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遙如史家一般,嘔心瀝血,通過兩條線“歷史進展”和“人物成長”全景式地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中國當(dāng)代城鄉(xiāng)社會生活,他在中國的社會在歷史變遷近十年的卷軸上,恢弘而又細致地抒寫了“黃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通過復(fù)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記得第一次在讀這本書時,曾多次找同學(xué)談?wù)摃星楣?jié)構(gòu)思和對應(yīng)這本書名的美妙處,常常感慨,因為我80后的人無法體會到書中歷史背景下的生活,理想與現(xiàn)實的鮮明對比,不止一次在紙上寫到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偉大?什么是生活?生活的目標(biāo)和意義又是什么?
孫少平,這個縱貫路遙筆下小說始末的主人公,從開始在校園“端著半碗剩菜湯”“攙了一些開水,然后把高粱面饃掰碎泡進去”,到小說結(jié)尾回到大牙灣煤礦,走向“胸前飄著紅領(lǐng)巾的明明,以及脖項里響著銅鈴鐺的小狗”,他的十年是值得人們思考的。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出身貧困,通過對知識的不斷鉆研,懂得坦然面對,踏實的走好每一步,對自我的不斷反省,歷經(jīng)挫折與磨練,生活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堅強的人,一個優(yōu)秀的人。他的生活和感情經(jīng)歷不得不讓人敬仰,在十年的生活磨難中,他不但為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還為妹妹蘭香的成長做了導(dǎo)向標(biāo)。在給蘭香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出身于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nóng)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在社會的磨礪中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很是不簡單,可是在小說的最后,他卻又放棄了學(xué)習(xí),放棄了金秀的追崇,回到了大牙灣,在沉浸在曉霞的痛苦回憶中和惠英、明明走到了一起,他要一輩子做個煤礦工人嗎?如果是這樣,那他自己又是否陷入到另一種狹隘性中去了?他信中所指的“更高的生活意義”又是什么呢?
國內(nèi)小說一般情況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讀過此書的人讀完后相信都會感覺有所遺憾,孫少平做為一個礦工已然不易,在幸福即將來臨之時,突如即來曉霞的離開將其化做灰燼,在喪失了最親愛的女友后,生活的另一苦難又再一次向他撲來——毀容,身心同時之間承受了無限的痛苦,但他走出來了,又重新站起來了,作品和電影一樣源自現(xiàn)實,而又高于現(xiàn)實,但任何時代都會有真正純粹的愛情,理想主義的頌歌也永遠沒有休止符。隨時間的推移,生活的積淀,慢慢地我會、我將會讀懂了這平凡,這不是童話,這沒有七彩祥云,這沒有萬能的神,這沒有公主和王子,這沒有……也許這就是生活吧,寂靜而又真實,平淡而又現(xiàn)實,平凡但不平庸,平凡而又偉大。
畢業(yè)后一直過著三點一線的日子,因為年輕而茫然,生活簡單,有時覺得無聊,更有甚之無激情,骨子里的我向往美麗廣袤的草原,向往碧藍浩瀚的大海,向往巍峨深邃的高山,我喜歡那些的地方的平靜安詳,喜歡那里的洶涌澎湃,喜歡那里的多姿多彩,希望去那理想的王國,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每每自己覺得現(xiàn)實與理想差距甚遠心煩意亂、失意落魄之時,看看這本《平凡的世界》,凈化自己的心智,要在努力奮斗的同時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生活源于自然,平平淡淡,我要在這喧鬧多彩的大染缸中,在這“平凡的世界”里,書寫自己的人生。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dāng)下,由此安詳。” 為了理想而奮斗,為了理想而堅持,笑談得失,笑談人生。
【范文3】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現(xiàn)中國當(dāng)代鄉(xiāng)村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路遙通過復(fù)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例如孫少安、孫少平等。中間又夾雜了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快樂。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與社會的巨大沖突,深刻展示了一些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道路。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一個滿懷理想抱負的青年算孫少平只身來到城里讀書。當(dāng)勞動完看著別人去食堂領(lǐng)著乙菜甚至甲菜時,他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不是為只能吃剩下的黑饃,不是為自己衣衫襤褸,只是有顆驕傲的,不愿落后,不愿屈服的心;蛟S有的人說:這只不過是爭強好勝罷了。是的。過分爭強好勝是不可取的,但不想當(dāng)將軍的并不是好兵。有雄心比渾渾噩噩、碌碌無為要好得多,現(xiàn)在青年正需要這種敢闖的精神。整天畏首畏尾,終將一事無成。但創(chuàng)業(yè)要講究技巧,不能老想著一步登天,要腳踏實地。孫少平從一個漂泊的攬工漢到后來成為正式建筑工,再后又成為待遇優(yōu)越的煤礦工人。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是少平努力換來的結(jié)果。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就是“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功來之不易。
孫少平的磨難并不僅僅來自于事業(yè),當(dāng)然作為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他也遭受過感情的挫折。
在孫少平偷偷拿走屬于他的黒饃的時候,他看到同樣衣著樸素的郝紅梅也拿起黑饃。后來的一次借書讓兩人漸漸熟識,日生情愫。但天意弄人,郝紅梅竟是地主家的女兒。后來這件事被侯玉英揭穿,孫和郝的關(guān)系日漸惡劣,郝后與家境頗好的顧養(yǎng)民戀愛。而孫則遇到心地善良的田曉霞,兩人結(jié)成連理。我想說,感情挫折很正常,不能一次感情失利而一蹶不振,有很多事還等著你去做,美好和幸福并不會離你遠去。只要努力。
我們新時代的學(xué)生必須從迷蒙和空虛中解脫出來。這就需要水澆不滅的志氣和階段目標(biāo),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孫少平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一個打不敗的硬漢子。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決不能被打敗”。I can't agree more,are you?
如果說孫少平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對象,那么他哥哥也是一個普通而值得尊敬的人物。他沒文化卻有著比文化人更高的素質(zhì),那成功必須的素質(zhì)。他辦起了磚窯,后來又貸款買機器,雖然也是諸多不利,但他還是決絕地堅持下來了,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倒,跟何況還有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照顧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