿望(或者是達到某種欲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墒,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人人都有美好的愿景——良好的人際關系、出色的工作業(yè)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愿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面對現實。那么,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美好愿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tǒng)合綜效——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面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積極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為一名員工的角色,你做到積極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yè)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為存在的。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于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著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說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于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己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于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后兩點是“統(tǒng)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tǒng)合綜效”是講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于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于敞開胸懷,博采眾議,善于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范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人們卻往往熱衷于躺在祖宗留下來的床上悠閑地睡眠,不愿意開啟自己大腦創(chuàng)新的大門。
渴望美好,并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第二篇: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有感
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對于讀書之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好書使讀者產生極大興趣,也給讀書之人帶來無盡的益處,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么個意思。
近日,利用空暇時間,大致閱讀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在書里采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并告誡人們:只有學會并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幸福。
現代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當代大學生已經可以深刻體會到現在的本科已經不再吃香,我們以往的地位已經被研究生、博士生所取代。因此,要想立足社會,想當人材,就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能夠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wěn)。不僅如此,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覺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時間得到社會發(fā)展的最新資料。不至于成為社會的棄兒。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心中有了目標,行動有了指南。
一、要想取得個人領域的成功,必須養(yǎng)成前三種習慣,遵循相應的原則。
為什么說前三個習慣,是因為這七個習慣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從低到高、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到互賴期、循序漸進的。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相應的原則是個人愿景的原則。主動積極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huán)境來下決定。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huán)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
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那也是因為我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被外界條件控制。而這種選擇被稱為消極被動。這種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氣所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采烈;陰云密布的時候就無精打采。而我們要爭取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無論天氣好壞,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價值觀才是關鍵因素,始終認定工作品質是首位,即使天氣再壞,也不會影響到敬業(yè)精神。
更多熱門相關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