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春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立春的作文 篇1
我期盼已久的立春終于到了,它為何讓我一直深深地掛念呢?那是因為在立春了里有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元宵節(jié)。
這天早上,我坐著車來到了奶奶家。家附近已經(jīng)冒出許多的雜草和幾朵不知名的花。小草綠油油的,時不時會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那幾朵不知名的花長著很小很小的黃色“喇叭”,散發(fā)出來的香味足以迷倒我。我被它迷得神魂顛倒,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查了一下,原來是杏花。這個時節(jié),世界萬物都開始復(fù)蘇了。
到了晚上,奶奶把已經(jīng)包好的湯圓拿出來放在灶臺上。那一顆顆湯圓圓滾滾的,潔白的如碩大的珍珠丸子。奶奶往鍋里倒入一些水,放在紅紅的火焰上加熱,接著將湯圓倒了下去。只見湯圓在熱水中游來游去,變得越來越軟,好像輕輕一碰就會瞬間裂開。一掀開鍋蓋,一股熱氣蒸騰而上,接著就是撲鼻而來的香氣,這香氣使我不停地咽著口水。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一連舀了好幾個湯圓,我把它們放在嘴里,湯圓滑滑的,軟軟的。輕輕一咬,里面的芝麻蜂擁而出,在我的嘴巴里流動,弄得我舌頭癢癢的,這是一種甜甜的味道,使人剛吃完第一口就流連忘返的美食。我慢慢地吞了下去,熱乎乎的芝麻餡流到了肚子里,使我渾身都暖起來了,我嘴里不停地叫著“奶奶煮的湯圓天下第一!”
這湯圓不僅代表著春天的滋味,更是愛的象征。
立春的作文 篇2
不知不覺,已至立春,倘若不是看到日歷,還不覺這個冬天就這樣過去。這個冬天,不如往年一般的冷峻,沒有領(lǐng)略到難以忍受的嚴寒,反倒讓我體會到四季輪換之感,一日不同時候四季分明,不同時日四季隨意插播,如此任性的天氣,或許是對春城的另外一種詮釋。
“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fēng)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三侯過后,春天才真正意義上的到來。不過對于久居春城的人而言,冬春之季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東風(fēng)送暖之意不濃,魚陟負冰之景更是不甚多見,“立春”這一節(jié)日,予人更多的是辭舊迎新之意,寓意迎接新的開始,醞釀新的希望。
“立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予人一個美好的開端。世間萬物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春天的到來,或復(fù)蘇,或重生,都爭相以更好的形態(tài)來點綴著這個世界。而我們,不是也該如此!或適時警醒,或再接再厲,以全新的狀態(tài),來面對新一年的生活。細想往昔,或有未盡之事,有歡喜,亦有遺憾,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yīng)該借著盎然春意,在春天播撒種子,為新的一年埋下新的期望,并自“立春”開始,以飽滿的熱情、以充沛的精力來經(jīng)歷四季輪轉(zhuǎn),迎接新一輪的挑戰(zhàn)!
