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通常每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
一飯千金
漢高祖劉邦身邊有一員大將軍名叫韓信。他出身貧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討飯過日子。
韓信沒有別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邊去釣魚,用魚來充饑。有一天,韓信碰到一個老婆婆。老婆婆見他餓得骨瘦如柴,面無血色,便把自己的飯分一些給他吃。一連幾天,這位老婆婆每天都給韓信飯吃,韓信十分感激,便對老婆婆說:“您這樣照顧我,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您!崩掀牌耪f:“我不要你報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韓信滿臉羞愧。從此,他認(rèn)真讀兵書,練習(xí)武藝,決心做個有用的人。
鄉(xiāng)里有一個惡少,在街上碰到了韓信,就大聲對他說:“看你整天舞槍弄棒,像個有膽量的人。來來來,你敢拿劍刺我嗎?要是不敢,你就從我這胯下爬過去!”韓信心想:“如果我拿劍刺他,豈不犯了殺人罪?日后還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寧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時之勇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從那個惡少的胯下爬了過去。周圍看熱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后來,韓信投奔到漢王劉邦門下,受到重用,拜為大將,并授以調(diào)兵遣將、行軍布陣的大權(quán)。韓信經(jīng)過認(rèn)真訓(xùn)練兵馬,率領(lǐng)漢軍東征西討,終于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項羽,協(xié)助劉邦建立了漢朝。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到了故鄉(xiāng),派人去找給他飯吃的老婆婆。韓信見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謝,并送給她一千兩黃金。曾經(jīng)侮辱過韓信的那個惡少卻嚇得直打哆嗦,韓信用手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你不必害怕,過去的事算了!庇謱ψ笥业膶⑹空f:“這位將士從前羞辱過我,其實是激勵我上進啊!讓他做個中尉吧!”韓信念念不忘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對曾欺負(fù)過自己的人,也沒有報。 相反,加以原諒和提拔。他這種氣度,是值得敬佩的。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2
禮賢下士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輕時,愛好到處游歷,廣交朋友。有一次,他認(rèn)識了張書生,結(jié)伴來到一個叫梁的地方,誰知張書生突然生起病來,而且十分嚴(yán)重。李勉替他請醫(yī)生,買藥煎藥,喂水喂飯,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張書生的病不見好轉(zhuǎn)。張書生對李勉說:“李兄,看來我是沒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銀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錢財,就送給你用吧,以答謝你連日來對我悉心的照顧!
張書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遺言辦理了喪事,然后收拾好行裝,來到了朋友的故鄉(xiāng),把死訊告訴了張書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錢財全部歸還給他的家人。李勉當(dāng)時雖然也是一個窮書生,但他不貪取別人的錢財,這種誠實的行為使張書生的家人非常感動。
后來李勉當(dāng)上了節(jié)度使,不但處事廉潔公正,而且十分愛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發(fā)現(xiàn)一個叫王晬的縣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來王晬為人耿直,秉公辦事,得罪了朝中權(quán)貴,遭人誣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無辜受害,趕回京城面見皇帝,力陳王晬的為人,夸獎他是個人才,請求加以重用。皇帝見李勉極力為國家推薦人才,心里十分贊賞,赦免了王晬,還升他為縣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說李勉是個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節(jié)度使的時候,聽說李巡和張參很有學(xué)問,便請他們出來辦事,每有宴會,都邀請他們一同暢飲。李勉后來當(dāng)了宰相,雖然地位尊貴,但從不驕傲自大,親自到士兵家里慰問他們的家屬,上上下下都稱贊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3
負(fù)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于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占到半點便宜。事后,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zhàn)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dāng)面羞辱他!碧A相如聽說以后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zhí)。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仆人把車子調(diào)轉(zhuǎn)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dāng)然是秦王厲害啦!碧A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dāng)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斗起來,敵人就要來鉆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很慚愧,于是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4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dāng)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dāng)上了盟主。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5
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wèi)莊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繼承王位。這位新的衛(wèi)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卻驕傲自大,野心勃勃,總想奪取兄長的王位。
有一天,衛(wèi)王出訪,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長,卻向大臣和百姓說:“衛(wèi)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繼承王位!
州吁當(dāng)上衛(wèi)王后,便要攻打鄰國,大臣和百姓都反對。州吁忙與他的親信石厚商量。石厚說:“我的父親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請他出山,大臣和百姓們就不敢亂動了!
石碏對兒子石厚助紂為虐、欺凌百姓的行為十分不滿。見兒子奉州吁之命來請,就堅決推辭了。石厚無奈,再三請教安撫民心之策。石碏對石厚說:“諸侯國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許。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開承認(rèn),百姓就會服從。這樣吧,周天子最信任陳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陳王,請他說說情吧!
