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三倒四
【成語】: 顛三倒四
【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釋】: 三、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cuò)雜紊亂。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舉例造句】:奶奶年歲大了,做起事來常常是顛三倒四的。
【拼音代碼】: dsds
【近義詞】:語無倫次、亂七八糟、雜亂無章、胡說八道、七顛八倒
【反義詞】:有條不紊、井然有序、有條有理、井井有條
【歇后語】: 七個(gè)人睡兩頭
【燈謎】: 淚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
【英文】: lonfused
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是東漢學(xué)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選自《牟子理惑論》,講述了戰(zhàn)國時(shí)期公明儀為牛彈奏樂曲的故事。
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fēng)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shí)不看對象。
原文:
對牛彈琴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zhuǎn)為蚊虻之聲、孤犢②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注釋譯文編輯
白話譯文:
有個(gè)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儀于是變換曲調(diào),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只孤獨(dú)小牛的哞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dòng)尾巴,豎起耳朵,因?yàn)椴话捕〔絹砘刈邉?dòng)。
得寸進(jìn)尺
【成語】: 得寸進(jìn)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釋】: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jìn)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比喻貪得無厭。與變本加厲意思有所差別。
【出處】: 《老子·道德經(jīng)》:“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戰(zhàn)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yuǎn)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舉例造句】: 法國得寸進(jìn)尺,五年以后吞并了整個(gè)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拼音代碼】: dcjc
【近義詞】: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義詞】:心滿意足、如愿以償、稱心如意、得償所愿
【歇后語】: 有了饅頭想肉吃;侵略者的邏輯
【燈謎】: 九十分;加倍獲利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貪心
【英文】: be insatiable[1]