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寓言故事的成語:南轅北轍,歡迎閱讀。
南轅北轍寓言故事
原文: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譯文: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么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xiàn)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tǒng)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寓意: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轅北轍成語解釋
南轅北轍
nán yuán běi zhé
近義詞:背道而馳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例子: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相差甚遠,有甚么和議可言。(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