其實石碏早已寫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給陳王,信里說:“衛(wèi)國不幸,出了兩個大逆不道的賊子。但我年紀(jì)大了,沒有力量懲治他們。請為我主持正義,幫我除掉這兩個惡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陳國。陳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聲宣讀一遍。這時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當(dāng),只好低頭認(rèn)罪了。石碏為了國家利益,不徇私情,懲罰州吁和石厚,這種大義滅親的故事,流傳千古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6
三令五申
春秋時侯,有一位著名軍事家名叫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hé)閭(lǘ)。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部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說也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xùn)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2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jǐ)。隊伍站好后,孫武命搬出鐵鉞(yuè)(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誡。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zhuǎn)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fā)出向左轉(zhuǎn)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2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qū)O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fù)雜的動作都認(rèn)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7
曾子殺彘(zhì)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妻子哄兒子說:“你先在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妻子就勸阻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痹诱f:“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學(xué)習(xí),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dǎo)。現(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媽媽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媽媽了,這不是正確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8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部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部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部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9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wèi)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qū)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dān)心自己的王位不穩(wěn)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爸爸——衛(wèi)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tǒng)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yīng)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笔裾f:“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wèi)又是友好鄰邦!笔駴]等爸爸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wèi)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wèi)國的大臣們認(rèn)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yīng)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rèn)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0
雞鳴狗盜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lǐng)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dāng)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yīng)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1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便借著月光,鉆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
孟嘗君立即率領(lǐng)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guān)(在現(xiàn)在河南省靈寶縣,當(dāng)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guān)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guān)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1個門客會學(xué)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么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guān)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guān)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已經(jīng)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guān),人家已經(jīng)出關(guān)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1
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墒窃跁x國和虢國之間隔著1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國!霸鯓硬拍茼樌ㄟ^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yīng)借道的!睍x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睍x獻公聽后,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dāng)時就滿口答應(yīng)下來。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2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部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2
孟母三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xué)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diào)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xué)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xué)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xué)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yīng)該住的地方呀!」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yīng)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xué)習(xí)到好的習(xí)慣!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3
兩敗俱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zhǔn)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
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jié)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nóng)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过R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guān)系呀?」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nèi)就可以打贏的。
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4
七步之才
曹植是曹操第三個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xué)熏陶,有非凡的文學(xué)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yè)。
曹操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dāng)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后終于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后,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dāng),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dāng)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zé)他仗自己有才學(xué),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淠愕脑娢,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六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xiàn)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為計;诟氯迹乖诟衅。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dāng)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么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篇15
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出自晉陳壽在《三國志魏志陳琳傳》。掩目捕雀看字面的意思就是閉著眼睛去抓捕鳥。我們都看到過鳥,不說閉著眼睛,單單是自己空手去抓鳥都難抓到。這樣怎么能抓得到鳥呢?跟“掩耳盜鈴”一樣,掩目捕雀也是自己欺騙自己的行為。
相傳在東漢末期,當(dāng)時的漢靈帝劉宏因病去世,兒子劉辯就登上了皇位,就是歷史上的漢少帝。但登上帝位的劉辯年僅13歲,涉世未深,很多事情都不懂如何處理,這時候他的母親何太后就代為處理國家大事。于是外戚就開始暗潮洶涌,特別當(dāng)何進劉辯的舅舅何進當(dāng)上了大將軍時,就是魏國的一把手。但是后宮的太監(jiān)們常常干涉朝廷大事,也常常跟何進對著干。
何進就想著這些太監(jiān)們不除不行,老是干擾自己的政策,于是就進宮跟太后商議如何消滅宦官的勢力。但是保守的太后不同意。不得已,何進就跟袁紹商議要秘密把這些宦官處理掉。何進的主簿是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知道了何進大將軍的這一想法后自個兒在那里思索許久,綜合各個方面的考慮,還是覺得這謀略不好。于是就跟何進分析這種做法可能會碰到的種種問題,說服時還用了“掩目捕雀”這一民間俗語。像鳥這么小的動物都騙不得,國家大事更不可能這樣就能搞定的。勸何進還是三思,要是能充分運用自己的資源,多思慮各方面問題的處理是可以解決宦官的。
但是何進哪里聽得進去啊,就把董卓等人調(diào)進宮里。但哪曾想自己反被宦官處理了。董卓進了皇宮狼子野心也表現(xiàn)了出來?刂坡尻柡笞岅惲敉鮿f(xié)當(dāng)上了皇帝,自己就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quán)。在洛陽里能拿的拿,能搶的搶,也任由自己的士兵在洛陽城里隨意行事,殺人放火搶錢,無惡不作。何進想穩(wěn)定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不曾想自己的國家竟因自己把董卓引了進來把洛陽城的百姓陷入水火之中。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12-04
歷史故事與成語故事05-23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10則10-31
帶有馬字的成語故事05-27
帶有哲理的簡短成語故事10-02
寓言歷史故事的成語05-23
經(jīng)典的歷史成語故事06-07
歷史成語故事06-07
歷史成語故事精選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