“時光荏苒勿輕耗,艱苦奮斗正當(dāng)時”,望來年“立春”之時,我們都能夠收獲今年埋下的希望。
立春的作文 篇3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于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的一項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貋碇螅p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必然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古時的迎春活動,開始時在東郊,因為迎春活動中祭拜的句芒神是東方之神。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宮廷內(nèi)、府衙門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動,活動的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這種立春的賀節(jié),也是一種迎春活動。在清代,還有所謂“拜春”的'習(xí)俗:“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粉為丸,祀神供先,其儀亞于歲朝,埒于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這種“拜春”的活動,與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動的一種。迎春儀式,又稱行春。
立春的作文 篇4
1、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fēng)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dāng)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dāng)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shè)立香案,頂禮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fēng)俗活動用的“!薄6凉(jié)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jié),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nóng)壇上祭祀。爾后由縣執(zhí)事(縣長)親手扶犁執(zhí)鞭打“春!,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口喊:一打“風(fēng)調(diào)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3、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qū)選擇一片風(fēng)水好地,搭起“春棚”準(zhǔn)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dāng)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歷書表為準(zhǔn),有時在當(dāng)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游行顯威,前擁后擠,威風(fēng)無比。并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杠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斗趣,引人發(fā)笑。
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4、游春、報春
迎春報喜后開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游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游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游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后,繞場游兩圈,然后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tǒng)的風(fēng)俗,設(shè)有報春臺,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zhí)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fēng)調(diào)雨順”,群眾同聲呼應(yīng);第二報——“五谷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yīng);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yīng)。每來報者均有賞。
5、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舉行!抖Y·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蠟,天子之祭也!睗h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后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并兼有鄉(xiāng)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并結(jié)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其昨!碧拼娙送躐{《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笨梢姽湃藢漓肷缟袷种匾暎院蟪蔀轱L(fēng)俗流傳后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6、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fēng)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jù)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nèi)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愿之詞,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7、戴春雞
戴春雞是陜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fēng)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愿“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后者稱為“散疹”。
8、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guān)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fēng)俗起自唐代,現(xiàn)在仍然在農(nóng)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檐的墻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彼韵蜿柸思叶枷矚g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zhǔn)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余。
9、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tǒng)的習(xí)俗,流傳在陜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tài)的“麥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收。
單貼在墻壁上,用來鎮(zhèn)壓驅(qū)殺毒蝎。如寫:“谷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zhí)七星劍,斬殺蝎子精!卑姿h人民于谷雨雨節(jié)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谷雨日,谷雨晨,奉請谷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蝎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qū)除毒蝎。陜西西鄉(xiāng)一帶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剛亮?xí)r,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立春的作文 篇5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也許你會問,二十四節(jié)氣是怎么發(fā)明的?其實二千多年前,我們聰明的祖先觀察自然的變化,對一年做了更細致的劃分,發(fā)明了二十四節(jié)氣。有了二十四節(jié)氣,農(nóng)民伯伯就知道谷雨前后,種瓜點豆,我們就知道春分燕歸來,白露燕南去。
那我今天先來說說立春吧,立春,一般在公歷2月3日至2月5日之間,這表示著一年的開始,這之后,氣溫逐漸回升,預(yù)示著春天來了。
早晨起床,我推開窗,立即感到一股清冷的空氣迎面而來,看到樹枝依然是光禿禿的,草地上也沒有變得綠一些,完全沒有傳說中春暖花開的景象。不過,在走出家門逛了一圈,我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景象,家家戶戶都在貼春聯(lián),掛燈籠,看起來很熱鬧的樣子。哦,對了,今天可以大年三十呀,差點把這事給忘了。
我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一株一株的紅色、粉色、黃色的花開得正旺,走近一看,原來是梅花、臘梅花,淡淡的花香真是好聞,沁人心脾。梅花報春來梅花盛開,估計春天就很近了。
我細細地觀察柳樹、桃樹、杏樹才發(fā)現(xiàn)看似光禿禿的樹枝上,已經(jīng)有了細細的嫩芽。這些嫩葉,是那么的小,以致于不湊近去看都看不到,他們是那么的綠,但就是這一抹也是在宣告春天即將來臨。
我來到池塘邊,發(fā)現(xiàn)魚兒探出頭游到水面,我想,他們可能也感受到了春天的腳步,紛紛游出水面來尋找春天。
我回到家,只見餐桌上堆了一大堆吃的,有翠綠的青菜、火紅的大蝦、肥美的雞肉
立春,對于冬眠的動物來說是蘇醒的日子;對農(nóng)民伯伯來說是播種的日子;對植物來說是發(fā)芽的日子;對花來說是開花的日子;而對于我來說,是開心的日子,也是充滿希望的開始。
立春的作文 篇6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碑(dāng)人們還沉浸在熱鬧、喜慶的春節(jié)中時,緊隨其后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歲首“立春”也悄然而至。它的任務(wù)是趕走凜冽的寒冬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
今天早上,我一醒來便發(fā)現(xiàn)外面下雪了。我飛快地穿好衣服,急忙跑下樓,今天可真冷呀,凍得我瑟瑟發(fā)抖。我跑出去發(fā)現(xiàn)今天不只下雪還下雨,甚至還有幾個小冰雹,真有趣。
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散步,我問媽媽:“媽媽,小草怎么還沒長出來呀?”媽媽對我說:“小傻瓜,草哪有那么快長出來的呀!薄耙矊!蔽倚χf,“我嘲笑它們傻,每到春天就長出來,冬天又死掉,一年一年的交替,這不是自作自受嗎?永遠不能得到永久的生存!
媽媽聽到了我的話,嚴肅地對我說:“這怎么會是自作自受呢?每一次,它們都會比前一次長得更高、更綠,它們是如此頑強、執(zhí)著。”
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想到:“與它們相比較,那些經(jīng)歷一點小小挫折就自暴自棄的人,可真卑微。”
立春時節(jié)雖然小草還沒復(fù)蘇,但我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無邊的綠色,不禁吟起詩來:“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勁草踏還生……”
立春的作文 篇7
考完試閑居,日子松弛下來,轉(zhuǎn)眼到了春初,風(fēng)消退了凜冽,慢慢得溫軟了。澄澈的陽光晶瑩地四處射,我突然感到被一種溫潤的光靄不著痕跡地包圍,我感到一種精神上的恬靜,情趣上的閑逸,悠然輕快,不自覺地脫落傷感。
這樣的晴朗天氣,實在不該看那些傷感的舊詩詞。舊詩詞里滿紙庭花、落紅、黃昏、秋千,寂寞已經(jīng)成為一種廉價的字眼,經(jīng)常失之于做作。月光不是戀愛時的甜蜜就是分離后的相思,雖然美,也是真情,但用的太多也未免太膩味。古代詩人似乎都不愛陽光,寫春天不寫明艷的仲春,多寫乍暖還寒,陰晴不定的早春或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的晚春,他們筆下的秋天更是衰颯,要是再下點雨更是愁損不慣。
不過偶爾也有例外。杜工部會在黃四娘家賞花,觀賞留戀花間的蝴蝶,聽樹上黃鶯的俏語嬌音。連辛稼軒這個沙場英雄,也會在矮小的茅檐下笑看一家人共同勞動,其樂融融的溫馨場面。
曾經(jīng)的我,也沉溺于舊詩詞里飄渺的感傷,在我的世界里也是沒有陽光,這樣的天氣引不起我的愉悅感,以前我抱著悲觀哲學(xué)。我甚至以為我的人生不會再有陽光。
過了這么多年,我終于迎來了人生的春天。陽光這樣絢爛地流動著,在我心底光芒四射。
自然界會有寒冷的冬天,也會有災(zāi)害性天氣,但是都會過去。人也一樣,也許一時間陰云密布,風(fēng)雪肆虐,但總有笑迎春光秀的一天,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打開窗子,讓陽光親吻我的臉,我浸在這圣潔的光輝中,一切都暫時不存在,只有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不消計較與安排,領(lǐng)取而今現(xiàn)在。
立春的作文 篇8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小山村,這里一年四季風(fēng)景優(yōu)美。我愛枝繁葉茂的盛夏,我愛碩果累累的深秋,我愛銀裝素裹的隆冬,我更愛百花齊放的暖春!
當(dāng)春姑娘來到我們身邊,這里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小花在向我們招手,小草在向我們點頭,大樹展開雙手微笑著歡迎我們走入立春。
瞧,大山腳下的小溪是銀色的,摸起來暖暖的,不像冬天那樣刺骨,一群小鴨子在小溪里嬉戲、打鬧。難怪詩人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呢!小溪兩岸的花兒、草兒給小溪編織成了一個彩色的花環(huán),漂亮極了。放眼望去,山上的樹木抽出嫩綠的枝條,歌唱家——百靈小姐站在樹梢上用動人的歌喉唱出了立春的贊歌。小燕子從南方趕來,唧唧的叫著,為百靈小姐伴奏,她們一起裝扮著立春。桃樹、梨樹、杏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開放。桃花、杏花是粉紅粉紅的,梨花是雪白雪白的,連成了花的海洋,招引了許多蜜蜂和蝴蝶,蜜蜂在上面辛苦的采蜜,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
休息了一冬的農(nóng)民伯伯也扛著鋤頭,樂呵呵的下地了,從他們流淌的汗水里我知道他們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真是“一年之計在于春”。
家鄉(xiāng)的立春讓我感到了蓬勃的生機,新鮮的活力和新的希望。作文
【有關(guān)立春的作文匯總8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